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消防安全小故事

消防安全小故事

1、壹個夏天的晚上,我經不住蚊子“熱情”的叮咬,便點了壹盤蚊香放在床旁。當我睡得正香的時候,掉下來的床單不知不覺中已被蚊香點著了,濃烈的煙味把我嗆醒,我看到了眼前的這壹幕,頓時驚慌失措,只好大聲叫媽媽。

媽媽聽到驚慌的叫聲,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趕到我房間時,看到床單和被子都在燃燒,趕緊提水救火。最後,經過我倆的齊心協力,終於把火撲滅,避免了壹場火災,好險哪!

可是,就在去年,大湖郵電所樓上的壹住戶家裏真的發生了火災。當人們發現時已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幸虧消防戰士及時趕到,才把大火澆滅。怎麽會起火呢?

原來這家主人在用電炒鍋炒菜時忽然停電了,忘了關閉電源便出門了,來電後電炒鍋過高的溫度引燃了桌子而導致這場火災。若不是消防戰士來得及時,整棟樓房都將逃不脫厄運!知道了起火的原因,望著“家徒四壁”的家,主人真是後悔不己啊!

如果突發火災,不要慌張,要冷靜鎮定,及時撥打求救電話並做好自我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減少火災的發生,將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讓我們遠離無情的火災吧!

2、08年2月,烏魯木齊市德匯商場發生了大火,正是過年時間,消防幹部和戰士接到了命令,都返回了部隊。壹個消防幹部也同樣接到了命令,他的母親給他下了碗面條,他接到手機上的指令,說有任務,我要回隊了。

他的父親知道孩子的工作性質,但好象預感什麽,說吃了再走吧。但他說沒時間。肩上承擔著人民的責任,讓他奔向工作崗位。“沒時間”。這是他留給親人的最好壹句話。

在那場大火中,他失去了年輕的生命,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他的喪禮上,有許多不認識他的人積滿了靈堂,都滿含眼淚目送他。這樣的人才是我們應該敬仰的呀!

3、城裏發生火災時,經常有小孩子被困在屋子裏,人們無法把他們救出來,因為這些小孩子嚇昏了,躲在屋子裏不敢出聲,而濃煙烈火又使人看不清他們藏在哪兒。因此,倫敦訓練了壹些消防犬。

這種狗和消防人員生活在壹起,壹旦房屋失火,消防隊就派狗進去把小孩拖出來。倫敦有壹只消防犬曾救過……12個孩子,名叫博布。

有壹次,壹幢房屋失火了。當消防隊到達時,壹個女人跑過來,對他們哭訴道:屋裏還有壹個兩歲的小女孩沒出來。消防人員便派了博布去救。博布奔上樓梯,沖進濃煙裏。

過了……5分鐘,它從煙火中跑出來,嘴裏咬著小女孩的襯衣,把小孩子拖出來了。母親立即向女兒撲了過去,看見孩子還活著,高興得哭了。消防人員撫摸著博布,檢查它的身體看看有沒有燒傷什麽地方。可是博布又沖進屋裏,很快又銜了個東西跑出來。

人們仔細壹看,不禁哈哈大笑,原來博布銜回壹個大玩具娃娃。

4、據說康熙制伏火魔有兩個高招兒,壹是加強值班巡邏;壹是對皇宮建築進行防火改造。每天傍晚夕陽落山之時,防範火班的大臣便帶領太監對三宮六院進行巡邏,熄滅燈火,關閉門戶,並輕輕呼喚"小心火燭"。

防範火班的人員通宵達旦地巡邏,檢查火燭,真正做到了防患於未然。太和殿原本是寬九間、縱深五間的,周圍還有挑檐外廊,這叫做九五之尊。後來高明的工匠總結歷代火災教訓,把太和殿左右的廊子封閉了起來,加了兩道防火墻,多出了兩間房,就成了11間。

這樣壹來,太和殿防火性能也大大加強了。此外,康熙下令把三大殿中間的中和殿規制縮小,加大了太和殿同其他建築的防火距離,安全系數增強了。與此同時,康熙還下令,皇宮之內壹律禁止吸煙,違者削籍(相當於現在的開除公職)。康熙當政,慎於防災,終於造就了太平盛世。

5、當時南宋的都城臨安就有20余處望火樓;甚至在壹些村鎮都建有望火樓。

望火樓到了清朝又叫“警鐘樓”。1908年,上海的救火聯合會集資興建了當時我國最高的壹座警鐘樓,高約為35米。除了建警鐘樓外,許多城鎮還利用城門樓、鐘鼓樓來了望火警。這些城樓、鐘鼓樓大多建得很高,站在上面,可以把全城看的清清楚楚。

在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上有壹座1909年建成的濟水塔,當時是武漢最高的建築,頂層用作了望火警。這“警鐘樓”上有口鐘,是專門用來報火警的。這鐘可不能亂敲!

城裏依照街巷的分布劃分了9個區域,發現哪裏失火,首先要先敲鐘30下,然後,再按那個失火地區的編號敲幾下,通知人們前去那裏救火。

除了敲鐘外,塔頂還要掛紅旗,通告人們發生了火災。當然,晚上就必須掛紅燈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