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第六次中東戰爭

第六次中東戰爭

分類: 社會/文化 >> 軍事

解析:

自1948年至1973年, *** 國家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進行了四次戰爭。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國”,第二天,以色列與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國爆發戰爭。結果 *** 國家戰敗,第二年埃及等國分別與以色列簽訂停戰協定,巴勒斯坦除加沙、耶路撒冷東城區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其他地區均被以色列占領。

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借口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 *** 侵入埃及。1956年10月29日,以軍突襲西奈半島。31日,英法聯軍襲擊埃及海空軍基地,占領塞得港和富阿德港。埃及人的頑強抵抗得到全世界聲援,11月6日,英、法、以被迫同意停火撤軍,但以色列取得了通過蒂朗海峽的通行權。

第三次中東戰爭又稱“六·五戰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軍突然發動襲擊,摧毀埃及空軍主力於地面,並擊毀敘利亞、約旦空軍的大量戰機。以軍地面部隊在6天內攻占西奈半島、加沙、約旦河西岸全部地區和戈蘭高地。約、敘、埃三國被迫停火。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埃及和敘利亞為了收復失地,在伊拉克、約旦等 *** 國家和巴解組織支援下,於1973年10月6日發動突然襲擊。敘軍突破戈蘭高地以軍防線,埃軍強渡蘇伊士運河,兩線均取得重大勝利。以軍則在11日越過戈蘭高地發動反攻,16日渡過蘇伊士運河突擊,包圍了蘇伊士城和部分埃軍。經過談判,24日雙方停火,以軍撤至戈蘭高地1967年停火線以西。1982年,以軍依照1979年簽訂的埃以合約,撤出了整個西奈半島。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