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樓市
“創新”和“科技”是廣州未來發展的重頭戲,而政策是未來廣州各板塊樓市發展的風向標。
根據今日下午(5月19日),《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發布的內容,廣州未來重點發展的區域有哪些呢?還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
重點區域方面:
未來,廣州將以 " 壹區三城 " 為基點,鏈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天河智慧城、廣州大學城、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等關鍵節點的科技創新軸,串聯廣州三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完善沿線產業規劃、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集聚國際壹流的人才資源、科技基礎設施、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
“壹區”指的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範圍包含: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未來將建成世界壹流的數字經濟集聚區;魚珠片區,未來將打造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範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未來將建成金融科技先行示範區。
“三城”是指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廣州科學城。
其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是舉全力建設,而南沙科學城和南沙國際金融島則是定位為高標準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則定位為深入推進,廣州科學城則是提質升級。
以上這些重點區域未來廣州將會著重發展,可以重點關註壹下。
各區布局方面:
以珠江為脈絡,立足北部山林、中部都會、南部濱海自然地理稟賦,優化樞紐型網絡城市格局。
中部突出數字牽引、國際都會功能,著重優化中心城區功能,加快城市發展向內涵提升轉變,深化城市更新,提升行政管理、科教文衛、數字經濟、高端服務等核心功能,增強高端資源配置能力,建設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壹流城市中心。
南部突出科創引領、灣區門戶功能,著重提升南沙城市副中心,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化與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聯通發展,創建廣深“雙城”聯動先行示範區。高品質規劃建設蓮花灣片區,打造連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
東部突出知識創新、智造高地功能,著重建設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打造國家知識中心和中國智造中心,做強增城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區,促進與深圳優質資源要素暢通流動,積極推動與東莞融合發展。
西部突出區域聯動、同城示範功能,著重加快廣佛全方位深度融合發展,強化交界區結對合作,提升廣佛極點輻射力,加快打造廣州南站門戶樞紐。
北部突出城鄉融合、生態屏障功能,著重做優做強生態功能、綠色經濟,高水平發展臨空經濟,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提升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質量。
無論是中部地區的天河、海珠、白雲,還是南部的增城、南沙,都將承載不同的功能建設。總而言之,各區分工明確,發展規劃清晰。
產業發展方面:
產業的規劃布局,從大的方面將會提升整個區域的發展價值,從小的方面,對於板塊的配套、交通、基建都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和提高。
壹是做優做高沿江產業帶。
著力提升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優化升級天河中央商務區、天河高新區、中國(廣州)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示範區、北京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海珠廣場文化金融產業創新區、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白鵝潭商務區等產業平臺,打造數字經濟、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集群。
二是做強做大東南部產業帶。
充分發揮廣州開發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埔—從化產業***建合作區、從化溫泉生態經濟總部集聚區、廣州國際生物島、黃埔港新貿易創新中心、穗港智造合作區、穗港科技合作園、穗澳合作示範園、廣州東部交通樞紐商務區、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博長隆片區、廣州番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粵港深度合作園等重點平臺帶動作用,形成集中度顯示度更高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三是做實做特西部產業帶。
建設廣州南站商務區、廣州北站商務區、花都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廣州民營科技園、白雲新城總部集聚區、海龍廣佛高質量發展科創示範區等重點平臺,建設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提升產出效益。
產業集聚意味著人才集聚和人口紅利,人口集聚與生產要素的空間配置效率密切相關,配置更有效率的地區,在接下來的10年裏更易吸引人口流入,因而產業結構能更好地篩選出來人才的屬性,相互促進。對於樓市而言,資源投入重點和產業發展方向所在的區域,也會成為置業的方向和熱點。
交通樞紐方面:
密集的軌道交通網絡和對產業布局的註重,將增強區域的自身輻射力。
壹是構建以白雲國際機場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完善以白雲國際機場為中心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強空鐵聯運,推動機場30分鐘直達中心城區、1小時通達珠三角城市、3小時聯通泛珠三角城市。推進白雲國際機場第三航站樓(T3)綜合交通中心建設,將高鐵、城際、地鐵引入機場,實現與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高鐵互聯;建設白雲國際機場至廣州北站快速軌道交通,推動空鐵雙樞紐壹體化規劃建設,增強對泛珠三角地區的輻射能力。
二是引導貨運功能向南沙港區、新沙港區、黃埔新港港口集聚。
建成南沙港區四期,加快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南沙港區五期等項目建設,更好適應運輸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
三是構建廣州站、廣州東站、白雲站“三站壹體”中心組合樞紐。
建成白雲站並升級廣州站、廣州東站,建設廣州東至新塘五六線、廣州至廣州東三四線;實施廣州至廣州南聯絡線,新建魚珠站,增強高鐵進中心城區能力;擴建廣州北站為北部重要樞紐客站,提升南沙站鐵路樞紐地位。
四是以城際鐵路為骨架,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1小時軌道都市圈。
加快建設廣佛環城際、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等,規劃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連接南沙科學城的快速通道。
五是重點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項目:
(壹)在建項目:3號線東延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7號線西延段、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二期、14號線二期、18號線、22號線。
(二)規劃建設項目:8號線白雲湖至廣州北站段、8號線萬勝圍至蓮花段、24號線。
(三)規劃研究項目:22號線南延線、城市軌道第四期建設規劃線路。
路通財通,交通對於人才和產業的集聚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未來,各區的經濟發展提速,交通絕對是壹大重要影響因素。
總而言之,《綱要》與市民未來的居住置業息息相關,看懂《綱要》,才能看懂廣州未來樓市的高地在哪,值得在廣州想要置業的購房者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