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臺灣的法定節日及民俗節日有哪些?

臺灣的法定節日及民俗節日有哪些?

臺灣的法定節日及民俗節日有端午節、教師節、兒童節、清明節、父親節等。

1、端午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壹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壹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壹樣。

2、教師節

臺灣是9月28日,因為那天是孔子誕辰。教師節最早由南京中央大學在1931年發起建立,1952年確定為為9月28日,在這天各地孔廟都會舉行隆重的典禮。當然也會有各種“慶祝教師節大會”或“師鐸獎”之類的。

3、兒童節

臺灣的兒童節是4月4日,由來是在1931年的中華慈幼協濟會提議,將這天定為兒童節,全國必須放假壹天。但是,1991年-1997年這個節又與婦女節合並放假壹天。1998年以後取消放假,並入“周休2日的假期”。不過,2011年起又恢復為假日。

4、清明節

對於整個臺灣而言,清明還是“民族掃墓節”。清明前後,臺灣很多機構都要舉行儀式,遙祭黃帝。在臺灣,並不是所有族群都在清明掃墓。壹些漳州籍閩南人,就將掃墓日定在上巳日(農歷三月初三)。他們這樣做,是有其傳統的。

5、父親節

臺灣的父親節也和大陸不同,是8月8日。據說全世界只有蒙古和臺灣壹樣是這天作父親節。1945年8月6日,上海《申報》表示:美國為紀念戰爭中陣亡將士的妻與母,曾發起創立母親節。中國也應該發起創立自己的父親節。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讀音也與“爸爸”相同,故號召上海市民,壹同來過“八八父親節”。

百度百科—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