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的陽明灘大橋壹年就塌,宋朝洛陽橋卻屹立千年,是何原因?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技藝精湛的工匠,他們作出的工藝質量體現了他們對於壹件工藝品的追求,也體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與能力。他們可以對壹件事或壹個東西研究再研究,深入再深入,為的只是讓自己的工藝品達到讓自己最滿意的狀態,而不是及格就行或者是湊合了事。這也是為什麽我國很多的古代建築,發掘出土的古代文物有著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
倘若他的工藝水平沒有任何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們現在很多的學者也沒有必要再去探究其價值。像如今的故宮排水系統仍優於很多現代城市的排水系統,有時候下大雨大多數的城市街道會瞬間變成壹條河,而如果故宮遇到這種情況,則仍然能處於壹個正常運轉的狀態,不受絲毫雨水的影響。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的工匠對於建築質量的要求是極高的,以至於現在我國的很多建築師仍達不到古人的水平。
這次要說的便是耗費18億建成的陽明灘大橋壹年就塌了,宋朝洛陽橋卻屹立千年,這是何原因?宋朝距現今足有1000多年,現在的科技水平與建築材料要比宋朝的高得多,但是現在建成的橋卻不如古代的橋更加堅挺。這座價值18億的大橋位於哈爾濱,其跨度極大,大橋竣工之時其建成景象極其壯觀。無數的人都在稱贊這座橋的建築工程師以及建築工人們,建造這座橋耗費巨大的腦力與體力,這座大橋僅用了18個月便建成通用,這樣的速度是很多國家都難以想象。但不幸的是這座大橋服役壹年便退役了。
大橋倒塌是由於4輛大型貨車同時駛入大橋主橋的尾處,發生了坍塌。耗資極高的大橋不僅讓18億打了水漂,更是導致了較大的傷亡。政府部門相當重視這次的事故,因為這關乎的是國計民生以及民眾對政府的信服。相關部門立即組織了事故調查組來調查此次事故發生的原因,調查組先從大橋的質量問題進行研究。
大橋在建築過程中各種方面的指標都符合要求,所以說大橋的質量其實是沒有問題的。而導致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貨車超載,還有就是負責此路段的交警,沒有及時制止超載貨車的禁行。雖然說這個理由還算合理,但耗資如此之大的大橋在頃刻間坍塌,還是令很多人都有疑問。尤其是眾多的橋梁專家對這座大橋坍塌的疑問有很多不同,路段采用的是鋼混結構組合梁而不同於以往的混凝土結構,如果采用鋼混結構組合梁大橋建造的進度將會快很多,但是其穩定性還是不如混凝土結構。還有就是這座大橋的橋梁設計者的設計並不好,這次事故和橋梁的設計者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說這座大橋讓人失望不止,現在我們要說的便是壹座歷經千年風霜的洛陽橋。 李益的《洛橋》壹詩這樣描寫洛陽橋:“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這座橋位於福建洛陽水道上,這座橋的建造是為了滿足兩岸居民的過江需求,而主持這座大橋建造的是泉州太守蔡襄。這座橋位於的地點會受到江海的雙重沖刷,在大自然更為強烈的沖刷之下卻仍千年不倒,其原因無不是橋梁建造者對橋梁結構的精密設計以及多方考量。因為這座大橋的建造不僅工程龐大,耗費時間更是長達7年。這座大橋如今也被稱為中國橋梁史上的經典之作,我國匠人充分發揮了工匠精神,用了壹種極其特殊的建造方式——筏形基礎。
其橋墩的建造方法源於中國,也興於中國。加固橋墩不僅是匠人,連當地的居民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座大橋的建造不僅運用了建築學,還充分發揮了生物學的作用,能將二者充分結合起來的就是中國的橋梁建造者,為世界橋梁的建造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借鑒。
洛陽橋的成功修建不僅體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以及耗費的心血,更是向世界證明了我國在橋梁建築史上的成就。也希望現在的橋梁建築師能夠吸取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還要多學習壹些其他方面的知識,使得我國的橋梁建造能夠更上壹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