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故事
樵夫與赫爾墨斯
有個樵夫在河邊砍柴,不小心把斧子掉到河裏,被河水沖走了。他坐在河岸上失聲痛哭。赫耳墨斯知道了此事,很可憐他,走來問明原因後,便下到河裏,撈起壹把金斧子來,問是否是他的,他說不是;接著赫耳墨斯又撈起壹把銀斧子來,問是不是他掉下去的,他仍說不是;赫耳墨斯第三次下去,撈起樵夫自己的斧子來時,樵夫說這才是自己丟失的那壹把。
赫耳墨斯很贊賞樵夫為人誠實,便把金斧、銀斧都作為禮物送給他。樵夫帶著三把斧子回到家裏,把事情經過詳細地告訴了朋友們。其中有壹個人十分眼紅,決定也去碰碰運氣。他跑到河邊,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丟到急流中,然後坐在那兒痛哭起來。赫耳墨斯來到他面前,問明了他痛哭的原因,便下河撈起壹把金斧子來,問是不是他所丟失的。那人高興地說:“呀,正是,正是!”他那貪婪和不誠實的樣子遭到了赫耳墨斯的痛恨,赫耳墨斯不但沒把金斧子賞給他,就連他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沒給他。
啟示這個故事說明,誠實的人會得到人們幫助,狡詐的人必遭到人們唾棄。
葡萄園裏的珍寶
在山的南邊,住著壹個老農夫和他的三個兒子。這個老農夫有壹大片的葡萄園,每年都會長許多紫紅色、甜美多汁的大葡萄。可是老農夫年紀大了,體力漸漸衰弱,再也不能到園裏工作,而他的三個兒子雖然已經成年,卻十分懶惰,眼看著園子壹天天地荒蕪了。
臨終前,他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對他們說:“我的孩子們,在葡萄園裏,我埋藏著壹批珍寶,妳們生活困難時就挖出來補貼家用吧。”說完他就去世了。兒子們見父親已死,立即找來鋤犁,挖的挖,耕的耕,翻土三尺,可是始終也沒有找到那批財寶,而整座葡萄園由於他們的耕、挖等於來了壹次精耕細作。雖然他們沒有找到意外之財,而土地卻給了他們獎賞。第二年,葡萄獲得了大豐收。
每顆葡萄都圓滾滾的,像壹顆顆紫紅色的大珍珠發出耀眼的光芒。三兄弟高興極了,他們把壹部分葡萄運到鎮上去賣,壹部分釀成了葡萄酒,賺了壹大筆錢。
“雖然沒有找到珍寶,但把園子松了土總是對的!”老三開心地說道。
老二說:“現在我總算明白父親的用心了!其實他是要咱們辛勤勞動,這樣才能收獲無數珍寶。”
老大感慨地說:“妳們看,那滿園的葡萄不就像珍寶嗎,它們是那樣的閃亮、美麗!”
啟示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有辛勤的耕耘才有豐碩的威果。
可憐的大魚
在森林旁邊有壹個池塘,到處都是蝴蝶、花朵、青蛙還有小魚。這裏有壹條活潑可愛的小魚,它總是活蹦亂跳,遊來遊去,追趕著蜻蜓。
有壹條叫胖先生的大魚,它來自壹個兇狠好動的大家族,每天大魚總是要襲擊小魚兩三次,以顯示自己的力量。
有壹個漁夫每天都來池塘釣魚,可總是收獲不大。有壹天他決定買壹張網,以節省時間。天亮時,他悄悄地來到池塘,然後小心地把漁網撒下了池塘。兩條魚都從來沒有見過漁網,所以當漁夫收網時,它們都被漁網給網住了。小魚掙紮著從網眼中逃出來,胖先生這時候才覺得,自己寧可是壹條小魚。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小人物容易得救,而那些名聲大的卻難以躲過危險。
野豬、馬與獵人
從前,野豬和馬常常同在壹處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壹心想要報復他,便跑去請求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願套上轡頭讓他騎,才幫助馬懲治野豬。馬報復心切,便答應了獵人的要求。於是,獵人騎在馬上打敗了野豬,隨後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悲嘆地說:“我真傻!為了壹點小事不能容忍他人,現在卻招致終身被奴役。”
這故事是說,人們在生活中壹定要對他人寬容,不要因為小事就想去報復他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伊索寓言故事2披著獅子皮的驢子
有頭驢子披著獅子皮四處遊蕩,嚇唬那些弱小無知的動物。他看見了狐貍,也想去嚇唬嚇唬他。狐貍正巧以前就聽到過他的叫聲,便對驢子說:“如果我聽不出妳的叫聲,我也會害怕了。”
這是說,有些人看起來神氣十足,壹表人材,然而壹開口就原形畢露了。
伊索寓言故事3伊索寓言的故事五:鷹與烏鴉
鷹從高巖直飛而下,把壹只羊羔抓走了。壹只烏鴉見到後,非常羨慕,很想仿效。於是,他呼啦啦地猛撲到壹只公羊背上,狠命地想把他帶走,然而他的腳爪卻被羊毛纏住了,拔也拔不出來。盡管他不斷地使勁拍打著翅膀,但仍飛不起來。
牧羊人見到後,跑過去將他壹把抓住,剪去他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帶著烏鴉回家,交給了他的孩子們。孩子們問這是什麽鳥,他回答說,“這確確實實是烏鴉,可他自己硬要充當老鷹。”
這故事是說,仿效別人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僅得不到什麽益處,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幸,並受世人的嘲笑。
伊索寓言故事4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伊索寓言》這本小故事組成的集子,其漢譯本的出現竟可追至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
伊索是古希臘人,生活在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曾為奴隸,後獲得自由,因善用寓言諷刺權貴,終遭殺害。其所編寫寓言經後人加工,結集成《伊索寓言》廣為流傳。《狼和小羊》、《農夫和蛇》、《狐貍與烏鴉》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均出於此。《伊》存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寓言創作影響頗深。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翻譯高峰期,主要由耶穌會傳教士翻譯大量西方作品。《伊》第壹個中譯本《況義》即現於此時(1625年),由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口述,我國張賡筆錄,收作品38篇,大部分為伊索寓言,據稱只有抄本存於巴黎國家圖書館。噫!只可遙想,不得親見,甚憾。
《伊》第二個中譯本《意拾蒙引》(壹譯《意拾喻言》)出現在1840年,系英國人羅伯特·湯姆翻譯,署名“蒙昧先生著,門人懶惰生編譯”,由當時的出版機構廣學會出版,收寓言82篇。這個版本大抵是有違礙之處,讓清政府的高官不大得勁,於是遭到查禁,因此存本無幾。不過壹些學者對此頗為懷疑,真實情況如何尚未有定論。只是存本稀罕倒是真的,全世界現有四本,英國、日本和香港各存壹本,第四本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國內發現。天可憐見,小子在網上找到壹幅此書的圖片(見圖),得以過過眼癮;又多虧圖書館的檢索系統,見到此本中若幹文章,用文言文寫成,只是看著希臘的狐貍烏鴉口吐“之乎者也”,感覺有點怪。
1888年,其第三個譯本《海國妙喻》由天津時報館印行,署名“張赤山譯”,收寓言70篇。這個譯本是中國近代翻譯史上較有名氣的壹本書,只是有學者認為書中所錄故事,出處較為復雜,並非全為伊索寓言。此後,國內又多次有人翻譯《伊》,如林紓、汪原放等人均涉足其間。
《伊》在現、當代最出名的譯本,自然要屬周作人譯和羅念生譯兩種。小子不才,沒見過世面,看到壹本1955年初版印刷的周譯《伊索寓言》,激動得不行。此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封面已黯淡不清,大約黃綠色,上畫《獅子和驢》的繪圖,署譯者名“周啟明”(即周作人),豎排繁體印刷。書中收寓言358篇,系根據法國EmileChambry編訂“伊索寓言”(1927年巴黎出版)的希臘原文譯出。前言稱對文章“不加選擇,文句亦無增減”。此本寓言數最多,翻譯簡潔明快,只是老先生愛用生澀字眼,讀起來有些拗口,難免有人大叫:行不得也,哥哥!
羅本系由羅念生、陳洪文等人合譯,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本收作品330篇,語義簡明、流暢,是廣為所知的譯本。只是其因“無意義”和“低級趣味”等原因刪去16則故事,感覺有點別扭,不過亦無大礙,廣東人謂之“麻麻的”———馬馬虎虎啦!
《伊索寓言》在國內至少有數十版本,翻譯精度、廣度參差不齊,以致有些泛濫成災,雖不無可信之處,亦不能全然放心。各本因翻譯來源不同,總有所出入,即使周本收錄最廣,也不能稱“全本”。蓋因伊索本人就是隱隱約約的形象,後人又不免混淆這些作品的來源,到底不能壹窺全豹。
推薦譯本《伊索寓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出版,譯者周啟明《伊索寓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出版,譯者羅念生等。
伊索寓言故事5伊索寓言故事簡短寓意
狼與小羊
壹只小羊在河邊喝水,狼見到後,便想找壹個名正言順的借口吃掉他。於是他跑到上 遊,惡狠狠地說小羊把河水攪渾濁,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說,他僅僅站在河邊喝 水,並且又在下遊,根本不可能把上遊的水攪渾。狼見此計不成,又說道:“我父親去年被 妳罵過。”小羊說,那時他還沒有出生。狼對他說:“不管妳怎樣辯解,反正我不會放過 妳。” 這說明,對惡人做任何正當的辯解也是無效的。
田鼠與家鼠
田鼠與家鼠是好朋友,家鼠應田鼠所約,去鄉下赴宴。他壹邊吃著大麥與谷子,壹邊對 田鼠說:“朋友,妳知道,妳這是過著螞蟻壹般的生活,我那裏有很多好東西,去與我壹起 享受吧!”田鼠跟隨家鼠來到城裏,家鼠給田鼠看豆子和谷子,還有紅棗、幹酪、蜂蜜、果 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為驚訝,稱贊不已,並悲嘆自己的命運。他們正要開始吃,有人 打開門,膽小的家鼠壹聽聲響,害怕得趕緊鉆進鼠洞。當家鼠再想拿幹酪時,有人又進 屋裏拿什麽東西。他壹見到有人,立刻又鉆回洞裏。這時,田鼠也顧不上饑餓,顫顫驚驚 地對家鼠說:“朋友,再見吧!妳自己盡情地去吃,擔驚受怕地享受這些好吃的東西吧。可 憐的我還是去啃那些大麥和谷子,平平安安地去過妳看不起的普通生活。” 這故事說明,人們寧願過簡單平穩的生活,而不願享受那充滿恐怖的歡樂生活。
狗、公雞和狐貍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壹同趕路。到晚上,公雞壹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 狗就在下面樹洞裏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壹樣啼叫起來。有只狐貍聽見雞叫,想要 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並說:“多麽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我 真想擁抱妳。快下來,讓我們壹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妳去叫醒樹洞裏的那個 看門守夜的,他壹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貍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起來,把他咬住撕 碎。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有只老鼠跳到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準備吃掉。老鼠請 求饒命,並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笑,便把他放走。不久,獅子真 的被老鼠救性命。原來獅子被壹個獵人抓獲,並用繩索把他捆在壹棵樹上。老鼠聽到他 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獅子,並說:“妳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 現在可清楚,老鼠也能報恩。” 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賣神像的人
有人雕刻壹個赫耳墨斯的木像,拿到市場去賣。因為沒有壹個買主上前,他便大聲叫 喊,想招攬生意,說有賜福招財的神出售。這時旁邊有壹個人對他說道:“餵,朋友,既然 這樣,妳自己應該享受他的好處,為什麽還要賣掉他呢?”他回答說:“我要的是現在馬上 能兌現利益,這神的利益卻來得很慢。” 這故事正是說那種不擇手段地求利,連神也不尊敬的人。
牛 和 蛙
壹頭牛到水潭邊去喝水,踩著壹群小蛙,並踩死其中壹只。小蛙媽媽回來後,見到 少壹個兒子,便問他的兄弟們,他到哪裏去。壹只小蛙說:“親愛的媽媽,他死。剛 才有壹頭巨大的四足獸來到潭邊,用他的蹄子踩死我們的兄弟。”蛙媽媽壹邊盡力鼓氣, 壹邊問道:“那野獸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般大小呢?”小蛙說:“媽媽,您別再鼓氣。我 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壹樣大小,再鼓氣就會把肚子脹破。” 這是說,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 眾樹與荊棘 石榴樹、蘋果樹、橄欖樹相互為誰的果實最好而爭吵不休。正當他們激烈爭鬧時,籬笆 邊的荊棘聽到,便說:“朋友們,我們不要再爭吵。” 這是說,有些微不足道的人,在強者相互爭鬥中,也自不量力地極想表現壹番。
騾 子
有匹吃大麥長大的騾子很強壯。每當他跳躍時,總是自言自語說:“我父親壹定是壹匹 能奔善跑的馬,我非常像他。”有壹天,因為需要,騾子不得不被拉去不停地跑路。回來 後,他才愁眉苦臉地想起自己的父親是驢子。 這故事說明,人們如遇好運出名,也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本性,因為生活如同潮起潮 落,前途難以預測。
烏龜與兔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於是,他們定好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壹 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烏龜深知 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睡熟的兔子,奪得勝利的 獎品。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伊索寓言故事6今天,我讀了壹個伊索寓言故事.壹小偷和他的母親。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小男孩,他和他的母親生活在壹個小鎮上。這個小男孩是母親唯壹的孩子,所以母親非常溺愛他,什麽事都順著他。有壹次放學,這個孩子就從他的書包裏拿出了壹塊書寫石板給母親看。母親好奇地問:“這塊板是哪來的?”“我……”小男孩緊張地說:“我趁同桌不註意拿來的。”“是嗎?妳真聰明!”聽了這話,母親不但沒批評孩子,反倒連連誇他能幹,還獎勵了他壹個銅板。過了幾天,這個孩子又偷回了壹件大母親。母親見了更高興了,她眉開眼笑地對孩子說:“我的乖兒子,妳真是越來越能幹了!”說著,她又遞給孩子壹個銅板。
日子壹天天過去了,這個孩子漸漸長大了。在母親的縱容下,這個孩子膽子越來越大。他成了壹個小偷,經常去偷壹些貴重的東西。
有壹天,這個小偷在偷東西時,被當場抓住了。經過法官的審判,他被判處絞刑。行刑的日子到了,小偷被押到了刑場,他的母親跟在後面放聲大哭。
這時,小偷向行刑官請求,要和他的母親說幾句悄悄話,行刑官答應了。小偷快步走到母親旁邊,把嘴貼在母親耳邊,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小偷竟然張嘴就咬下了母親的耳朵。母親生氣地對小偷說:“我從小到大這樣養著妳還不夠嗎?”“如果妳當時在我偷石板時就這樣罵我,我就不會落到這種地步了!”小偷悔恨地說。
聽了兒子的話,母親壹句話也說不出來,她癱倒在地上,悔恨極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家庭教育很重要,對小孩要嚴格要求,絕不能縱容,小過不懲罰,必然導致大錯特錯。父母的話我們不能左耳進右耳出!最終受害的必然是自己!
伊索寓言故事7豬與狗
豬與狗互相謾罵。豬向阿佛洛狄忒發誓,壹定要用牙齒把狗撕咬得四分五裂。狗卻嘲弄他說:“妳向阿佛洛狄忒發誓那太好啦,她最痛恨妳們這些愚蠢的豬,決不允許任何吃過豬肉的人進入她的聖廟。”豬回答道:“女神如此規定不是出於恨我,而正是對我的厚愛。她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有人殺害我,吃我的肉。妳們才是被女神痛恨的,不管是死是活,都可以拿去祭祀。”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將對手的非難巧妙地轉化為對他的贊頌。
獅子、熊和狐貍
獅子和熊同時抓到壹只小羊羔。他們倆為爭奪小羊兇狠地打了起來。經過壹場苦鬥,雙方都受了重傷,有氣無力地躺在地上。狐貍早已躲在遠處坐山觀虎鬥,壹見他們兩敗俱傷,都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便跑過去,把躺在他們倆之間的羊羔搶了去。傷勢嚴重的獅子和熊眼睜睜地看著狐貍搶走了羊,卻毫無辦法。他們唉聲嘆氣地說:“我們都錯了,我們倆鬥得妳死我活,讓狐貍得到了好處。”
這故事正如俗話所說:“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雙方相爭讓第三者得了利。
鵝與鶴
鵝與鶴壹起在田野上覓食。突然獵人們來了,輕盈的鶴很快飛走了。身體沈重的鵝,沒來得及飛,就被捉住了。
這故事是說,壹無所有的人無牽無掛壹身輕;而那些擁有萬貫家財的人財富卻成了他們的負擔。
黑人
有人買了壹個黑奴,以為他的膚色是由於原來的主人的大意而為,帶回家後,用許多肥皂和水想要把他洗幹凈。可是黑奴膚色絲毫沒有壹點變化,他自己卻因辛苦大病壹場。
這故事說明,生來就有的東西始終會保留著原始的樣子。
騙子
有個人臥床不起,病情十分嚴重,他絕望地禱告眾神,說若能使他病愈,他壹定奉獻壹百頭牛。眾神想試驗他壹下,便用靈丹妙藥,使他康復了。他病好下床後,沒用真正的牛來酬謝眾神,而用面團做成了壹百頭牛,放在祭壇上燒了,並念念有詞地禱告說:“諸位神明,請接受我所許下的承諾吧。”這時,眾神們認為他用騙術褻瀆了神靈,便在晚上托夢告訴他,要他到海邊去,說在那裏可以找到壹千塊雅典錢。他醒來後,高興極了,直往海邊跑去。結果在那裏遇到海盜,被他們抓去賣了,賣了壹千塊錢。
這故事適用於說謊話的人。
蒼蠅
蒼蠅掉進壹口盛著肉湯的瓦鍋裏,快要被淹死時,他自言自語說:“我已經吃飽了,喝足了,洗過澡了,即使死了我也不遺憾。”
這故事說明,人們容易忍受無痛苦的死。
伊索寓言故事8伊索寓言的故事六:口渴的鴿子
有只鴿子口渴得很難受,看見畫板上畫著壹個水瓶,以為是真的。他立刻呼呼地猛飛過去,不料壹頭碰撞在畫板上,折斷了翅膀,摔在地上,被人輕易地捉住了。
這是說,有些人想急於得到所需的東西,壹時沖動,草率從事,就會身遭不幸。
伊索寓言故事9有壹次,烏鴉祭祀雅典娜,請狗來赴宴。狗對他說:“妳怎麽舍得花這麽多錢辦這毫無用處的祭祀呢?那女神不是很厭惡妳,使得妳的預兆壹點都不靈嗎?”烏鴉回答說:“正因為這樣,我才給她祭祀,我知道她壹向不喜歡我,總是跟我過不去,但我以祭祀與她和解。”
這是說,許多人恐懼敵人,不惜代價想與他們和解。
伊索寓言故事10壹、猴子與海豚
出海航行的人喜歡帶著壹些動物,以供旅行中消遣。
有個海員帶著壹只猴子航海,當到達雅典阿提卡的蘇尼翁海峽時,壹場風暴突然襲來突然襲來,船被狂風巨浪打翻了,大家都紛紛跳入水中逃生,猴子也機靈地跳入水中。
海豚看見了它,以為是人,立即鉆到它底下,把它托起來,安全地送往岸邊。到達雅典海港珀賴歐斯時,海豚問那猴子是不是雅典人。
他回答說:“是的,我祖先都是名人顯貴。”海琢接著又問他知不知道珀賴歐斯。
猴子以為海豚所說的也是個人,所以答道:“他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
海豚對猴子的謊話十分氣憤,便不再托住猴子,讓他淹死於海水中。
這故事是說那些信口雌黃的人。
二、叼著肉的狗
狗叼著肉渡過壹條河。他看見水中自己的倒影,還以為是另壹條狗叼著壹塊更大的肉。
想到這裏,他決定要去搶那塊更大的肉。於是,他撲到水中搶那塊更大的。
結果,他兩塊肉都沒得到,水中那塊本來就不存在,原有那塊又被河水沖走了。
這故事適用於貪婪的人。
三、獅子和海豚
獅子在海灘上遊蕩,看見海豚躍出水面,便勸他與自己結為同盟,說他們是壹對最好的搭擋,因為壹個是海中動物之王,壹個是陸地獸中陸地獸中之王。
海豚立即高興地答應了。不久,獅子和野牛展開了壹場生死搏殺,他請求海豚助他壹臂之力。盡管海豚想出海助戰,卻辦不到。
獅子指責他背信棄義。他回答說:“不要責備我,去責備自然吧!因為它讓我成為海裏的動物,不許上陸地呀!”
這是說,我們結交盟友,應當選擇那些能***患難的人。
四、狐貍和猴子爭論家世
狐貍與猴子同行,壹路互相爭吵他們誰的家世高貴。
他們各自誇耀壹番後,來到了壹處墓地。猴子轉過頭去,放聲大哭。
狐貍不知其原因,忙問他為什麽哭,猴子指著那些墓碑說:“我看到這些為我祖先所解放和奴役過的`奴隸墓碑,怎能不傷心呢?”
狐貍說:“妳就使勁的吹牛騙人吧,他們之中沒有誰能站起來反駁妳。”
這就是說,在沒有人反駁時,說謊話的人尤為自吹自擂。
五、狐貍和為王的猴子
有壹次,猴子在野獸的集會上跳舞,贏得了大家的好感,被選立為王。
狐貍十分嫉妒,當他發現壹個捕獸夾子裏放著肉,便把猴子領到那子領到那裏去,說他發現壹個寶物,自己沒敢動用,留給王室作貢品,並勸他親自去取。
猴子輕率地跑了上去,結果被夾子夾住了。
他斥責狐貍陷害他,狐貍卻說:“猴子,憑妳這點小小的本事,妳這笨蛋還想做獸中之王嗎?”
這故事說明,凡事不要輕率。不然,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並被世人嘲笑。
六、駱駝、象、猴子
無知的動物們要選舉國王,駱駝和象也積極去參加競選,壹個身材高大,壹個力氣超群,他們都希望能戰勝他人而當選。
然而,猴子認為猴子認為他們倆都不適合,他說:“駱駝壹貫溫順,對於做壞事的動物也不生氣;而象總害怕那小豬,不像國王。”
這故事說明,有許多人都是因小失大。
伊索寓言故事11獅子和牧羊人
壹頭獅子走過樹林時,踩著了壹根刺。他連忙跑到牧羊人面前,搖著尾巴向他親熱,好像在說請幫幫我。牧羊人壯著膽,仔細檢查壹番,發現了那根刺。接著,他將獅子的爪子放在膝上,將刺拔了出來,解除了獅子的痛苦。獅子返回樹林中。不久牧羊人被他人誣告,關進了牢房,被判決餵獅子吃。獅子認出牧羊人是幫助他的人,不但沒撲過去,反而慢慢地走近他,把爪子放在牧羊人的膝上。國王聽說這事情後,下令赦免了牧羊人。
這是說行善者必有善報。
伊索寓言故事12伊索寓言的故事八:狐貍與鶴
狐貍請鶴來吃晚飯。然而他並沒有真心真意地準備什麽飯菜來款待客人,僅僅只用豆子做了壹點湯,並把湯倒在壹個很平很平的石盤子中,鶴每喝壹口湯,湯便從他的長嘴中流出來,怎麽也吃不到。鶴十分氣惱,狐貍卻十分開心。後來,鶴回請狐貍吃晚飯,他在狐貍面前,擺了壹只長頸小口的瓶子,自己很容易地把頭頸伸進去,從容地吃到瓶裏的飯菜,而狐貍卻壹口都嘗不到。狐貍受到了應得的回報。
這是說若要他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須尊重他人;同時,告訴我們,對待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最好的辦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伊索寓言故事13這個暑假,我看完了《伊索寓言》這本書。
這本書裏有很多的又精彩又有趣的故事。大家看完《伊索寓言》這本書後,會不會想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人會像這裏邊壹些愚蠢小動物呢?可正是因為這些愚蠢小動物的表現,才讓我們明白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伊索寓言》中有壹個《狼與老太婆》的故事:壹只饑餓的狼正在四處尋覓食物,它來到壹座農舍前,聽到有小孩子“哇哇哇”哭的聲音,便走到窗前聽個究竟。這時,老太婆嚇唬小孩說:“別哭了,再哭我就馬上把妳扔出去餵狼。”狼聽了老太婆的話信以為真,便在門口等著被扔出去的小孩。天黑了,小寶寶睡覺了,老太婆對寶寶說:“小寶貝快睡覺吧!要是狼來了,我就把狼殺死!”狼聽了老太婆的壹番話嚇的抱頭逃走,他壹邊走,壹邊說:“這老太婆怎麽說的壹套,做的又是另壹套呢?”
這個故事是說,有的人言行不壹,表裏不壹。說的是壹套,做的又是另壹套……
在《伊索寓言》中還有很多的故事,這些故事中雖然有壹些愚蠢的小動物,但它們的言行舉止都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故事14伊索寓言的故事三:馬與驢子
從前,有個人趕著壹匹馬和壹頭驢子上路。路途中,驢子對馬說:“妳若能救我壹命,就請幫我分擔壹點我的負擔吧。”馬不願意,驢子終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於是,主人把所有的貨物,包括那張驢子皮,都放在馬背上。這時,馬悲傷地說:“我真倒黴!我怎麽會受這麽大的苦呢?這全因不願分擔壹點驢的負擔,現在不但馱上全部的貨物,還多加了壹張驢皮。”
這故事說明,強者與弱者應相互幫助,***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伊索寓言故事15馬和驢
壹匹馬在路上炫耀他的精美的馬飾,忽然遇到了壹頭滿馱著貨物的驢子。驢子因貨物太重,只能慢慢地讓開路。馬傲慢地說:“我恨不得要用腳踢妳。”驢子絲毫不予計較,只是默默地祈求神保佑。不久,那匹馬患了氣喘病,被主人送回農莊來。驢子看見拖著糞車的馬,便譏笑他說:“驕橫的東西,妳那華麗的馬飾現在到哪裏去了?妳怎麽變成這樣壹副倒黴相?”
這故事是說人們不能因壹時榮華富貴而不可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