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出路在哪裏?
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居民的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為主。在這新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技術的發展推動產生了新的零售業態,而我們該如何應對?到底什麽樣的營銷才能收獲人心?
不追捧奢侈品 品質與個性成為新中產“標簽”
價格曾是中國發展的核心動力,但是現在價格戰已經讓很多行業進入走投無路的境地,而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持續上升,也讓企業壓力越來越大。低價使商品變得普及,但我們的低價是以損害品質為前提的,當我們開始變得有錢,我們的需求也在發生改變。
零售行業面臨著壹個岔路口,下壹波引領風騷的將是可以把東西做好並且有個性的企業。
未來需求非常重要的兩個關鍵詞:壹個是品質,品質不等於奢侈品,東西要夠好,這是消費者越來越在意的;第二個是個性,消費者不希望產品和別人壹樣。
這會給企業帶來什麽樣的機會?我們可以做很多小眾市場的東西。要把壹個東西賣給全世界,可能是那些實力非常雄厚的、連鎖的零售商機會更大壹點,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挑戰太大。但是,有品質、有個性的產品需求壹定會存在。
比如大疆無人機認為中國企業不應該只貼著 “互聯網思維”概念標簽,做小家電產品,中國制造應該向更高附加值、更有品位的產品的方向努力。因此,大疆以“飛行影像系統”為核心發展方向,通過多層次的空中照相機方案,帶給人類全新的飛行感官體驗,使得飛行在普羅大眾中皆能隨心所欲。大疆無人機的出現獲得了壹大批小眾無人機玩家的追捧,迅速占領全球70%的無人機市場。
提升幸福感的服務成為消費新趨勢 四個行業大有可為
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理念在改變。比起物質,服務帶來的幸福感更大。那麽這些服務有嗎?這樣的產品有嗎?這是壹個巨大的空間,到底怎麽樣才能做得好?以歐美為先例,結合中國特色,我們可以看到四個行業在未來大有可為。
1、體育休閑項目。
在中歐,很多學員來這裏之後的早晨都是從跑個5公裏開始的。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體育,願意為運動花錢,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進入這個產業,中歐也開設了相關體育課程來幫助投資者。
中歐首屆體育休閑產業課程校友周琦作為將三大全球知名國際體育賽事品牌之壹的環法自行車賽帶入中國第壹人,她認為自行車運動非常符合“正在崛起的中產階層”的概念。據預測,到2025年,自行車愛好者可望達到約8400萬人,這數字背後將是4200億的巨大市場。
2、文創和IP相關項目。
這其中涉及很多內容,不僅是文創、遊戲,還包括影視、旅遊,比如張藝謀的印象系列,比如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古村、水鄉、自然景觀等。中國有各不相同的景色,卻有著千篇壹律的旅遊體驗:妳買的紀念品都是義烏出品;妳就餐的地方全都大同小異。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還要旅遊?現在的商業運作還沒有好好地開發每個景點的獨特性。
民宿花間堂品牌的脫穎而出正是用差異化、小眾的定位牢牢把握住消費者的心理,以社會與商業效益並重的方式弘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將古宅改造成精品酒店,在8年時間擁有20家店近500間客房30多萬的花粉,2017年又拿下A輪2億投資。
3、健康醫療項目是另外壹個很大的趨勢。
近日,馬雲、馬化騰等巨頭紛紛開始在醫療行業搶灘登陸,這也意味著在智慧醫療行業壹股新的浪潮即將掀起。經濟發展到壹定程度,人類更加在意身體的健康、生命的長度與質量。
中歐EMBA學員張天澤創辦零氪科技,把160萬例患者的治療經驗匯聚到壹起,幫助中國每壹個新的癌癥患者和醫生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他認為“數據與人工智能”將是攻克癌癥最有力的武器,解決醫療數據的稀缺、激活且鏈接數據,每年能幫助2萬病人將生命延長8-10個月。
4、最後,是藝術人文項目。
不同於文創產業,這是對於人類精神的終極探索。當文明上升到壹定程度,人們對精神追求的要求也更高。社會浮躁的階段終將過去,能夠隨時去聽壹場交響樂,看壹場芭蕾舞演出,或者周末帶著孩子去逛逛博物館和書店,這些才是真正提升幸福感的關鍵所在。
營銷的本質:媒體與內容,社會化傳播與品牌
不管在什麽時代,主流技術是什麽,生意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妳需要給客戶創造價值,妳才能夠收獲價值,妳的產品好不好與互聯網沒有關系,與在線上還是線下賣沒有關系。
營銷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不管是互聯網時代還是傳統時代。
1、媒體:關註在哪裏,聲音就在哪裏
選擇媒體的本質是:關註度在哪裏,聲音就應該放在哪裏。傳統時代是這樣,互聯網時代也是這樣,即使未來有其他新的技術出現,也不會改變這壹點,因為這是媒體投放的基本邏輯。
互聯網時代,媒體越來越多,這對企業不是好事,因為妳的目標受眾的時間越來越分散,越來越“碎片化”。所以,妳必須搞清楚妳的目標受眾的媒體消費習慣,哪壹個媒體更合適。轟炸式飽和攻擊很難再依賴單壹渠道,妳需要多渠道、多管齊下。
2、內容:好玩、有趣才有傳播
廣告變得越來越無聊,而那些我們覺得好玩甚至願意自己找來看的內容,它表現出來兩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壹個是真實,只有真實的東西可以帶動我們,產生***鳴;另外壹個是好玩,甚至無厘頭都可以,只要能讓別人有意願幫妳傳播。
娛樂、好玩的內容和廣告的邊界將變得越來越模糊,有時候妳無法清晰界定播放的是壹則廣告還是壹個笑話或者壹個幽默的故事。內容本身自帶傳播能力,具有雙向、互動性,而廣告僅僅是單方向的傳播。越發展越依賴互動,因此,好玩、有趣的內容變得更加重要。
3、社會化傳播:瞬間引爆與免費傳播
社會化傳播與傳統傳播不壹樣在哪?比如我們做壹次活動,在大屏幕投放廣告,如果這場傳播只是這塊屏幕,那麽傳播的範圍很有限,但是如果我們所有人把視頻、圖片拍下來放到朋友圈,或者轉發壹些其他人發的朋友圈圖片,計算壹下可以傳播給多少人?
妳不用花錢,別人幫助妳傳播,這就是多次傳播。簡單地算壹下,壹個人傳二十個人,就傳三次,這壹個種子可以傳給八千人!這就是社會化傳播帶來的好處。
並且,社會化傳播的素材不純粹是來源於互聯網,傳統的內容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社會化傳播。
4、品牌:需要耐心
社交媒體或者自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壹旦引爆會非常熱鬧,但是同時它的短板就是持久性太弱。事件本身可以熱鬧,但打造品牌需要耐心。
做品牌有兩個關鍵詞:標簽與持久性。想要打造品牌,必須貼上專屬自己的“標簽”。然而這其中的挑戰是,妳是否可以保證每壹次引爆事件貼的都是相同的標簽。如果只能引爆壹次,標簽很有可能貼不上。
品牌不是壹天可以做成的。以耐克足球鞋為例,因為技術上無法和阿迪達斯抗衡,耐克從1994年美國世界杯推出第壹雙足球鞋開始,到2006年德國世界杯,都只是貼上“好玩”的標簽,直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耐克才將標簽變成“性能”,整整花費12-16年,投入了大量的技術研發與資源。
新零售的出路 販賣產品不如販賣幸福
電商發展至今已經進入成熟期,阿裏也好、京東也好,它們的市場已經飽和。線上開始往線下搶人頭。這是壹個趨勢,電商壹定會往下走。為什麽?
不僅僅是為了抓客戶體驗,妳想讓自己的生意繼續增長,只能往線下發展。阿裏收購蘇寧、銀泰百貨、百聯等;京東收購永輝。公司需要增長,如果停留原地,增長就緩慢了。
實際上電商和傳統的零售***享著壹個目的——怎麽用效率最高的方式把東西賣出去,所以銷售是目的。
然而,傳統的零售和電商競爭沒有優勢,因為物業、人員等運營成本太高。如果傳統行業用價格的方式去跟電商PK,這就是最笨的招,必輸。原來商店可以提供的試用價值,漸漸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同樣購買襪子,網購能將所有性能、價格都羅列在妳眼前,商店比價起來麻煩很多,因此傳統零售這部分的價值也在消失。
傳統行業只剩下壹個價值叫:售賣場所。
當妳存在的價值已經變得很小,那妳真正的出路在哪裏?同樣是淮海路上的兩家商場,太平洋百貨已經關門大吉,k11卻門庭若市,這顯然不是商圈問題。
我們看到,如果傳統行業再不改變自己就只能關門。改變就必須更改目的,銷售不是妳的目的,銷售是結果。妳的目的不管設計成什麽,都是為了讓消費者樂此不疲地來。
最好的例子是:誠品書店。人們去誠品書店的目的真的就是為了買書嗎?並且是原價沒有打折的書。妳完全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同樣的書,但是妳覺得不行,妳壹定要在誠品書店買才行。
買書只是結果,妳去的時候沒有想買書,整個體驗過程不止是摸壹摸、看壹看,這個體驗本身是精神享受的壹部分。
這部分恰恰是互聯網無法做到的,這就是售賣場所。這裏不是簡單賣東西的地方,而是給妳帶來精神享受,遠遠超出買東西的簡單體驗,這就是未來的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