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iPhone回美國生產 中國制造業會有何影響

iPhone回美國生產 中國制造業會有何影響

壹、 iPhone回到美國生產要多花多少錢?

其實,關於iPhone回美國的事情,早在奧巴馬時期就討論過,《MIT Technology Review》在今年6月討論過三種方案:壹是全球提供原料,全球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二是全球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三是美國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

如果采用第壹種方案,蘋果需要支付更多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這是因為iPhone的元器件主要集中在亞洲。iPhone的屏幕是日本的、韓國的,芯片是韓國的、臺灣的,鏡頭是臺灣的,內存芯片是日本的、韓國的,攝像頭模組是臺灣的、大陸的……。

回到美國制造等於拉長這些元器件的運輸距離,要從亞州運回北美,因此要支付更多物流成本;

同時,由於更多人力成本的原因,在於美國勞動力費用更高,因此在美國組裝iPhone需要支付更多工人薪資。

按照估算,采用第壹種方案,生產壹部iPhone至少要增加30-40美元。這是三套方案最低的。

如果采用第二種方案,即“全球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除了要支付多出的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還需要支付生產線建設成本。

以半導體芯片為例,除了核心處理器,壹部iPhone還需要基帶芯片、傳感器、NFC控制器、觸摸屏驅動器、射頻放大器和接收器等等芯片。這些芯片由高通、德州儀器、恩惠普等廠商提供,它們的工廠分布在中國、韓國、日本多個國家。

如果采用第二種方案,意味著這些芯片商的工廠都要搬回美國。為此它們需要大量工業設備用來建設壹套完整的半導體生產線,整體投入規模為數十億美元。

生產線完成後並非壹勞永逸,它們在建成幾年後就會過時,因此中間需要持續維護和更新。這又意味著大量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計入iPhone,如果采用第二種方案,iPhone的價格要增加60-100美元。

至於第三種方案——“美國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根本就做不到。從礦產品開始壹步步到成本,這個要動的東西太多。

所以,按照樂觀的估計,iPhone回到美國會提價30美元-100美元。

二、 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如果只是成本的提升,那麽特朗普通過給蘋果大幅度減稅(其實這個減稅效果本身就很可疑,因為蘋果本來就是避稅的高手,錢不回到美國)來彌補還有可能。

但是iPhone制造還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庫克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的時候說過,中國非常重視制造業,也就是我們說的職業技術。美國很久之前就已經停止培育那麽多的工種了。把所有美國機器工人、模具工人召集到壹起,我們在的這個房間就能坐滿。中國呢?恐怕要好幾個足球場。

其實,中國的工人規模何止好幾個足球場,中國壹個模具城就有2萬人,壹個模具基地有若幹個模具城,壹個省就有n個模具基地。從業人員數量可以支撐起壹個城市。

除非美國大規模開放移民和勞務輸入,否則蘋果搬回去,也找不到足夠多的工人,錢妳可以給,但是人不是說有就有的。

把壹個人培養成技工,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這還要基礎教育沒有問題,而美國的基礎教育恰恰是有問題的。社區分化讓底層的教育質量難以保障,要把街頭幫派成員轉化成技工難度很大。

除了數量,效率差距更大。蘋果前高管曾經對《紐約時報》做過這樣的描述:“蘋果在最後壹刻更改了iPhone的屏幕設計,導致整條流水線需要改裝。新的屏幕面板在午夜運達工廠。壹位工頭在公司的宿舍中立即召集8000名工人,每個人發壹塊餅幹和壹杯茶,半個小時之內在崗位上就位,開始長達12小時的工作班次。他們把每壹塊新屏幕鑲嵌到面板上。僅僅用了96個小時,這家工廠的產量就達到每天1萬臺iPhone。他們(中國工人)的速度和靈活性難以置信,沒有壹家美國工廠能夠匹敵。”

現在的美國工人根本無法負擔中國工人這種高強度的勞動。要負擔,所花的成本也不是壹部手機30-100美元就能解決的。

美國在100年前,有過在100多米高空的鋼梁上,淩空吃午飯的工人。而如今的福利下,美國人是無法接受中國富士康這種勞動強度的。

如果把這些成本最後都算到產品上,有人估算過iPhone成本不是增加100美元的問題,而是會翻番增加400-500美元,同時需要過渡的時間也很長。

所以iPhone回到美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三、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手機廠商的影響

在代價巨大的情況下,如果iPhone能回到美國制造,那只有壹種情況,就是中美貿易戰爆發,美國對中國征收了超高額度的關稅,同時在美國給予蘋果高額補貼和減稅,讓蘋果在中國制造的代價高於成本。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那麽影響就不僅僅是蘋果,而是所有中國手機廠商。特朗普在競選時曾經威脅稱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高達45%的關稅,如果這個政策真能通過執行,對中國企業顯然是很糟糕的。

不過,中國手機廠商和紡織品廠商不同,中國手機廠商在美國國內市場的份額很小,即使現行的關稅稅率下,中國手機廠商也沒有進入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前五。

所以,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手機廠商直接威脅不大。

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是,中國不僅僅只有手機制造企業,還有很多出口導向的企業,它們的員工大多都在用國產手機。如果中美貿易戰打起來,美國高額關稅加上去,意味著這些企業會出現訂單減少,工人工資降低,消費能力下降。

國內市場在中美貿易戰中受損,才是真正的威脅。

此外,美國的貿易戰必然引發中國的報復,手機行業中,高通首當其沖,它的芯片也會被征收高額關稅。這對很多中國手機企業來說意味著成本上升。

成本上升,市場減少,這無疑是壞消息。中美貿易戰雖然直接影響不大,但是間接影響卻是中國手機廠商不能忽視的。

那麽,中國廠商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呢?

我們要看到美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廉價商品,當中國商品因為關稅不再廉價的時候,這些消費者必然要通過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進口商品來補充,這意味著諸如越南、印度這樣的國家購買力會增強。

所以加快國際化進程,不把雞蛋放到壹個籃子裏面,加快海外市場的開拓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出路。

雖然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相當不靠譜(譬如印度的廢鈔政策),但是未來的市場在那裏,我們沒有退路。

參考鏈接:/tele/2016-12-14/2451076.shtml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