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易主,壹代商業梟雄曹德旺就此落幕?(壹)
梁啟超的《李鴻章傳》中有這樣壹句話,“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
4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掀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壹批人順應著時勢,成為人們口中所說的英雄。
有著“玻璃大王”之稱的閩商曹德旺正是這批英雄中的壹位。
曾幾何時,曹德旺創辦的福耀玻璃,壟斷了國內外的玻璃市場。甚至,福耀玻璃還有著“在中國每三輛 汽車 有兩輛用的是福耀玻璃,而在全世界每四輛 汽車 有壹輛用的是福耀玻璃”的傳說。曹德旺自己也很得意於福耀的成就,並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出自己對福耀的信心:“現在全球第壹了,我占70%,第二名是誰都不關心了。”
然而,遺憾的是,誰也沒有逃脫出“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那句民間定律。
今年年初,同樣耕於玻璃行業的李賢義橫空出世,奪走了曹德旺多年來穩坐的“玻璃大王”寶座。
相比聲名遠揚的曹德旺,壹向低調的李賢義壹鳴驚人。先是1月份公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李賢義以510億元的身價排名第356位,比位列第900名的曹德旺足足多出250億元左右。
而近日,李賢義的信義玻璃和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分別公布了2021年公司財報。數據顯示,信義玻璃的年營收247.6億元,首次超越了福耀玻璃。在凈利潤方面,信義玻璃的94.06億元比福耀玻璃多出來三倍。
很明顯,“玻璃大王”已然易主。
但是,屬於曹德旺的時勢,難道要壹去不復返了嗎?
相比曹德旺現在賺得盆滿缽滿、春風得意、叱咤商界、讓人艷羨的富豪生活,他的前半生可謂是苦難百出,非常戲劇化。
1945年,日本戰敗,日軍從上海撤出。有記載,這壹年,是1843年上海從開埠之後,上海第壹次整體掌握在中國政府手中。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時任上海市長的吳國楨啟動了上海第壹次城市整體規劃,這也是上海有史以來第壹次將收回的英法租界和華界放在壹起,作為壹個統壹的大城市來規劃設計。後來,這個設計被稱作“大上海都市計劃”。
就當上海人在為自己能夠當家做主而自豪,上海市政府要員們正忙碌著規劃這座後來被稱為中國經濟中心的大都市時,含著金湯勺的曹德旺也在上海的壹戶商賈之家中呱呱落地。
曹德旺的父親曾是上海永安百貨公司的股東之壹,家境殷實,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的曹德旺,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但是,可憐的曹德旺,這樣的好日子基本上沒享受多久。
1947年,正值解放戰爭,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
而此時,懼怕戰爭的上海富商們聞風紛紛搬遷逃離上海,有的跑到南方城市躲避,有的索性跑去國外。曹德旺的父母當時決定搬回福建老家福清高山。
據說,曹家當時由於財產過於豐厚,為此,還打造了壹艘貨船專門運輸家中所有的財產,只是不幸的是,貨船在海上遭遇了風暴,所有家產全部沈入海底。
所以從曹德旺有記憶起,家裏便是十分清貧的。
曹德旺14歲的時候,過於頑皮便提前結束學業,輟學回家。當時曹家的家境,是不可能養閑人的,他不得不到 社會 上工作。
輟學之後,曹德旺前前後後從事過十幾份工作,先是當了生產隊的放牛娃,在農場數樹坑,然後跟隨父親學做生意,倒過煙絲、販過水果,還種過白木耳去外地銷售、倒賣,在工地修理自行車,在食堂做炊事員、采購員,在農場做果苗技術員、銷售員……
做的種類很多,可是曹德旺的這些工作,沒有壹件順風順水的。
他和父親倒賣煙絲被抓到,連貨帶車被扣下;他花3000元巨款收購村民種植的白木耳去江西倒賣,被鷹潭車站的民兵扣下說他投機倒把;他去工地當義務工,結果才去第三天,他所在的營地就被火燒了,還差點被當成縱火犯。唯壹壹件他樂在其中的食堂美差,只做了兩年,工程完工,他也就被遣散了……
這些工作充滿了戲劇化的苦難色彩,曹德旺曾經也自我懷疑過,是不是“天要亡我”。但是好在他壹直在努力,從不言棄,把苦難當作力量,積累了做生意與為人處世的經驗。
如今再回首當初,曹德旺曾多次表達過,正是因為前半生吃的苦、受的累全都為以後從事玻璃行業的成功做下鋪墊。
正如巴爾紮克所說:“苦難對於天才來說是壹塊墊腳石”。曹德旺的這些失敗,冥冥之中引導著他從農業走向工業,從小富即安走向人生巔峰。
1976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不平凡的壹年,唐山大地震、三位偉人相繼逝世,而這壹年也是作家王年壹筆下,中國大動亂年代的最後壹年。
這壹年的初春,曹德旺和兩位友人交流探討時,偶然得知壹塊小小的水表玻璃,居然可以賣到5角錢。三個人壹合計,準備壹起辦個玻璃廠。兩位友人壹個說自己調查過市場,壹個說自己有技術,曹德旺自然當仁不讓,遊說高山公社的領導提供資金和土地。
就這樣,1976年夏天,高山異型玻璃廠成立,曹德旺的人生也開始走上了正軌。
然而,高山玻璃廠的成立僅僅只是讓曹德旺進入了玻璃行業,作為牽頭人和介紹人的他並沒有受到廠長的重用,只謀得臨時工性質的采購員壹職。
當時玻璃廠在高山人眼裏是壹件美差,人人都想進廠,所以廠長、會計等部門行政管理人員幾乎每天都有人請吃喝,逢年過節還能分到雞鴨魚肉蛋等等。然而這些,都與曹德旺無關。結果,1979年玻璃廠開始試生產,現實問題就顯現了——玻璃產品的成品合格率低下,不但不賺錢,還會虧錢。
曹德旺自告奮勇,通過自身關系去上海求助,請來上海耀華玻璃廠的工程師李工,指導改造高山廠的設備,使得玻璃能夠檢驗合格。可是,廠長不僅沒有感激曹德旺,還瞞著他送李工手表維護私人人情。
普通人遇上了這樣接二連三的打擊,也許早就認命、得過且過、隨波逐流了。
但曹德旺不這麽想,他認為“只要給我工業這個平臺,將來我就能做出最好的企業來。”和曹德旺壹樣趕上了改革開放浪潮的企業家有很多,可最終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往往都是那些從基層幹起、歷經磨難、堅韌不拔、有格局、會變通的人。哪怕只是做企業中壹顆小小的螺絲釘,曹德旺也做到了極致。
壹方面,由於采購員的業務需要,曹德旺大部分時間都在省會城市福州。當時采購物資是需要指標的,曹德旺根據福州人愛泡溫泉的習慣,幾乎天天午後都去澡堂溫泉,結識福州各工廠的采購科長,自掏腰包請他們抽煙喝茶吃小吃。
曹德旺不僅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指標,還通過串換指標解決了多地的木材、玻璃、鋼筋、水泥問題。獲得壹些經濟效益倒是其次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曹德旺在這些交往中搭建了人際關系網,並獲得合同簽訂業務的能力。
另壹方面,文革結束後,曹德旺瘋狂讀書,開拓視野,尤其是在這時自學了會計學,對企業經營有了系統的了解,為後來承包玻璃廠打下基礎。
由於經營管理不善,1983年,高山玻璃廠面臨倒閉。
恰逢此時中央壹號文件出臺,鼓勵承包,對業務熟悉的曹德旺用積蓄承包了玻璃廠,並推廣管理會計制度,還對工資結構實施改革,大大調動了工人們的積極性。當時,高山玻璃廠占據了國內水表玻璃產量的90%。
壹年後,曹德旺由承包轉變為合資,在壹次去武夷山 旅遊 時,偶然得知當時中國 汽車 玻璃市場被日本和歐美壟斷,價格十分昂貴。
於是,曹德旺決定,再建壹個 汽車 玻璃廠。
然而,樹大招風,賺了大錢的曹德旺遭到不少高山人的眼紅與嫉妒,被謠傳貪汙,從福清縣壹級壹級鬧到中央,雖然沈冤得雪,但合夥人為求自保,紛紛撤資。
1987年春節,曹德旺向縣裏提出申請,搬到宏路,又去上海請耀華玻璃廠技術入股,成立了福耀集團。
雖然福耀在成立之後也有許多波瀾,但曹德旺越挫越勇,僅用了6年時間,就成功的在我國的A股市場上市,生意蒸蒸日上,先後在長春、上海、重慶等多地建廠,幾乎壟斷了國內的玻璃市場。
由於玻璃產業也是經濟全球化中的壹環,曹德旺還將目光放到了國際市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美國市場的開發。
1995年,曹德旺在美國建倉庫,設立福耀安全用 汽車 玻璃批發中心,想要由此打開美國市場。曹德旺計劃把玻璃運到美國倉庫,然後按照客戶需求運輸給客戶,也就是分銷。
然而,與國內市場不同的是,美國地廣人稀,客戶比較分散,每次的購買數量又不多,甚至只買幾片。可是,玻璃的包裝與運輸成本是很高的,不僅賺不到錢,反而還把利潤全部虧完了。
好在曹德旺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大刀闊斧砍掉美國倉庫,改變銷售方式,由分銷變為直銷,要求起訂量超過壹個貨櫃,由負責運輸的船務公司聯系貨運公司再發給客戶。
壹年之後美國分公司就扭虧為盈,此後連續三年30%以上的增長,徹底打開了美國市場。
除了福耀玻璃,國內還有壹些玻璃企業也選擇了美國開拓市場,這讓美國的玻璃企業十分眼紅。
2001年,美國PPG聯合其他兩家玻璃公司,向美國商務部起訴中國的玻璃傾銷。
對此,曹德旺堅決應訴,他認為,如果放棄應訴就等於福耀承認了傾銷並放棄了國際市場,更是逃避了企業應承擔的維護國家尊嚴的責任。
他對美方毫不客氣:“美國是妳的美國,WTO條款是妳定的,我沒有違反,不許妳胡說八道。妳可以叫我不在這裏賣玻璃,但是,妳不能告我傾銷,我沒有違反妳的條例。”
這場反傾銷戰爭持續了3年,在美國商務部裁決不公的時候,其他的中國企業退縮了,但福耀沒有。
曹德旺誓要與他們硬杠到底,把美國商務部告上了聯邦巡回法庭,最終勝訴,成為中國入世以來第壹次反傾銷勝利。
曹德旺意識到,這場反傾銷戰爭不僅僅是壹家企業的經濟問題,更關乎國家的尊嚴問題,為此,他在北京建立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福耀反傾銷研究中心專門幫助為走出國門的企業解決這壹問題。
福耀贏了,但官司的代價很大,曹德旺前前後後花掉將近壹個億人民幣。但在後來的采訪中,主持人問及當時應對美國是否很大壓力,曹德旺笑著說:“沒有壓力,我很開心”。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曹德旺:《心若菩提》
2.新能源大爆炸:《怒懟高官,硬杠美國,福耀玻璃, 汽車 玻璃龍頭,迎來全新長邏輯》
3.懂車前沿:《賣到北美的福耀玻璃究竟有多厲害?》
4.廠花蛋蛋姐:《怒懟馬雲,嘲笑潘石屹!狠人曹德旺10大金句富人榜樣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