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上流社會嗎?
在過去的英國,的確是有上流社會之說,或者叫貴族階層,是講血統的,世襲爵位,不和平民通婚,即使沒落了也是貴族,叫破落貴族,可是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妳再到英國去找貴族階層可能會被人取笑,雖然英國王族還存在,但那只是作為英國國家的的象征,就像日本壹樣。 社會民主發展到現在,國外已經是做到很多事都是非常公平的了,窮小子可以努力工作變成百萬富豪,國外現在有分成富有階級、中產階級、工薪階級,但是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財產多少不同,妳富豪可能破產,今天排名第壹,明天可能最後;而且在國外有錢人小孩炫富會被人看不起,很多有錢人小孩離家獨立生活,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家世。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炫富的,至少很少看到,至於被狗仔隊拍到的那是倒黴,不過比自己有意上網炫富、飆車炫富、擺闊炫富、撒錢炫富、大聲喧嘩炫富等等大不壹樣。 感覺“我們代表中國的上流社會”很是滑稽好笑,但仔細想想又覺得這是壹件很蹊蹺很讓人納悶的事,中國自從1949年開始,什麽時候社會又開始劃分為上流社會、中流社會、下流社會了?如果有,那又是誰劃分的呢?什麽時候開始劃分的呢?如果有上中下三等社會階層,那是否公民也分成了三等呢?上流社會的人是壹等公民、中流社會的人是二等公民、下流社會的人是三等公民?如果說大家都是壹等公民,那麽上流社會的人和中流社會、下流社會的人又有什麽區別呢?難道壹等公民裏分出來的上等人(上流社會)、中等人(中流社會)、下等人(下流社會),那誰又是二等、三等公民呢?如果說公民不分等級,那把人分上中下三個等級又有什麽區別呢?公民不是人嗎? 公民的解釋是有本國國籍的人,那麽公民就是人。國籍都壹樣,不應該有等級之分,那麽中國人經常說的壹等公民和二等公民是咋麽回事呢? 追根溯源,應該和舊上海灘租界某些場所掛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有關,這個不就是上流社會和中流社會、下流社會的區分嗎?那時有權有勢就是上流社會,包括外國人和四大家族,雖然四大家族也是中國人,但相信壹定不包括在“華人與狗”範圍;有點小錢小權就是中流社會,什麽局長、處長、小資本家等;沒錢沒權就是下流社會,就是老百姓;還有個原因就是以前不少華人出國是被當成勞工輸出去幹苦力活的,自然是屬於下流社會、二等公民了,雖然這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但是加拿大政府還是為此向過去的苦難華人道歉了,這說明現在的國外已經不是以前的國外,華人也已經不是以前的華人,不再是什麽二等公民,是大家平等的,這首先要感謝新中國的誕生和強大,其次是國外的民主進程的不斷往前發展。 那為何現在還會有人這麽想呢?我猜想有兩個原因,第壹是某些中國人由於舊社會的慣性思維,自己把自己給貶低了,始終認為外國人比中國人高壹等,所以呆在國內就是壹等公民,因為人民翻身做主了,外國人給趕出中國了,租界沒有了,出了國就又變成二等公民了;第二是緣於某些中國人在國外過的不如意,無法生存,只能回國,美其名也回國做壹等公民。那麽如果妳爸不是“李剛”,也不是暴發戶,不又掉落到中等社會或下等社會去成為了中國的二等、三等公民了嗎? 我覺得感覺出國最不舒服的往往就是那些官二代和富二代,他們的情緒壓力很大,尤其是小留學生;因為家裏有錢,所以很多這樣的小留學生出國以後就不學無術、買豪車、花天酒地,到頭來英語沒學好,出門不敢言,感覺極差,而且還不敢炫富,因為國內再有錢的人到了國外就不敢說自己有錢了,因為很可能在旁邊吃快餐的人就比妳有錢,但是妳根本看不出來,很多老外不到他們家妳是不知道他很有錢,因為寶馬奔馳在國外都不算什麽,我相信中國會越來越強大,但也相信再過50年中國大陸也不會出壹個比爾蓋茨這樣的人;那些留學生過幾年學位沒有就買個假的或野雞文憑,然後以後回國靠老爸謀個職位或繼承父業做“壹等公民”。 還有大部分留學生屬於家裏有壹些錢,但又不太富的,家裏會接濟但比較緊,這樣的留學生也分幾類:特聰明型,讀了好大學,畢業很快找到工作適應了社會,心裏絕對認為自己是壹等公民;特勤奮型,有的也能讀到好大學,有的讀中等大學,但由於能吃苦,不斷適應上進,也會找到好工作成為壹等公民; 既不聰明也不勤奮但有毅力和承受力型,最後只能找到壹般工作慢慢混,時間長了也會好起來,雖然開始不太順,可能會感覺有些累、失落、孤獨,但還不至於認為是二等公民,也許有時會自嘲; 既不聰明也不勤奮又沒有毅力和承受力型,這類人相當危險,自認是二等公民還是小事,最可怕的是壓力太大導致精神出問題,最近溫哥華出的25歲留學生弒母事件應該屬於這類,19歲應該是中學畢業沒多久來溫哥華留學,家裏在廣東開廠,小有家底,但絕對算不上富豪,留學六年,父母來加看望孩子,沒想到臨上飛機準備回國孩子偷偷把母親殺了放在箱子裏扔掉,結果被警察查出逮捕,全加國震驚,猜想是精神已出問題,而且極端自私,可能母親發現什麽或有責怪,怕父親知道,據說準備把父親也幹掉,真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