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和半畫幅的單反相機的區別是什麽
1、全畫幅的感光元件尺寸為36*24mm,半畫幅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為22.7*15.5mm,全畫幅的感光元件尺寸大約是半畫幅相機的2.3倍。說白了,其實就是壹張大餅和半張大餅的區別。
2、紫色就是全畫幅尺寸,深藍為半畫幅尺寸。畫幅最明顯的對比,就是拍攝範圍的對比。
3、下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感光元件和機身的大小。隨著微單發展越來越快,很多微單也用上了全畫幅的傳感器,但是機身很小巧。感光元件的尺寸越大,做活的圖像的細節也就越豐富,隨著感光面積的增大,每壹個感光點的面可以排列得更加舒緩,在傳輸中可以保證更為清晰地畫面細節,最終得到的結果是圖像噪點與紫邊現象大為減少,畫面質量與感光度範圍全面提升。
更大的感光面積是的單位點上的圖像顆粒更為細膩,整體的色彩層次也更為豐富,大尺寸的感光元件還可以非常容易地獲得更大的動態範圍,從而把圖像的暗部細節充分保留下來。
4、4/3系統。傳統的膠片單反相機和全畫幅DSLR的畫面比例是3:2,而半畫幅的數碼單反的畫面比例為4:3。
擴展資料:
雖然電影工業中早已使用35mm規格暗盒(Cassette),且早期靜止相機(Still Camera)多有應用,但壹般為18x24mm規格。柯達標準的KS-1870則確定了使用35mm膠片,且保持36×24mm規格為135格式;其後,徠卡公司的Leica I型照相機也使得讓這壹標準成為應用慣例。現在壹般指稱全畫幅,更多是為了與以下情況進行區分:
同樣使用135底片的半幅用法;
攝像中使用的Super 35規格;
數碼時代,兼容同樣鏡頭的APS-C規格機身。
由於這壹規格的大規模使用,通常說的35mm等效焦距也是將其他底片格式上的焦距按照視角換算到這壹系統上對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