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avm cd2和歐尼士onix xcd50 cd機哪個好
Onix XCD-50
其實樂爵士最早以制造功放起家,與BBC合作後才改弦易轍從事揚聲器制作。進入八十年代後該公司飲水思源,恢復老本行開始推出電子管功放A75 Series 3;到了96年樂爵士為迎接創業五十周年紀念,將公司名稱改為Rogers國際(UK),同年推出真空管合並功放E40a,有人說那是英國Audio Note代工制造的,價廉而物美。事實上這時的Rogers品牌已經賣給跨國集團了,在98年初推出紀念版的LS3/5s LE(全球限售五十對)之後,Rogers的音箱產品就陷入沈寂。當時Rogers的老板Michael O Brien離開後與兒子在倫敦開了家音響店,Onix品牌後來也易主了,不過最近Michael O Brien又被請回來擔任Onix的顧問與代言人。無疑Rogers是經典的創造者,LS3/5a的深入民心及Monitor系列壹次又壹次的成功,在音響史上留下了不能磨滅的足印。壹剎那的光輝並不代表永恒,燦爛也終會歸於平淡,Rogers逐漸的在發燒友眼中消失,而Onix卻日益壯大,在Michael看來不曉得是否五味雜陳?
純正英國聲?
說到Rogers,大家還記得BBC監聽揚聲器LS5/8、LS5/9嗎?比起小書架箱LS3/5a,這二對為滿足專業錄音室鑒聽嚴格要求而設計的“大書架箱”,其動態 表現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分析力和結像定位的準確性也很突出,這意味著它們有更廣泛的用途。後來Rogers在Michael O Brien手中又推出LS2a/2、LS4a/2、Studio 7、Studio 3、Studio 5、Studio 9等多個型號,發燒友通常都認為它們是典型的“英國聲”代表。那麽系出同門的Onix是不是也具有傳統英國風味?早期Onix產品的確如此,把晶體機的聲音做得極具“膽味”,樸素的外下隱藏著非常強悍的推動力,低頻下盤特別飽滿寬大,高音則溫暖但有點大而化之。
評Onix XCD-50 CD機2
新壹代的Onix產品應該說完全脫離傳統“英國聲”的範疇了,由於和德國MBL的合作關系,我發現不少Onix產品甚至帶有MBL的影子。以《新音響》試音室常駐的A-125合並功放(輸出功率128瓦/8歐姆)來說,聲音好到可以與價格高出數倍的器材相庭抗禮;它的推力充裕,應付大多數中高效率喇叭都得心應手。雙單聲道結構的A-125音質松軟甜美,兼具濃郁、寬大、細致、韻味等特質,這種柔軟而充滿彈性的悅耳質感不僅表現在低音部分,連中高頻也同樣吸引人。用它搭配Spendor、Harbeth等英國血統的音箱,由於形體龐大而立體,加上定位準確,往往會有歌唱者與樂器從音箱中走出來的感覺。播放鼓聲、貝斯、合成樂器,我覺得Onix的重量感與低頻能量感是很少人可以比擬的,如果低頻的線條與控制力更幹凈清晰,只怕連MBL都得膽戰心驚。A-125比起上壹代的A-120 MKⅡ,在聲音的透明度、速度感、頻率範圍與動態對比方面進步明顯,音質也接近小功率的精巧甜美。也就是說,Onix唯壹能與傳統英國風格掛上鉤的,只有“物美價廉”這壹項了,Onix致力於用有限成本制作出音質美好、外觀又漂亮的中低價位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