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宇:藻類的產生與繁盛的時代
1.疊層石簡介
通常我們把元古宇稱為藻類的時代。藻類屬於低等植物,其類形和屬種相當豐富。元古宇的藻類是極其微小的,需要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和研究,這屬於微體古生物的研究範疇。疊層石是藍藻群落及菌類活動在沈積巖中形成的壹類具有特殊條帶層紋的生物沈積構造,也就是說實際上疊層石為壹種含微細藻類活動條帶的沈積巖塊,由於其形成的形態多種多樣並且在同壹地質時期有壹定的相似性,所以古生物學者對其進行了形態上的分類研究,建立了許多類型或屬種,用來研究和劃分確定元古宇地層的時代。
疊層石在地球上最早出現於25億年前,目前新疆所發現的疊層石主要分布於元古宇長城紀到震旦紀。疊層石主要見於碳酸鹽巖(包括石灰巖、白雲巖和大理巖)中,這是由於藻類活動可以吸附碳酸鹽礦物顆粒聚集。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到今天,藻類生命壹直在延續進化,但疊層石相對較為罕見,這主要是因為疊層石的形成需要相對平靜穩定的水體,寒武紀以後,多門類生物活動,這種平靜環境被打破了,疊層石難於保存下來。現代海洋個別穩定沈積環境也可有疊層石生成。
疊層石的生長層又叫基本層,是構成疊層石的基本單位,其分為暗層和亮層。由若幹基本層構成柱體,柱體多呈拱形、錐形,在生長過程中多次分叉形成形態多種多樣的疊層石體,許多疊層石體聚生在壹起可以形成疊層石礁體。保存疊層石的石灰巖和白雲巖在漫長的地質時期變質重結晶,目前多已成為大理巖。結晶完好、色調美觀、塊度整齊的大理巖是良好的建築裝飾材料,而含疊層石的大理巖則是建材中的極品,塊度小者,經過磨制和拋光,也是壹種很好的觀賞石。
2.新疆疊層石的發現和研究史,主要疊層石產地
在整個元古宇漫長的20余億年,地球生命以單壹菌藻類存在,整個地球處在混沌和平靜的狀態,元古宇末期出現了幾個門類的無脊椎動物,主要為海綿、水母等,這些動物以印模和遺跡形式保存,最典型的為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動物群。這壹時期的生物界總體而言尚原始、低級、內容貧乏的,直到迎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新疆元古宇地層發育齊全,從古元古代到震旦紀各期地層均有出露。典型剖面主要見於西天山的特克斯、科古琴山,庫魯克塔格山,北山,阿爾金山和昆侖山,這些地區的元古宇地層均含豐富的疊層石化石,是研究中國疊層石的重要地區。
新疆疊層石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發現,當時簡單稱為長藻和圓藻,實際就是疊層石柱體的縱斷面和橫斷面。1970年以後,隨著國內外對疊層石分類命名研究的不斷成熟,新疆疊層石的研究也逐漸展開。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新疆地質局高振家、繆長泉等人對天山、甘新交界的北山、庫魯克塔格等地疊層石進行了研究,成果反映於《新疆古生物圖冊》。90年代繆長泉對新疆西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疊層石進行了研究,專著由新疆科技出版社出版。
新疆疊層石多見於中-新元古代長城紀到青白口紀,震旦紀有少量單體錐疊層石。主要產地有西天山特克斯、精河、霍城,東天山鄯善-哈密以南的卡瓦布拉克、庫魯克塔格山東段的帕爾崗塔格,甘新交界隸屬北山的大落豁山、馬鬃山、平頭山。南疆地區見於西昆侖的新藏公路、克裏楊河,喀喇昆侖山甜水海,阿爾金山的安南壩、索爾庫裏等地。目前發現的有20余個屬,近100個種。從觀賞的角度講,產出疊層石的大理巖需要結晶完好,質地細,塊度完整、色彩鮮艷明亮為好,疊層石以多分枝、分叉,色調與圍巖反差明顯為好,特別以呈雲霧狀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