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新生兒時期 需要預防哪些意外傷害

新生兒時期 需要預防哪些意外傷害

禍從口入

傷害類型1:卡魚刺

驚險畫面:“魚兒魚兒,味道好呀,我是愛吃魚的小貓咪……啊,啊,媽媽,我的嗓子好疼啊……”

魚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媽媽們經常會給寶寶吃魚,可是看似整理幹凈的魚肉裏,經常會藏有細小的魚刺,稍不註意就會刺傷寶寶幼嫩的喉嚨。如果魚刺卡在咽喉部位,不但寶寶的身體會受到傷害,很有可能會讓寶寶產生恐懼心理,今後拒絕進食魚類食物。

媽媽對策:

壹旦發生卡魚刺的狀況,媽媽首先要盡快安撫哭鬧的寶寶,停止哭泣後,可讓他吞咽適量的飯團或者面食,並配合喝醋。酸性的醋液可以軟化細小的魚刺,配合吞咽飯團,有可能將魚刺咽下。如果嘗試了上述辦法後,魚刺仍舊沒有排除,媽媽們壹定要迅速帶孩子到醫院就診,讓醫生用專門的工具將魚刺取出。治療時間不可拖延,否則會引起寶寶咽喉部位的感染和病變。

傷害類型2:吞果凍、吃整粒堅果

驚險畫面:“軟軟的果凍酸酸甜甜好美味,我要壹口吃掉壹個……”

寶寶六個月大以後會對香甜的食物產生濃厚興趣,在初嘗到果凍和堅果類食物時會非常喜歡。而更大壹些的寶寶壹旦嘗到甜頭後會不斷地向媽媽索要這類食物。

媽媽對策:

媽媽在給寶寶餵食此類食物時,切忌讓寶寶自己取食。寶寶由於喜愛食物的香味和耐咀嚼性,所以需求就顯得非常迫切,可是他們還不具備相應的安全意識,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吞咽窒息事故。所以,媽媽在給寶寶吃的時候,要將食物弄成適合寶寶食用的碎塊,壹定親自監督寶寶的整個食用過程。尤其吃果凍的時候不能讓寶寶整個吸食,應該弄碎後用小勺餵食。食用堅果類食物時,也應該事先分解成小粒食用。

傷害類型3:誤食藥物、異物

驚險畫面:“這個是什麽呢?圓圓的、顏色很鮮艷啊,我想嘗壹嘗……”

寶寶開始長牙齒後,由於咀嚼的需要,無論接觸到任何事物都是先放到嘴裏嘗壹嘗,玩具、藥片、紐扣甚至錢幣等他觸手可及的東西都會成為他品嘗的對象。

媽媽對策:

此時,媽媽應該迅速制止寶寶的行為,然後馬上檢查口腔並設法將異物取出,如果孩子能夠說話、哭叫、咳嗽並能配合大人的指令,應鼓勵其用力咳嗽,嘗試咳出異物;如果是較小的嬰幼兒,家長可以將其倒立提起,拍打背胸部,壹定要反復進行,直到排出異物或急救人員到達;如果異物落入呼吸道深處,應盡快將孩子送到醫院,手術將異物取出。

異物類型和排除的方法

氣管異物:

氣管吸入異物,應讓孩子俯臥在兩腿間,頭低腳高,然後在兩肩胛骨間適當用力拍擊4次。拍背不見效時,可讓孩子平臥,壹手握拳,大拇指向內放在肚臍與劍突穴之間,用另壹手掌壓住拳頭,有節奏地使勁向上向內推壓,促使橫膈膜擡起,用肺底產生的氣流逼使異物隨氣流直達口腔,將其排除。如孩子出現窒息現象,用手托住腹部,頭放低,用手敲拍孩子背部,同時手指伸入喉嚨內尋找異物並即時取出,或用手指按舌根部使之產生嘔吐反射,讓異物嘔出。

耳道異物:

1.帶孩子到暗處,用手電筒或小型照明設備的光線引蟲出來;

2.用食用油,滴3~5滴入耳,過2~3分鐘後,把頭歪向壹側,小蟲壹般會隨油淌出來;

3.用生姜汁或食醋滴入耳內,蟲即自出。

眼內異物:

1.眼內進入沙塵類異物時,用兩個手指捏住上眼皮,輕輕向前提起,往孩子眼內吹氣,刺激流淚沖出沙塵;也可翻開眼皮查找,用幹凈的紗布或棉簽輕輕沾出沙塵。

2.如果眼內進入的是鐵屑類或玻璃、瓷器類的危險顆粒,切忌揉搓或來回擦拭眼睛,尤其是黑眼球上有嵌入物時,應讓孩子閉上眼睛,然後用幹凈的小酒杯扣在有異物的眼上,再蓋上紗布,用繃帶固定迅速去醫院就診,並讓孩子盡量不要轉動眼球。

3.如果是硫酸、燒堿等具有強烈腐蝕性的化學物品濺入眼內,應立即用清水對眼睛進行沖洗,避免失明。沖洗時將傷眼壹側朝向下方,用食指和拇指扒開眼皮,盡可能使眼內的腐蝕性化學物品全部沖出。

4.如果是生石灰濺入眼內,不能用手揉,也不能直接用水沖洗。因為生石灰遇水會產生大量熱量,燒傷眼睛。正確的方法是:用棉簽或幹凈的手絹壹角將生石灰粉撥出,然後再用清水反復沖洗至少15分鐘,然後立即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傷害類型2:外出過敏、蚊蟲叮咬

驚險畫面:“蝴蝶飛啊,蝴蝶飛啊,啊嘁,啊嘁,蝴蝶飛啊飛……”

春夏天壹到,家長們經常會帶著寶寶外出遊玩。外界的粉塵和很多植物的特殊氣味、成分都會對寶寶構成隱形傷害。經常在遊玩結束後,媽媽們發現,寶寶帶回家的除了意猶未盡的興奮之外還有滿身的小紅點點……

媽媽對策:

出門時,媽媽們應該準備壹些預防的藥物,並要註意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發現寶寶不停地打噴嚏、並用手抓撓皮膚就應該仔細詢問寶寶,是不是皮膚很氧、鼻子難受等,如果癥狀明顯要給孩子服用抗過敏類藥物,並讓孩子遠離過敏源、適當休息。此時,媽媽壹定要分清孩子是否真的是過敏,有些癥狀可能是感冒導致。如果孩子被蚊蟲叮咬也要小心及時地處理,給孩子塗抹些清涼油止癢,不要讓孩子用手抓撓叮咬產生的包塊,避免抓傷感染。

傷害類型3:寵物咬傷

驚險畫面:“ 小貓咪,來,親親,妳的胡子好亂啊,我幫妳修修吧……”

孩子的童年有寵物陪伴,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可是寵物和孩子壹樣,都需要人的照顧,它們都沒有安全防範意識。寶寶經常會不知危險地和寵物摟抱、玩耍,有時甚至滿地滾做壹團。孩子並不知道怎樣適當地對待寵物,在他們的心裏,這只是個會動、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所以他們就大膽地任意妄為。

媽媽對策:

孩子和寵物壹起玩耍時,媽媽壹定要陪伴在旁,寶寶做出危險的動作時,壹定要制止,如果寶寶無意中弄疼了寵物,寵物會下意識地作出攻擊行為,此時,媽媽要註意保護孩子,迅速抱開孩子並驅趕開寵物。如果孩子被寵物抓傷或咬傷,應馬上將傷口殘留的血液擠出並用消毒劑清潔傷口,簡單包紮後,馬上帶孩子就醫,並在醫生的醫囑下給孩子註射相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