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 古時候叫什麽?
京杭大運河是分階段開鑿修通的,每階段都有新開通的部分。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揚州開鑿[邗溝],以通江淮.至戰國時代又先後開鑿了[大溝(]從今河南省原陽縣北引黃河南下,註入今鄭州市以東的圃田澤)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
隋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開鑿[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元、明、清階段:元朝先後開濟州河,會通河與通惠河,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明、清兩代主要是維持元運河的基礎,在江淮之間開挖月河,進行了湖漕分離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