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世界上大概有多少種恐龍?

世界上大概有多少種恐龍?

恐龍在中生代是壹支龐大的家庭,在當時的動物世界居統治地位。

在時間上,恐龍生存1.6億年之久;在分布上,足跡遍及地球的七大洲。 但是,大多數恐龍是在美國、蒙古、中國、加拿大、英格蘭和阿根廷發現的。

在美國恐龍發現有64屬,居世界之冠。蒙古發現40屬,中國發現36屬,加拿大發現31屬,英國發現26屬,阿根廷發現23屬。(彼此相似的動物,在生物分類學上同劃歸壹個“屬”,如貓、虎、獅、豹等均歸貓屬,但它們各自屬於不同的種。)大多數恐龍屬只有1個種,少數恐龍屬有2個或3個種。據統計,目前發現的恐龍屬有285個,各有336個。

我們相信這不是地球上曾生活過的恐龍的實際屬種數量。還有大量恐龍遺骨深埋地下,尚未發現。也有不少恐龍可能白白在世上走了壹趟,死後什麽遺物也沒留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多德森教授,對如何估計在地球上生存過的恐龍的屬數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他估計,地球上曾有900-1200屬的恐龍生存過。但其中僅有壹部分為人們發現。而在發現後又被認真發掘和研究過的則寥寥無幾。

按多德森的看法,我們已經發現的恐龍屬數,大約為實際數量的1/3--?。這表明,擺在恐龍專家面前的任務還相當觀巨,恐龍的發現和研究工作任重而道遠。隨著恐龍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的恐龍屬種將會不斷地被發現。那許許多多現在榜上無名的恐龍們,只要遺骨尚存,它們就不會被埋沒,總有揚名天下的出頭之日

恐龍大地》(全文)

大家好,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到化工大學跟同學們講講,我們怎麽樣找恐龍,怎麽樣研究恐龍。大家都是做化學的,做工程的,怎麽會跟恐龍沾邊呢?其實要說起來有時候研究恐龍還真能跟化學聯系起來,比如說我們在研究古代恐龍的時候,有的時候希望了解這個恐龍當時它的生活環境,那麽我們有壹個研究做的方向,就是比如說做這個地球化學這些東西,測壹些稀土元素或者微量元素,通過這些元素來恢復當時的環境,了解當時恐龍生存的這個時代是什麽樣的,是不是很熱,還是很冷,是很幹旱,還是很濕潤,這些東西很多都可以依靠這個化學的方法來復原。其他方面還有壹些比如說我們在研究恐龍蛋,還有研究其他壹些方面的時候,有時候也可以用到化學的方法。當然今天我在這裏不會講這個化學方法,因為我本人也不做這個,我做什麽呢?我就是做,用個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我希望找到越來越多的恐龍,然後理清這些恐龍之間什麽關系,比如說誰和誰是哥倆,或者是父子關系,通過了解這種關系,我們可以恢復生命的這個演化樹,換句話就是說,恐龍在它生存的大概壹億七千萬年這麽長的時間內,它的這個生命演化樹,而通過恢復這個演化樹,我們能夠了解壹系列很多很多很重要的生命學命題,比如說這個鳥類起源的問題,大家知道,這個鳥類現在是咱們已知的最大脊椎動物類群之壹,了解的屬種大概有壹萬種左右,但是這些壹萬種美麗的鳥類,非常可愛的形態各異的鳥類最初是怎麽起源的,怎麽演化的,那麽我們要從恐龍化石當中去探尋,當然恐龍除了鳥類起源這個問題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問題,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壹下恐龍,然後講壹下我們這些年研究壹些工作。

恐龍最早大概是壹六幾幾年被人們發現的,大家看見上面這個大骨頭棒子,就是報道的最早的壹塊恐龍化石,開始這塊兒恐龍化石發現的時候。因為當時人們對於生物進化了解的知識非常少,開始把它只是說成壹個古代巨大猿人的腿骨化石,當然現在看來很荒唐可笑是吧,顯然不可能有這麽大的猿人。不管怎麽樣,從這塊兒化石開始,陸陸續續人們又開始發現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恐龍化石。比如說下面這塊兒恐龍化石,大家看看長牙齒的這塊兒恐龍化石,是世界上命名的第壹種恐龍,叫做巨齒龍。牙齒旁邊的這位先生呢,他叫歐文,他是英國壹個自然學家,他是第壹個系統地研究恐龍的人,也是第壹個命名恐龍的人,就是大家發現了很多恐龍化石,但是當時不知道它屬於哪個類群,後來歐文給所有的恐龍化石歸到壹個類群,他說這些動物叫做恐龍。從他命名恐龍到現在為止,應該說恐龍發現非常非常的多。現在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大概有1100個屬,這1100多個屬分布在我們已知的所有大陸上。所以從現在看來就是說恐龍它這個分布範圍和分布時間都是非常廣泛的。大家看看這張圖是生命演化的壹個螺旋狀的壹個復原圖,恐龍的生活時代,就是大概在中三疊紀世到白堊紀晚期,大概是1.7億年這個長的時間間斷內生存的這壹類動物。這是壹個脊椎動物的生命演化圖,大家可以看見各種不同類型的生物,有這個魚呀、什麽蛇呀、有鱷魚各種各樣的東西,在最下面大家可見有壹個尾巴很直的,這是壹種恐龍,就是說恐龍在現在我們知道的動物當中,它跟鳥類的關系很近,它跟鳥類是壹個支系上的。上面是我們對恐龍是怎麽認識的,比如說它是生活在這個三疊紀到白堊紀1.7億年前生活的壹類動物,它的親緣關系跟鳥類最近,這是它生物學界的位置。那麽這些知識我們是怎麽了解的,那是通過研究恐龍化石來得到的。在這些不同類型巖石當中,我們去尋找恐龍化石,發掘恐龍化石,然後通過這個恐龍化石來復原。我剛才講的就是說恐龍它在生命演化當中,是處在什麽地位,我們可以通過恐龍了解古代的世界。

這是壹塊解放初期,在雲南發現咱們國家第壹個裝架的恐龍叫祿豐龍,大家看看這個圖上面是個骨架,下面是壹個在巖石當中原樣的壹個恐龍化石,當時它埋藏的情況,大家看看這個化石是很漂亮的。這個恐龍叫做馬門溪龍,這個龍非常長,大約有23米左右,它的脖子大家看見應該說是超乎想像的長,所以有的時候大家覺得,這麽長的脖子它怎麽會把這個脖子立起來,會不會把脖子折斷了或者怎麽,但是我們有很多化石證明,就是說這種動物生存得很好。這是壹個化石的復原圖,這是發現在新疆的壹種恐龍化石。大家看這個恐龍化石有點兒像狗壹樣,不過它跟狗可沒關系。確實有些恐龍的化石是形形色色的,就是形態大小、模樣、差異非常大。這說明了恐龍是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就像我剛才最開始給大家講的,目前為止已經報道了1100個屬,當然應該確切地說成立的只有300多個屬,但是每個屬裏又包含很多的種,就是說恐龍的家族是非常龐大的。那麽我們做這個工作,第壹個我們要了解我們發現新的化石,了解它有多少種恐龍,再下來我們要做壹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這些不同種的恐龍聯系起來,就是說把它分類,看看它們之間是什麽關系,比如說是哥倆的關系呢,還是叔侄的關系,也許就是理順它們這種關系。這裏是不同種的恐龍復原的壹個小生命演化樹,叫分支樹,表明這個恐龍有不同的兩大類,就是上面有個蜥臀類,下面有個鳥臀類,這兩大類又包含著不同的小類。其中大家看見就是第三個,這壹類恐龍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壹類恐龍,為什麽這麽說呢?這壹類恐龍它們當中的壹種變成了鳥類,而這種鳥類,後來再演化、輻射變成我們今天看見這個龐大的鳥類家族,就是壹萬多個種。我剛才講恢復它的親緣關系,也就是系統學的工作,我們還可以做其他很多工作,比如說古生物學的工作,比如說研究恐龍,它是不是溫血動物,比如說大家知道鱷魚、蜥蜴這些動物都是冷血動物,它們很懶洋洋的,每天都是。但是恐龍呢?大家發現就是有些證據發現它不壹樣,它跟典型的爬行動物不壹樣,而它跟這個鳥類、哺乳動物很接近。所以它的新陳代謝率很高,它活動很快。

下面我就舉幾個例子,說明恐龍研究當中,它是怎麽豐富我們對古代世界,這個生命世界的了解,它是怎麽促進我們對進化問題的了解的。大家看這是壹張圖,大家看這個動物長的很奇怪,長個大肚皮,但是它嘴又像鳥壹樣有些尖,身上還長著羽毛,這種恐龍叫做鐮刀龍,大家看到它的爪子非常非常的尖,像個匕首壹樣表明是壹種肉食動物,但是如果妳看這個龍的其他特征,比如說它這個嘴上的牙齒,還有嘴的壹些具體的構造,這種龍呢,它不像壹個很兇猛的動物,而像壹個很溫順的食植物的動物,就說明這種動物是個矛盾的結合體,正因為它有這種矛盾的特征,所以大家說這個鐮刀龍到底是哪家的?是鳥臀類它們家的,還是蜥臀類它們家的。最近通過研究咱們中國的化石,大家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就是說這種恐龍它雖然長的非常奇特,但是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表明,它跟鳥類關系比較近,就是跟鳥類還有很近的親緣關系。這是另外壹種恐龍,叫做遼寧龍,這個恐龍很小,只有五十厘米,很小很小,但是它跟二十多米長的恐龍不同之處是,二十多米長的恐龍它是壹個成年個體,這個恐龍是個幼年個體,它壹出生不久就遭遇了不幸,然後也死了,形成化石。這個恐龍有什麽意義呢?原來研究,大家都覺得恐龍是直立行走的,就是恐龍跟其他爬行動物不壹樣,比如蜥蜴、鱷魚,大家看它的這個手是個匍匐前進的。但是恐龍它不壹樣,恐龍它跟鳥類、跟哺乳動物更像,它的四肢是在身體的下面,是直立行走的。這旁邊蜥蜴大家看它是爬行的,它倆兩種姿態是徹底不壹樣,而且壹般認為所有恐龍都是直立行走的。但是我們發現這個遼寧龍的有些化石證據,好像看起來它像其他爬行動物,比如說剛才看的蜥蜴,或者是鱷魚壹樣,它是爬行的,為什麽我說它是爬行動物? 這個大甲片保存的位置在它的腹部,而且從這個恐龍保存的狀態來看,它是壹個原地埋藏的,就是說它的甲片很大,使它的腿無法伸直,它只能側著伸,所以它是個爬行的動物,這是個很直觀的現象。這個動物大家看著是不有點滑稽,這邊是個恐龍,這邊是個兔子,大家壹下看見它們兩個有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方在哪兒,就是大門齒,是挺難看的,不過也挺可愛的。確實在這恐龍世界當中,它有很多很多很奇特的東西,就是說恐龍家族是個千奇百怪的家族,它很多形態是我們常常沒有想到的,在發現這塊化石之前呢,我自己確實說我作為研究恐龍那麽長時間,我絕對也想像不出來,它會長成這樣,甚至我看到化石以後,覺得化石是不是會有什麽毛病,什麽原因造成的。但是確實在古代的時候,就生存著這麽壹種恐龍。我為什麽把這個圖放在這兒呢?它給我們講了另外壹個問題,就是說通過研究這種恐龍,妳會發現壹些證據,比如說它的牙齒上有很好的磨食面,說明這種恐龍是植食性的動物,就是吃植物的動物,但是如果從剛才這個生命演化樹上講,這種恐龍它的祖先是壹種肉食性的動物,就是它從壹種肉食性的恐龍變成壹種植食性的恐龍,就像我們現在了解的大熊貓,它是吃竹子,但是大熊貓的祖先也是吃肉的,所以在不同的脊椎動物支系當中,比如說在哺乳動物中,在恐龍當中,大家會發現壹種驚人的趨同演化的現象。

下面我再講壹個科研當中的例子,叫鳥類起源,這也是最有意思的壹個,其實也是最混淆的壹個問題。鳥類起源大家知道,我剛才提到現在鳥類世界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鳥,那麽妳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這所有鳥都是在很久以前,現在如果預計的話,大概是1.5億,或者1.6億,甚至是1.7億,大概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有壹種恐龍進化出來的,這個假說最早是由左邊的這位長胡子的先生提出來的,這個人叫做赫胥黎,他是英國的壹個自然學家,他在19世紀時候就是發現了鳥類和恐龍長得比較像,他說這兩類動物是不是有什麽關系,然後右下角這個戴眼鏡的同誌,他是耶魯大學的教授,他叫奧斯特羅姆,他研究了世界上最早的鳥叫做始祖鳥,也研究了北美的壹些吃肉的小型恐龍,後來他就得出壹個結論,就是說鳥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但是確實我如果把這兩張圖放在壹起,大家怎麽也不願意接受這個現象說法,這麽醜陋的恐龍怎麽會變成這麽漂亮的鳥呢?但是確實從科學的角度這是個非常好的壹個假說,而且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證實。我們研究鳥類起源,不是從這個很漂亮的小鳥研究的,而是從古代最早的鳥的化石研究的。大家看到左下角的這個化石叫做始祖鳥化石,它是發現在德國的壹種最古老的鳥類化石,右上角的化石復原圖,是發現在美國的壹種恐龍,叫做恐爪龍。如果妳比較這兩種動物的骨骼形態的話,妳發現這兩種動物是驚人的相似,就是妳無法否認它們有親緣關系。左邊的這張圖,大家看見是壹個恐龍和壹個鳥的骨骼對比圖,如果妳壹點壹點數的話,妳會發現恐龍和鳥類的相似性是非常多的,至少有壹百多種,而且它們當中的很多種,都是鳥類和恐龍獨有的,在別的動物當中發現不了的,所以說這種骨骼形態就為鳥類和恐龍有很近的親緣關系提供了很好的證據。上面這個化石,大家看見有些白色的化石,再下面是圓的東西,是壹個恐龍的骨架趴在壹窩恐龍蛋上,這個化石有什麽意義呢?就是說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個恐龍骨架和蛋的化石,發現這種恐龍當時在死的時候它是孵卵。大家我不知道有沒有從農村來的,看見過老母雞孵卵,就是如果妳再對比壹下其他動物,會發現這個孵卵行為是鳥類壹個很好的特征,就是鳥它會孵卵,像其他動物,比如說烏龜,大家可能沒機會看烏龜產卵,但是妳如果看到科普書,妳會知道,比如海龜產卵,它會遊啊遊,遊到壹個島上,挖壹個小坑,下壹些蛋埋起來,它就跑了,不管了,愛怎麽著就怎麽著,但是鳥不壹樣,它會孵卵,孵卵壹段時間,小鳥出來以後它會育雛,來撫養它。這塊化石發現表明恐龍也像鳥壹樣,它也會孵卵,就是說鳥類這種孵卵的行為是從它的恐龍祖先中繼承過來。還有下面這塊兒化石,圓圓的這個恐龍蛋,大家也可能聽說過這個恐龍蛋。通過研究恐龍蛋,比如說研究它,把恐龍蛋切開,看它的結構,會發現恐龍蛋的結構跟鳥蛋的結構非常相像,就是說在過去,應該說三十年中,很多科學家從美國,比如北美、從阿根廷、比如說南美很多地方,從非洲像馬達加斯加,從亞洲像蒙古,包括我們中國發現了非常非常多的很好化石證據。從這個骨骼上、從這個行為上、從這個微觀結構上,都證明了恐龍和鳥有很近的親緣關系,換句話說,就是證明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在上個世紀應該說到1990年代中期以前,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大家通過研究這些化石,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就是說在,也許是1.6億年前有壹種恐龍變成了第壹只鳥類,然後由這第壹只鳥類形成現在的這個龐大的鳥類家族。

這好像看起來鳥類起源研究就完了,就結束了,其實不是這樣,其實從科普的角度講,我給大家講這個假說在上個世紀1990年代以後以前,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論證,那我們現在做什麽呢?我們現在是不是失業了呢?不是的。實際上在這個演化的過程中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我們要做哪些事情呢?比如說,雖然我們知道恐龍變成了鳥類,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涉及什麽呢?第壹個問題,比如說哪種恐龍變成了鳥類,我們在了解了哪種恐龍變成鳥類以後,我們會把這段歷史精確地復原出來,再看壹看鳥類它的主要特征是怎麽演化的。比如說我們知道了,這個恐龍變成了鳥類,那麽我們如果有壹個精確復原它的演化歷史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比如說鳥是怎麽會飛的?它的飛是什麽時候產生的?什麽時候學會的?它是怎麽學會的?比如說還有像鳥類的羽毛,大家知道羽毛是鳥類特有的,如果現在隨便逮個動物,就算是妳,怎麽說呢,閉著眼睛,妳壹摸有羽毛,是鳥沒問題,妳不會說它是耗子。因為它和羽毛是不壹樣的,妳也不會說它是烏龜,因為它這個羽毛是很獨特的壹種東西,那麽這個羽毛很獨特的東西,它是怎麽演化出來的,這就是我們這些年輕人,還有世界上其他很多科學家,也正在做的工作。這是壹個簡易的圖,大家看壹下很多很多不同的恐龍,這也只是恐龍當中的壹小部分。就是說大家發現這些恐龍都有可能跟鳥類的關系比較近,但是到底是哪類最近呢?我們不知道。這是我們對於恐龍變鳥類,這個過程做的壹個分支圖,換句話說就是生命演化樹,我們試圖發現比如說哪種恐龍變成了鳥類。大家看見這只鳥類的位置在這兒,跟兩種恐龍關系最近,壹種叫做傷齒龍,壹種叫奔龍,就是下面這兩種,這兩種合在壹起叫做恐爪龍。就是說鳥類是跟這兩種恐龍關系最近。我們國家上個世紀1990年代開始發現了很多很多很重要的化石,這些化石就是為剛才我講的飛行和羽毛,這兩個大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化石證據。在我們發現這個化石證據之前,人們對這兩個問題了解的還非常少。比如說在這個集合點上,鳥類的羽毛和飛行肯定是在這以前形成的,那麽到底是在哪個點上?在這個樹的哪個位置上形成的?是怎麽形成的?我們就需要化石證據來解答這個問題。

這是咱們國家遼寧發現的第壹種就是很重要的恐龍化石,大家猛壹看,我不告訴妳這是化石,妳以為是壹幅國畫,或者什麽很漂亮的藝術品,但是它確實是壹個化石,是保存得非常精美,妳看從頭到尾都有,最有意思的就是大家看見它背上有很多這種黑色的東西,這黑色的東西從形態上看來跟我們這個毛發有點像,就是這個頭發,當時壹發現,大家就覺得是不是壹種原始的羽毛呢?大家猜是原始的羽毛。但是很多人也反對,不久呢又發現另外很有意思壹個化石,大家看到這個化石叫尾羽龍,這個姿態就是鳥類壹個叫做求偶的姿態,表達愛意吧。但是這個化石為什麽有意思呢?大家看到它的尾巴上,它叫尾羽龍,尾羽龍,為什麽叫尾羽龍?大家看它的尾巴上像壹把扇子壹樣,它就像跟現在這個鳥的羽毛是壹模壹樣的,雖然跟現在鳥的羽毛壹模壹樣,大家甚至還看見它的這個前肢上也長著羽毛,但是它是壹個恐龍,它不是鳥類。這是另外壹塊化石,這化石就沒有剛才前面兩個化石漂亮了,但是它也長了羽毛,這是它的復原圖。這個就沒剛才那個溫情脈脈了,這個龍很兇狠,張著很大的嘴,牙齒很尖銳,這種恐龍叫做中國鳥龍,大家看見它這個前肢就跟鳥的翅膀壹樣,是會拍打的,它雖然長著羽毛,又會拍打翅膀,但是它依然是恐龍。這是另外壹種恐龍,它不像剛才那些恐龍站在地上,或者是跳起來,它是跑到樹上去了,這種恐龍叫做小盜龍,遠處是另外壹個小盜龍。大家看見它好像是張開了翅膀往下在學飛行。

這個小盜龍在圖上看不出來多大多小,實際上這種恐龍是很小的壹種恐龍,小盜龍的大小,就是整個體長從頭到尾只有五十厘米,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發現最小的恐龍。過去也發現了壹些小個體的恐龍,但是沒有壹種恐龍像它壹樣小,它甚至突破了壹個臨界點,什麽臨界點呢?就是說過去所有發現的恐龍都比最早的鳥類始祖鳥要大,但是小盜龍是第壹種恐龍,比始祖鳥個體還要小,這種個體很小有壹個很重要的意義,什麽意義呢?就是鳥要學會飛行,它必須體重很輕,否則的話,妳說大象它要學飛,我想它是很難,它必須體重輕到壹定程度以後,它才能飛向藍天,小盜龍算是達標了,在這個方面滿足了這種要求,小盜龍 我們在研究過程當中發現它不僅有這個意義,它個體很小,對飛行起源研究有價值,我們還發現另外壹些其他很有趣的現象,比如說小盜龍它的這個後足,它的壹些結構、壹些形態跟壹些樹棲的鳥,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鳥是挺像的,不說特別像吧,就是說比較接近的。當時我們就根據這個證據推斷,這種恐龍它身體很小,很輕,而且它這個腿,後足的結構又跟樹棲的鳥很像,那麽它是不是也是生活在樹上的恐龍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它是第壹種已知的,就是有化石證據支持的,生活在樹上的這種恐龍。那麽如果這個推斷正確的話,就為鳥類飛行起源提供了壹個很好很好的證據。當時我們發表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把這個觀點寫進去了,也進行了壹些論證。當然了文章發表了以後,應該說影響不是特別大,為什麽呢?因為這個我們的證據還不是很強,還有其他很多的科學家,他們有其他的證據。說,妳這個證據不夠強烈到能夠改變這個小盜龍它是個樹棲動物,能夠得到這種結論,妳只是提了這種可能性,但是還不足以讓我們相信,這就是科學的過程。但是我們還是非常高興,它畢竟是壹個開始,應該說為這個問題解決提供了壹個良好的開始。而且就是在這裏私下裏給大家講,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最近又發現了很好的證據,這次我們的證據就是很厲害的證據了,就是比剛才我講的小盜龍的證據強烈多了, 就是為這種恐龍是樹棲的提供了非常非常好的證據。所以小盜龍還有類似小盜龍這種恐龍的研究,為飛行起源提供了證據,應該說把飛行起源推進了壹大步。

實際上小盜龍的研究,還有另外壹個應該說很有意思,也是很尷尬的,怎麽說呢,壹個事情,就是說小盜龍的研究跟有壹個叫“古盜鳥”事件是緊密相關的,它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事件,當時這個事件怎麽發生的?就是在1999年的時候,有壹本叫《國家地理》雜誌,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雜誌,這個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壹個雜誌,是個科普雜誌,應該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壹個科普雜誌,也是辦得最成功的雜誌,這個雜誌呢,有人說它是美國人精神的壹部分,確實美國人能把科普雜誌辦到這個份上是很不容易的,它的雜誌影響很大。它在1999年它犯了壹個很大的錯誤,這在它壹百多年的歷史上應該說是最嚴重的錯誤,什麽錯誤呢?

那是在1999年10月,著名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了壹篇文章,報道了壹種叫“古盜鳥”的早期鳥類化石。非常有趣的是,這種鳥類長著壹條恐龍的尾巴。當時“古盜鳥”被稱為連接恐龍和鳥類中間壹個“缺失的環節”。該報道稱“古盜鳥”前邊部分是很進步的鳥,它有很強地飛行能力。但是它身體的後半部是個典型的恐龍尾巴。所以恐龍變成了鳥類並學會了飛翔。這是鳥類起源於恐龍的最好證據。壹時間,世界各地的許多媒體爭相報道。

我在1999年11月的時候,去遼西出差,非常幸運地發現了小盜龍的標本,當時確實沒想到小盜龍跟“古盜鳥”有什麽關系,但是我們拿回來這個標本以後進行觀察對比,突然發現壹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了,我想大家是學理工的,知道什麽叫小概率事件,什麽小概率事件呢?就是我們發現的小盜龍標本的壹部分,實際上就是放在美國那“古盜鳥”標本的另外壹半。就是大家知道這遼寧產很多很多的化石,這些化石在我們國家很多地方也有,還有很多的化石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都走私到國外,或者流失到國外了。但是居然這兩件標本,壹個在地球的那端,壹個在地球的這端,被我很碰巧的發現。剛剛看完那個,然後回到遼寧轉壹圈,很碰巧發現了這塊,而且它們倆就是壹塊標本掰成兩半的。然後通過對比這兩塊兒標本,我們發現“古盜鳥”的尾巴不是它自己的尾巴,是小盜龍的尾巴,是安錯了,當然這種安是故意有些人作假安的,至於他什麽想法,什麽目的我們不說,確實我就講這個過程,這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了,我發現了化石的另外壹半。後來就告訴了《國家地理》雜誌社,就是說妳們“古盜鳥”的宣傳不用再進行了,因為我現在發現化石證據,表明那個“古盜鳥”是假的,再宣傳下去可能犯的錯誤就更大了。

“遼寧古盜鳥”事件披露之後,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國家地理》雜誌社立即派人調查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並於2000年10月在壹期文章中報道這次錯誤是怎麽發生的,然後是如何糾正的。美方把這件“遼寧古盜鳥”標本無償歸還中國,現被保存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標本館內。

為什麽講這個事情呢?我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講,但是大家有興趣的話,會看看這個報道,這個事情的過程,大家會看見在整個的事件過程當中,科學和人性,還有普通人和科學家這些之間的關系,這種感受是什麽樣壹個聯系,就是說大家會發現科學是壹個很人性化的過程,普通人有的缺點科學家們也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科學家最重要的壹點是壹方面妳是個普通人,但是另外壹方面,妳時時刻刻妳要記住妳是個科學家,作為科學家最重要的壹點是正視證據,勇於從科學的角度來審視這些證據。

通過研究我剛才講的那些很漂亮的化石,我們也可以研究另外壹個問題,就是飛行起源的問題。大家看見這兩張圖講的就是飛行起源的兩種假說。恐龍變成了鳥,我們現在沒有疑問了,大家都承認了這點,但是人們對另外壹個問題有爭論,就是恐龍變成鳥的時候,它是怎麽會飛的。大多數人認為,因為恐龍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動物,它跑得很快。那麽顯而易見,那肯定是它跑著跑著就飛到天上去,很多人從這個直觀上很難接受這種假說,就是跑著跑著就飛上天上去了,這個約翰遜百米跑八秒幾幾也沒見他上天呀,他不是還在地面上跑嗎?確實這個假說從直觀上講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就是跑著跑著上天了,當然它這個是個簡化的話了,實際上它有很多的過程,雖然這個直觀上很難接受,但是如果作為壹個科研工作者,妳要研究這個證據,我們最講的是化石證據,以後研究它結構的變化,妳會發現確實好像這個化石的證據支持這種假說,就是它跑著跑著就可能就變成了會飛的動物,為什麽這麽說呢?就是從恐龍化石得出的結論,大家研究很多恐龍的姿態,研究它。

比如說它的後肢,它的行走速度,它的前肢的變化,會發現就是從恐龍演化成鳥類這個過程當中,確實它只是壹種很好的奔跑動物,它的很多解剖結構也支持它在變成鳥之前,也是很好的奔跑動物,甚至包括最原始的鳥,始祖鳥,也是個比較好的奔跑動物,所以從化石很多的證據來看,確實大多數化石是支持這種假說,就是恐龍是在跑著跑著就飛上了天,支持這個過程。但是還是有人相信,就是說我難接受這個跑著跑著上天了,我還是願意接受另外壹種觀點,什麽觀點呢?就是樹棲說,就是說恐龍它是先爬到樹上,然後在樹叢之中生活的時候,比如說它在樹上往另外壹棵樹跳的時候,有壹個跳躍或者是從樹上往地上跳的時候,有個跳躍,它在跳躍的過程,它有壹個,比如說降落,降落的過程,在這降落的過程中,慢慢它能力越來越高,它拍拍前肢,它把這個降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