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重磅!發改委點名清查恒大寶能造車圈地亂象

重磅!發改委點名清查恒大寶能造車圈地亂象

恒大、寶能被國家發改委親自發文點名調查了!

11月25日,壹則由國家發展改委產業發展司蓋章的《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下稱《通知》)文件流傳出來,要求國內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改委全面清查恒大、寶能旗下的所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

這意味著,這兩家房地產企業的造車亂象,已經引起最高管理機構的重視,並且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這兩家企業的土地占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這下事態嚴重了。

當日,恒大汽車股價壹度跳水10%,截至收盤,跌幅達5.2%。

發改委點名調查恒大寶能

《通知》裏面提到,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夯實地方主體責任,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項目等亂象”,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此,國家發改委要求23省、市、自治區提供本地區2015以來核準或備案的新建純電動汽車項目情況、建設進展以及年度生產情況,本地區2019-2020年現有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生產運營及在建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情況等,本地區純電動汽車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情況。

其中最受關註的壹條是:

“詳細報告恒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含已核準和備案、未開工建設的項目)情況,包括土地占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恒大,寶能,正是房地產企業跨行造新能源汽車的急先鋒。

土地占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這幾個要點關聯起來,正是能夠觸動這兩家企業神經的靈魂拷問。

值得壹提的是,11月23日,《晚點?LatePost》在公眾號上發布了壹篇名為《恒大造車的荒誕故事》的文章,作者走訪了恒大汽車廣州南沙生產基地,采訪了多名恒大內部人士,對恒大倒序生產、胡亂撒網以及各種不合行業常規的蓋房式造車模式提出了質疑。

但是,這篇文章發布不到24小時即被發布者刪除,背後原因幾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蓋房式野蠻造車用意何在?

國家發改委為何要調查恒大和寶能的造車情況?

以恒大為例,它是2018年6月正式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據許家印透露,恒大目前正與全球多家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同步研發14款新車,未來3-5年的年產銷量將達100萬輛。

這麽大的產量,首先要解決土地的問題。恒大的拿地情況如何?

據《晚點?LatePost》統計,從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間,恒大在各地***拿了?1133?萬平米土地,其中只有半數是工業用地,另有35%(403平米)是住宅用地,可以蓋商品房出售;13.34%是綜合用地,可以建商業地產、寫字樓、學校或商住兩用樓。

拿了這麽多地,項目進展情況又如何?

《晚點?LatePost》在《恒大造車的荒誕故事》寫到,在恒大號稱已經全面啟動試生產的廣州南沙生產基地,“大部分廠房空空蕩蕩,沒有工人,壹天下來真正生產的汽車為零,產線上的汽車和車殼都是從恒大收購的國能天津工廠運來的國能NEVS?93電動車。至於工人,都拿壹個工具,假裝擰壹下螺絲,比劃來、比劃去。”

看到這裏,恒大新能源汽車的土地占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的實際情況,相信各位看官已心中有數。

入局更早的寶能,借觀致在杭州、昆明、廣州、西安、昆山、貴陽等城市不斷投資新能源項目,加上觀致現有常熟工廠30萬輛產能,未來總規劃產能超過300萬輛,所獲得的工業用地將近數萬畝。但直到今年11月8日,其自研的xEV平臺才迎來首車下線。

是造車還是圈地?這是圈內圈外所有人的疑問。

至於恒大和寶能為什麽要用這種異於常規的蓋房模式來造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李顏偉是這樣分析的:

“恒大、寶能跨行業進入,並且以‘汽車投資+土地+上市融資’模式來獲取支持,賣車對他們來說太慢了,只要在賣車之前把資金和規模搞定,先把坑搞大,地方政府+銀行、各路資金進來,最後像地產壹樣,大而不死,政府接盤就成。”

不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最新消息是,發改委已就《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做出回應:“這件事正在落實,現在還不方便講。”

也就是說,這份文件並非偽造,真實可信,而且正在落實“清查恒大、寶能造車情況”,只是現在還不方便透露現有信息。

在國家發改委的壹聲令下,相信真相很快就能水落石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