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中國60.70.80.90年代服裝變化

中國60.70.80.90年代服裝變化

1、60年代和70年代,國人的服裝色彩與款式十分單調,大家都是千篇壹律的綠軍裝、灰色中山裝、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

2、20世紀80年代初,戴蛤蟆鏡、穿喇叭褲成了壹種大街小巷的時尚。隨後,“港褲”“燕尾服”等各種新潮的服裝相繼湧現。

3、80年代中期,城市裏開始流行紅裙子,女孩子脫去了暗淡的外衣,穿著色彩鮮艷的編織毛衣,留住美麗,壹場時裝的革命正在悄然而來。時髦的男青年壹邊跳著霹靂舞,壹邊穿著喇叭褲、戴著蛤蟆鏡,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時尚”。

4、90年代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壹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壹種時尚。

擴展資料:

改革開放之初,因為當時物資緊缺,商品供應匱乏。這種服飾上的統壹,也倒映著當時的社會文化。當時的社會,集體主義與艱苦奮鬥氛圍濃重,強調犧牲個人利益為集體服務。因此,那種標榜個性、明媚艷麗的服飾,在那個時代並不為社會主流思想所認可。

時間來到90年代,時尚風潮壹夜吹起。年輕人紛紛以追求“個性”為自己的服飾指導原則。不僅服裝上有了更多“奇怪”的選擇,染發、耳釘、文身等配飾亞文化也開始興起。人們對時尚的追求越來越個性化,不再隨波逐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達,網絡購物的便利,各種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裝悄然興起。彼此不同的風格之間,也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這是因為,更加發達的經濟讓人們擁有更多的消費選擇,更為分散的互聯網信息環境,讓人們培養出更加獨立的審美旨趣。在互相碰撞中,不同聲音之間也逐漸學會了尊重和包容。

參考資料:

光明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