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之“水牛”
小時候,在立秋前後是很期待下雨的,最好是先下壹段時間的大雨,再下小雨,於是我們就呼朋喚友,每人拿壹個小桶,裏面裝點水,然後就出發到野外捉"水牛"。
花生地和路邊的草皮是"水牛"最愛出沒的地方。這個時候,在雨水的澆灌下,"水牛"才容易出洞,遠遠地就可以看到"水牛"在此起彼伏地飛舞,這是最開心的時候。
這些飛舞的"水牛"壹般是公水牛。我們折壹塊小樹枝作為工具,大家壹起喊著,追著"水牛"跑,追上之後,用樹枝把"水牛"打落在地,然後趕緊去到地面上捉"水牛",因為"水牛"壹旦落地,會飛快的藏起來,它在地面爬得也是很快的。
"水牛"的兩顆大牙也很厲害,捉它的時候需要壹定的技巧,否則會被它的大牙咬住,壹般是先用手按住他的脖子處,這樣大牙就不會咬到妳了。然後把他捏起來扔到桶裏,因為桶裏有水,它是無法飛起來了,只能乖乖地呆在桶裏。
有時候壹個上午就能捉到上百個,小夥伴們就會湊到壹起,找壹個自己捉的最大的比壹比,也會讓"水牛”們互相咬著鬥壹鬥,像鬥蟋蟀有點相似。玩夠了就壹起高高興興地回家,去掉水牛的翅膀,用油炸壹下,撒上細鹽,就成了我們小時候少有的美餐之壹了,也是全家改善生活的壹種途徑。
其實水牛的正常壽命是很短的,可能只有幾個小時,只要太陽壹出來,它就會死掉。公水牛出洞以後快速地飛來飛去,是為了尋找母水牛,母水牛將卵產到土中,然後也會靜靜地死去。
水牛的卵在土裏會變成黃色的蟲子,通體都是黃色的,我們當地稱為“地黃”,在耕地的時候,也經常在土裏發現地黃蟲。
水牛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我曾問我們鄰鄉鎮的同學和朋友,他們根本不知道有這種昆蟲,更沒有捉水牛的體驗。 我想我比他們幸運,我的童年比他們不僅多了壹種美食,更是多了壹種美好的記憶。
近幾年很少回老家了,據父親說,現在基本上看不到水牛了,因為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導致地黃沒有了生存的環境,所以 再也見不到滿天飛舞的水牛了,也就再也看不到在蒙蒙的細雨中,那些在空曠的田野中快樂奔跑的少年了。
水牛的存亡也是環境變化的結果,昆蟲可以沒有了生存環境,那麽有壹天,我們人類會不會同樣會失去我們的生存環境?流浪地球是不是真得會成為現實?
地球到了需要我們保護的時候了,保護地球從保護我們的童年記憶開始!
水牛已經留在記憶裏了,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去捉壹次水牛。只是今天跟朋友聊天,讓我又壹次想起了它。也許多年以後再沒有人記得它們,於是把這段記憶記錄下來,也在網上搜集到壹部分圖片。水牛在現實中很難見到了,它們圖片在網絡中也很難找到。此文希望給捉過水牛的朋友們留下壹點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