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從李連傑的人生經歷中妳感悟到了什麽

從李連傑的人生經歷中妳感悟到了什麽

如今在李連傑心中,生命、愛、朋友和家人,都是重要的東西。尤其在三年前遭遇了東南亞海嘯後,李連傑感悟到,生命中還有比拍電影更重要的事。

目前,李連傑正致力於慈善事業,目的只有壹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提到李連傑,不得不提與他成長歷程息息相關的武術。李連傑靠武術成名,靠武術使自己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但他也因此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努力。

終將童言變現實

在19歲時,李連傑就憑借壹部《少林寺》壹炮而紅,壹夜之間成為全國的公眾人物。可那時浮現在李連傑腦海中的並不是自己的未來,而是感到自己終於實現了兒時的誓言——能夠承擔家中的負擔了。

李連傑說:“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有媽媽壹個人養活著我們這個家,所以,我從小就立誓要為媽媽減輕負擔。童年時,有很多小朋友都在騎腳踏車,我也特別想有壹輛。但是我想,如果直接跟媽媽說,肯定是不給買的,我就到我爸爸照片前哭著要腳踏車。媽媽看到了以後,二話沒說就去借了10元錢給我買了車。後來姐姐跟我講,我們壹家壹個月的收入才41元錢。這時,我才明白自己不能這樣任性了。後來,我在爸爸的照片前發誓,壹生都不要媽媽壹分錢。”這句童言並不是兒戲,李連傑從6歲開始就不花家中的錢,並且每個月還能給家裏寄去自己在武校掙來的5元錢。

對於小時候在體校近似“非人”般的訓練方式,如今已40歲出頭的李連傑仍然會用“噩夢”來形容那段艱苦的歲月。他說:“我開始拍電影時,還經常做噩夢,夢到自己又回到武校了,當時就特別害怕,因為真的很苦,回憶起來還是有壹種發抖的感覺。”

不過,教練的壹句“孩子,妳做什麽都會成功,但是記住做人要做英雄別做狗熊”,讓要強的李連傑重新回到了武術的戰場,並且壹打就是幾十年。

家人安全最重要

近幾年在好萊塢的闖蕩讓李連傑又壹次陷入“寂寞”高手的境地。對於他的全新表現,有的人接受,有的人鄙夷,但執著的他對於褒貶不壹的輿論仍舊保持了高手的冷靜與果敢。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表現傳承武術的精義,讓更多的人認識武術,了解武術。他開始思考壹個問題:什麽才是武術的根本。

影片《英雄》的思想被李連傑所認可,但是張藝謀把它變成了壹部號稱是視覺盛宴的作品,因此創紀錄的票房並沒有給李連傑帶來任何突破。之後的那部《致命搖籃》仍然重復著《致命羅密歐》的套路,票房上的成功和媒體的批評讓李連傑左右為難。

當然,這也給了李連傑壹個思考的機會,他重新思考起他所醉心的武術的真正內涵。功夫片是壹種形式,通過這種形式,需要表達壹種思想,而不是單純地重復武術的動作。

同時,經歷了東南亞海嘯和地震的李連傑也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定義。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海水即將淹沒自己的時候,他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那些曾經令自己煩惱的問題,在那壹刻顯得如此的蒼白和微不足道。

李連傑的這種人生感悟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在那壹年中李連傑曾三次面對死亡,他這才發覺生命是最可貴的。“從印度洋海嘯,到我去西藏時患上強烈的高原反應,再到東南亞地震,這些都被我在壹年中碰到了。說實話,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只想到家人的安全最重要,但回到平靜後我就會想,那些名、利、權都是帶不走的,就像我在電影《霍元甲》中加入的那句對白:‘我沒有辦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是我有勇氣能走到生命的最後。’我希望能用我剩下的時間去做壹些慈善事業,幫助貧困的地區和人們。”

願為太太獻出生命

對於社會的愛,李連傑已經做得非常多了,而對於自己的另壹半,李連傑更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和自己的太太利智壹直非常恩愛,就像戀愛中的情侶壹樣。“這是我們曾經的壹個約定,如果認識10年之後我們仍然還有那份激情,我們就結婚生子。”這份約定也導致李連傑失去了當初拍攝《臥虎藏龍》的機會,但李連傑並不後悔,因為他覺得自己找到了壹個可以陪伴終身的好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