總有壹種力量支撐著我們
讀著吉祥為慶祝我校建校七十周年而寫的此文,心中感動莫名。正如他所言,壹年的師生緣分中,我與他的交流並不多,而今他用文字記下了我,寫下了他眼中的我,談及我對他的影響,如果不是讀到這篇文章,我是永遠不可能知道的。真是壹個有心的孩子。我的眼前壹再浮現出這個高高瘦瘦的男孩的身影。
曾經有同事告訴我,高二分班前,有個女生告訴要幫她挑選班級的家長,她只有壹個要求,就是要分到我任教的班級。她是林子琦,我印象中這是壹個很安靜的女孩,我們幾乎沒有交流過。不知道暗箱操作的家長哪個環節出了錯,最終我們還是錯過了。
又有朋友告訴我,她聽她的同事——也是我曾經的家長說,她的兒子每周在我督晚自習的那天都囑咐來接他放學的父親多等壹會,他要等著我,和我壹路聊到校門口。他是張中馨,也是我高壹教過而今在別班的孩子。我印象中他並不善談,有些靦腆,的確好幾次晚自習後我都在門廳遇到他,然後壹起說著話走到校門口他父親等候的地方。我沒有想到竟是這孩子“有意為之”,得知後仍是感動。
體育生陳星如終於考及格了!我感到欣慰,在他因傷缺席的課堂上狠狠表揚他。其他學生告訴我,他是因為喜歡老師而努力學語文的。我拿什麽回報他呢?我送了他壹本自己的書和壹套《平凡的世界》,願這些為他的人生再添壹把火加壹次油。
我做過什麽呢?能得到這些孩子如此的感情,也許只不過壹次隨筆中的寥寥數字的批語,也許只不過是課堂上再正常不過的壹次表揚,就這麽俘獲了孩子可貴的情感,我是不是太賺了?
記下這些,顯得我在得瑟,我在顯擺。事實上,我知道,我不是。我只是想讓自己的文字延續這壹份份感動,讓感動的力量更持久壹些,讓它支持著我在余下幾年的講臺上依然保持熱情,不敢懈怠。
年輕時,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什麽評先評優評職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今臨近知天命,身心時感疲憊,尤其是周遭的惡劣環境常讓人泄氣,然而我們又都知道,我們面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是孩子,我們的工作是良心事業,我們不敢置學生於不顧,只要稍有松懈,便感有愧於心。
仍感遺憾的是,在我們知道該做什麽該怎麽做時,留給我們的時光所剩無幾。我們能夠影響、幫助的孩子所剩不多了。只有永遠銘記孩子們純真的情感,支持著自己把余生走好,有壹分光,發壹分熱。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