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最嚴“限塑令”來襲,利好這8只概念股,金發科技壹年上漲2倍多

最嚴“限塑令”來襲,利好這8只概念股,金發科技壹年上漲2倍多

“限塑令”進壹步升級。

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自明年起,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等場所,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同時,全國禁止使用壹次性塑料棉簽、壹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盡管此次“限塑令”只涉及部分城市且只限定了部分使用場景,但從國家的塑料汙染治理政策壹次次加碼的態勢看,“限塑令”的涉及範圍有望進壹步擴展。

上述規定壹出,立即引發熱切討論,甚至壹度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榜。行業協會和餐飲平臺也開始表態倡議。資本市場上,壹眾上市公司已為相關產業做了布局。

Wind數據顯示, A股市場目前有6只“可降解塑料概念股”,產業涉足可降解塑料領域,分別為金發 科技 、億帆醫藥、揚農化工、海正藥業、齊翔騰達、*ST兆新。除此之外,金丹 科技 、彤程新材也在“可降解塑料”上有所布局。

據Wind數據顯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價早在壹年前就已起飛。金發 科技 、金丹 科技 、億帆醫藥三只股票年前至今股價漲幅在100%以上,另有3只股票漲幅在50%以上,只有齊翔騰達和*ST兆新兩只個股股價較壹年前有不同程度下跌。

最嚴“限塑令”來襲,部分餐飲商家已做出反應

自2008年國家頒布“對塑料購物袋收費” 的政策法規以來,12年間,國家及地方政府先後***出臺了14項法案、規劃,加速推進限塑政策落地。

今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壹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制品 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至明年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壹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壹次性塑料棉簽、壹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壹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大漲,金發 科技 壹年漲幅超2倍

隨著最嚴“限塑令”實施日期確定,最直接利好的產業無疑是可降解塑料相關生產企業。從市場前景上看,可降解塑料可挖掘市場潛能可謂十分巨大。

6月14日,太平洋證券證券分析師柳強團隊發布研報顯示,中國每年約消耗購物袋400萬噸、農膜246萬噸、外賣包裝260萬噸,且隨著快遞、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塑料需求持續增長。其認為,可降解塑料未來成長空間10倍以上。

華西證券近期發布壹份研報則指出,當前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約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假設可降解塑料的滲透率為在2022年達到2%,需求也將超過百萬噸。

從市值上看,金發 科技 目前在上述8家公司中排名第壹位,其最新市值404.3億元(截至7月20日),其次為億帆醫藥,總市值350.8億元。此外從股價漲幅上看,自去年7月20日至今,金發 科技 股價漲幅已高達213.44%,同樣排名第壹。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發 科技 是亞太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現已具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產能7.1萬噸/年,另據公司相關公告顯示,其還有年產6萬噸的PBAT(壹種新型的生物降解塑料)生產線在建,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年產3萬噸PLA(壹種以乳酸為原料聚合生成的高分子材料)生產線預計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

其余公司中,億帆醫藥和金丹 科技 股價漲幅同樣居前,年內漲幅分別為145.9%和120.9%,對應市值分別為350.8億元和80.9億元。其余個股中,揚農化工、彤程新材、海正藥業股價漲幅均在50%以上。

還有壹批“概念股”在路上

除了上述已明確擁有“可降解塑料”業務的概念股外,還有壹大批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在路上。

7月19日,聯創股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其將出售上海鰲投等3家公司全部股權,回籠資金投入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發上。

同壹天,美聯新材也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可降解色母粒業務方面有壹定的技術積澱,可降解材料將是公司未來深耕的市場領域。

更早之前,嘉澳環保方面提出,公司產品可以用於可降解塑料,如環氧植物油脂類增塑劑以天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大豆油等各類油脂為原料,可應用於聚乳酸類可降解塑料加工。

今年4月份,道恩股份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王有慶在公司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公開表示,公司看好可降解塑料的發展前景,其技術研發部門已經儲備了可降解塑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