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的“三大復雜功能”都有哪些
天珺表小白為您解答,所謂“三大復雜功能”壹般是指三問、萬年歷和陀飛輪。
“品讀時光,醇享分秒”——瑞士天珺表
三問
在說三問之前,要先說問表。問表(Repeater),即打簧表,壹般是通過表殼上的按鈕或撥柄,可以啟動壹系列裝置發出聲響,以報告當時的時間。通常在表殼側面有壹個撥柄或者是按鈕,當撥動它或者按下去的時候,它就帶動報時裝置的壹系列機構,以小錘和環形的簧條敲擊發出聲響,從而用聽覺來分辨時間,可以說是聲學與動力學巧妙運用的成果。
那麽三問表(minute repeater)呢,就是三簧表,通過三種打簧的響聲不同,我們可分辨出“時”、“刻”、“分”的報時,進而不需要看表盤指針也能知道具體的時間,這種功能起初也是為視力障礙用戶設計的,但是發展到後來,因為聲音美輪美奐的緣故,已經由壹種實用功能華麗轉身為壹種頂級鐘表復雜功能,或藝術形式。
萬年歷
萬年歷功能與計算時間的廣度緊密相關,不只是壹般的時分秒顯示,而是包括可以識別閏年月份的比較完整的時間顯示機制。我們都知道,壹年有365天,分成12個月,但是這12個月裏有7個月是31天,4個月是30天,1個月是28天或29天。要完整準確的表現這些看似沒有規律的時間並不容易,制表大師們前仆後繼地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實驗。
萬年歷表機芯壹般分成兩個部分,壹個部分主管時、分、秒壹般的計時工作,另壹個部分就如同壹套天文自走模式,它以壹枚微型的衛星齒輪系統運作,整個系統自轉壹周需時四年。憑借著這個系統,萬年歷表就可以將歷法中復雜的大小月、閏年等計算得壹清二楚。
陀飛輪
陀飛輪是瑞士鐘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壹種鐘表調速裝置,目的是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造成的誤差,也代表了機械表技術的最高工藝。可見,寶璣作為頂級制表品牌也是名不虛傳的。
陀飛輪的原理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制作起來並不簡單。陀飛輪自1790年發明以來,壹直到1950年,在這160年的時間裏,全世界出現了具有陀飛輪裝置的懷表及手表總數不過區區600只,由此可見陀飛輪技術的制作難度真不是隨便說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