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蘇聯和中國關系惡化的原因是什麽?
原因是:利益之間的問題。如下:
1966年,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中蘇沒有斷交,但兩國關系除了中國允許蘇聯經中國給越南戰爭中的北越運輸物資之外徹底凍結。1967年紅衛兵沖擊蘇聯駐北京大使館。
1968年,蘇聯在新疆附近大量增兵。在1961年時,蘇聯在那裏有12個不滿員的師和兩百架飛機,在1968年增至25個師、1200架飛機、和200枚導彈。同時蘇聯和蒙古達成協議,蘇軍幫助蒙古的南方邊防,並在那裏駐軍。
1968年8月,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布拉格之春,中國把蘇聯稱作“社會帝國主義”。中國在越南戰爭期間將大量軍隊從南方轉移到東北、華北、西北地區。
1969年,雙方在烏蘇裏江的珍寶島和新疆的鐵列克提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很多西方觀察家認為兩國開戰在所難免。
1969年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領導人胡誌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和周恩來等秘密會晤。後局勢得到緩解。
1971年,美國國務卿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秘密訪華,為1972年尼克松訪華鋪平道路。蘇聯知道後也和尼克松展開峰會,中美蘇形成三角關系。
中蘇事件背景
中蘇沖突萌芽在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時期開始。中國***產黨的毛澤東和其他壹些領導人認為蘇聯和***產國際的指示不符合缺少工人階級的中國的國情,而決定發動農民進行革命。代表蘇聯路線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逐漸退出權力中心。
抗日戰爭結束後,蘇聯的斯大林希望中***和國民黨合作。1945年蘇聯和國民黨主導的國民政府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國***產黨壹直沒有接受蘇聯的指示。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壹直奉行“壹邊倒”的外交政策,即對蘇聯陣營靠攏。
1950年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結盟。蘇聯開始對中國提供大量技術援助,如援建武漢長江大橋等多項建築計劃,輸出各種技術與人才。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1954年赫魯曉夫訪問中國,並把軍港旅順歸還中國,當時毛澤東曾擔心美國進攻而要求先不撤走蘇軍。
1956年在蘇聯***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批判了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提出“三和路線”。後蘇聯和從前斯大林批判的南斯拉夫建交。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批判,尤其是對馬列主義中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的修改,讓中***不悅。
1958年4月和7月,中***要求蘇聯提供承諾給予的核武器及核潛艇,蘇聯提出要在中國領土上建設用在軍事的長波電臺,和在中國領海和中方組建聯合艦隊作為交換。在建設長波電臺問題上,毛澤東認為這牽涉主權問題,提出中方出壹半資金,蘇聯出另壹半資金和全部技術。
但長波電臺主權屬於中國,被蘇聯拒絕;而組建聯合艦隊壹事,毛澤東認為蘇聯企圖軍事控制中國。中國當時海軍十分薄弱,即使組建聯合艦隊也無能力***享蘇聯的海岸線。毛澤東後來在回憶這件事時說:“事實上同蘇聯鬧翻是1958年,他們在軍事上控制中國,我們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