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中的鸚鵡杯是啥?直到壹古代墓葬出土,謎底是什麽呢?
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可以稱得上是老牌酒鬼了,據統計,在李白現存的上千首詩歌當中,提及“酒”的,便有200多首,而且他喝酒的場景也是多種多樣,得意的時候、失意的時候、重逢的時候、睡不著的時候……只要哪有美酒,哪就有李白。可是到了最後,《舊唐書》記載道: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對李白來說,這也不失為壹個富有詩意的死法。
關於李白的酒量,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略有提及,他曾在詩中說道:李白壹鬥詩百篇。“鬥”是唐代的度量衡,分為大鬥、小鬥兩種,大鬥相當於現在12斤,小鬥則約為4斤。就拿小鬥來說,李白喝壹鬥酒,至少也能達到4斤。再者,即使李白喝的只是低度酒,那也比現在啤酒的度數高上不少,怎麽也有個15度,喝4斤15度的酒,李白可以稱得上是海量了。
可是,李白喝酒也就罷了,主要他還就鐘愛兩種酒器,為什麽這麽說?因為他曾在《襄陽歌》中寫道:“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壹日須傾三百杯。鸕鶿杓、鸚鵡杯都是李白喜歡的酒器,聽他這意思,似乎壹天就能喝上個300杯。不過,鸕鶿杓卻是個小型酒器,在河南省偃師市杏園的壹座唐墓中,曾出土過鸕鶿杓。
鸕鶿杓的柄首呈鳥頭形,杓腹則呈現八瓣狀,瓣上還刻有纏枝花紋,看起來很精致。這麽看來,如果李白用鸕鶿杓喝酒,喝300杯估計問題不大。可是,鸚鵡杯到底是個什麽物件?難道李白會在壹句詩中列舉出兩種相差不多的酒器?這不符合他的風格。後來,專家通過查閱史料得知,李白口中的鸚鵡杯,是個造型奇特的大型酒器,李白說的300杯,其實就是喝了300口。
這時候,專家更迷惑了,考古這麽多年,壹直也沒出土過這麽大的酒杯,鸚鵡杯到底啥樣?直到1965年,專家在象山王氏家族墓地中,似乎找到了李白口中的鸚鵡杯。專家根據墓誌銘得知,此墓葬的主人是東晉的王興之,在當時很有名望,他侄子和侄孫的名字相信大家都聽過,他們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
在墓葬中,專家挖掘出了不少具有價值的陪葬品,但唯獨壹只鸚鵡螺,專家不知道是幹啥的。鸚鵡螺雖然稀有,但也不是什麽珍貴物件,難不成王興之有特殊的收藏癖好?絕對沒這麽簡單,專家經過討論之後,壹致認定這只鸚鵡螺,其實就是鸚鵡杯。原來,鸚鵡螺的內部有很多網格,網格之間還連有細密的小孔,古人將酒倒入之後,酒液就會通過小孔,逐漸滲透到網格中。
飲酒的時候,鸚鵡杯中的酒並不會壹下子流出來,而是會在壓力的作用下緩緩流出。這樣壹來,就給人壹種錯覺,仿佛杯裏的酒永遠也喝不完壹樣。另外,根據《嶺表錄異》、《藝文類聚》記載,用鸚鵡螺制成的酒杯,可以容納兩升酒,而兩升酒正好是4斤。如此看來,“李白壹鬥詩百篇”並不是虛言,古人誠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