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蘇聯秘密核基地都在哪?

蘇聯秘密核基地都在哪?

NO.268 , 時間魔法師/文

校/聽風者 畫/傲慢的上校 圖/地緣谷

1945年7月,美國中部的沙漠發出了壹聲巨響,壹朵蘑菇雲從地面緩緩升起。在場觀察的美國相關人員都被這壹場景驚呆了。至此人類終於掌握了毀天滅地的技術。沒多久,美國人就將這壹技術用於制裁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其他國家也領略到了 核武器的威力

在見到核武器實戰的威力後,作為當時世界上唯壹能和美國抗衡的大國,蘇聯也加快了自己的核武器研制計劃。

蘇聯人很早就知道了英美的核武器研發計劃。1941年,蘇聯的兩大情報部門克格勃和格魯烏就開始積極搜集西方國家的核武器研發情報。甚至在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的技術人員中,就有人向蘇聯情報部門提供了部分研發核武器的技術資料,甚至還有部分用於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

通過這些從西方國家傳來的情報,斯大林認識到了核武器研發的重要性。1942年,斯大林就下令《關於組織鈾研究》的國防動員令,蘇聯的核武器研發計劃正式開始。但由於衛國戰爭,蘇聯需要把主要的精力用於可以馬上用於實戰的 常規武器研發 ,因此核武器研發上的進度相對較慢。

二戰結束後,蘇聯獲得了大量原先納粹德國核武器研發的 資料和人才 ,加上見識到核武器實戰的成果,斯大林下令加快了核武器的研發工作。到了194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原子彈的設計工作。

在科學家們進行原子彈研發設計的同時,蘇聯的工人們也在積極地為原子彈的生產修建相應的設施。到了1947年,蘇聯已經可以建成了數個用於研發和生產核武器的 原子城 。也是在1947年,蘇聯具備了 鈾礦的開采和提煉 能力。

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民庫什(Min Kush),是前蘇聯時期因富含鈾礦興建的壹座小城。蘇聯在短短幾年間,向這座小城輸送了近萬名高技能勞動力,並派重兵保護,未經批準的無關人員甚至都不能從小城經過。蘇聯解體後這座城市迅速荒蕪了,圖源.shutterstock

1948年,蘇聯基本上完成了核武器生產的前期工作,接下來就是將原子彈生產出來,並進行實驗。

核武器不同於普通的武器,因為核武器威力巨大,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會釋放出的輻射和電磁脈沖,對電子設備和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進行核武器實驗的場地必須是沒有人,甚至動植物也非常少的地區。

1948年冷戰已經開始,美蘇從盟友變成了敵人。所以蘇聯方面在進行核武器實驗之時,還要需要做好 保密工作 ,以防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核試驗場地進行騷擾。

經過壹番考察,蘇聯決定選擇哈薩克斯坦***和國境內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以西170公裏、額爾齊斯河岸摩爾達爾村西南 62 公裏處的幹旱的草原地帶作為核武器實驗的場地。

這個地方氣候條件惡劣,生活在此的生命較少。在沙俄時代,這裏是沙皇用於流放犯人的地方。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附近生活過。

這裏的地勢呈現出 中間低四周高 的分布態勢,壹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輻射的擴散。而且此地與城市和鐵路線的距離適中,方便試驗場的工作人員獲得相應的補給。

核試驗場並不是簡單地將壹塊空地圍起來那麽簡單。場地內部還需設有運輸核武器的設施、核武器最後的組裝場地,以及壹大批用於觀測和測量核武器威力的儀器。

除了用於觀察核爆的儀器外,蘇聯還專門為這個核試驗場的工作人員修建了壹座名為庫爾恰托夫的秘密城市。這個城市內部有醫院、住宿區,以及負責當地安保的軍事區。除此之外還有物理、化學和醫學研究所。而且這些建築大部分都進行了壹定程度上的防輻射處理。為了保密工作,在蘇聯公開出版的地圖上 無法找到 這座城市。

當時斯大林讓貝利亞負責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場的建設工作。在貝利亞高效率的指揮下,蘇聯的工人以及部分參與施工的戰俘,在花費了近1億8500萬盧布後,代號905工程的核試驗場以及附屬的庫爾恰托夫市於1949年7月完工。

1949年8月29日,蘇聯的第壹顆原子彈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附近的實驗場成功試爆,蘇聯成為繼美國後世界上 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2年,美國成功試爆了第壹顆氫彈。但僅僅壹年後,蘇聯就跟上了美國的步伐,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附近的核試驗場 試爆了氫彈

之後蘇聯官方又在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試驗場進行了數百次核爆試驗,成為蘇聯進行核爆最多的地區。而為了配合核試驗,塞米巴拉金斯克入住了大量的軍人,成為核試驗場的附屬。

在進行了壹系列地面核爆試驗後,蘇聯官方決定要進行 地下核爆試驗 。為了研究鹽層中形成空腔的技術,蘇聯在哈薩克斯坦西部的阿茲吉爾村附近的山區進行地下核爆試驗。從1966年開始,到1979年結束,這裏壹***進行了17次地下核爆。蘇聯官方在掌握了相關的數據後,便停止了此地的核試驗。

隨著氫彈的成功研發,蘇聯方面覺得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的面積不夠進行超大當量的核武器試驗,加上塞米巴拉金斯克位於內陸,無法進行水下核試驗。於是蘇聯決定在沿海地區再建設壹個核武器試驗場。

經過壹番勘測,新地島完全符合蘇聯方面的要求,被選作蘇聯的新核試驗場地。

新地島位於北極圈境內,氣候極度嚴寒,島上有大量終年凍土層,不適合人類長時間居住,因此在島上生活的居民非常少。在被選為核武器試驗場後,蘇聯官方將島上的部分居民進行搬遷,保證核試驗場地方圓300千米範圍沒有任何人類定居點。

新地島的島嶼環境,也非常方便進行核試驗。新地島的地質結構為花崗巖,非常適合用於地下核爆試驗。而且島嶼的地理位置還可以讓新地島的核試驗場所進行水下核爆試驗。可以說是壹個 完美的核試驗場所

不過新地島也有劣勢,就是它並不位於蘇聯的腹地,進行的壹系列核試驗 極容易被西方國家察覺

1954年蘇聯開始進行新地島核試驗場地建設。1955年9月,蘇聯開始在此進行核爆試驗。此後 幾乎每年 蘇聯都在此進行試驗,包括 地下、水下以及空中 等多種類型的核爆試驗。

其中最為著名的試驗還是1961年的“沙皇炸彈”核試驗。50年代後期,蘇聯的氫彈生產已經成熟,於是蘇聯的科學家們決定制造兩顆爆炸當量 超過1億的氫彈 ,並且選定新地島作為該氫彈的空投試爆地。

但蘇聯的科學家們在經過實際勘測後發現,如果進行如此大當量的氫彈試爆,部分輻射煙塵會影響到新地島附近的居民點,甚至是部分北歐國家。於是蘇聯不得已將準備進行試爆的“沙皇炸彈”的當量減到5700萬噸。

1961年10月30日,壹架經過改造的圖-95戰略轟炸機從摩爾曼斯克的機場起飛,攜帶壹顆“沙皇炸彈”飛往新地島的核試驗場。在將這顆氫彈投放出去後,這架圖-95迅速脫離,在飛出投放點250千米之後,這顆超大當量的氫彈成功爆炸。此次核爆的威力之強到連部分北歐國家也受到影響。

除了上述三處核爆試驗場外,蘇聯還在南烏拉爾地區、裏海附近的幾處地區進行過實戰性的核武器試驗。

雖然這些核試驗靶場給蘇聯的核武器事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也給靶場附近的居民帶來 極大的傷害 。尤其是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場附近的居民。由於這裏是蘇聯進行核試驗最多的靶場,當初蘇聯官方為了保密,並沒有通知附近的居民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加上蘇聯官方對於核輻射影響範圍的估計不足,造成這些居民長期暴露在高強度的核輻射當中,甚至阿爾泰邊疆區的部分居民也受到了影響。

除了核輻射的直接影響,長期的核爆也造成了塞米巴拉金斯克及其附近區域的 土壤和水源遭到了嚴重的汙染 ,極大地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從靶場進行核試驗開始,塞米巴拉金斯克居民患癌癥以及新生兒殘疾的比例就逐漸增高。

不僅是塞米巴拉金斯克,蘇聯其他經常進行核試驗地區的居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核輻射影響。甚至壹些參與過核試驗的蘇聯官兵,也遭到了嚴重的核輻射。

80年代中後期,西方國家開始掀起了 反核運動 。這股運動也影響了蘇聯。哈薩克著名詩人蘇萊曼諾夫在這股運動的影響下了,聯合壹些哈薩克當年核輻射受害者家屬,成立了壹個反核組織,並且公開要求蘇聯政府關閉在哈薩克斯坦的核試驗場,並且給予當年因為核試驗受到影響的哈薩克平民賠償。

面對蘇萊曼諾夫的要求,哈薩克斯坦加盟***和國政府成立壹個調查組調查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造成的汙染情況。同時蘇聯官方也 暫停了 在哈薩克斯坦的核試驗。

1991年8月,已經事實上獨立的哈薩克斯坦決定 永久關閉 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試驗場,並且宣布自己將成為無核國家。1995年4月,哈薩克斯坦將最後壹批核彈運離塞米巴拉金斯克,正式成為無核國家。

壹年後,哈薩克斯坦和美國的專家用常規炸藥 摧毀了 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試驗場。

在停止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試驗後,蘇聯僅剩的大型核試驗場就是當年試爆了“沙皇炸彈”的新地島。1990年蘇聯在新地島又進行了壹次核爆試驗。此次核爆成為蘇聯 最後的壹次核試驗 ,為蘇聯幾十年的核試驗 歷史 畫上了壹個句號。

蘇聯解體後,新地島核試驗場歸屬新生的俄羅斯聯邦。但俄羅斯聯邦無力再進行更多的核試驗。此後在原蘇聯的領土上,再也沒有巨大的蘑菇雲升起。

參考資料

早期蘇聯核計劃研究 . 劉玉寶;

世界各國核試驗情況 . 趙堯之;

斯大林與原子彈 . 劉顯忠;

核間諜與蘇聯原子彈研制—基於蘇聯解密檔案的研究 . 張澤宇;

哈薩克斯坦核靶場的興 . 於洪君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