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核桃根腐病有什麽特點?

核桃根腐病有什麽特點?

核桃根腐病又名白絹病,我國雲南地區有發生。主要危害苗木的根部,使主根和側根的皮層腐爛,造成地上部植株死。

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苗木根頸基部地表5~10厘米處和周圍土壤及落葉表面先出現白色絹絲狀菌絲體,隨後在菌絲體上產生白色或褐色油菜籽狀的粒狀物,即病原菌的小菌核。植株上部葉片變小,發黃、枝條節間縮短結果而小。

屬於真菌中半知菌亞門的羅爾夫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核生於寄主表面,極易脫落,初為白色,後變淡褐色至紅褐色,球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有光澤,內部灰白色,結構緊密,細胞多角形,邊緣細胞褐色,形狀較小,不規則形(彩圖63)。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樹根頸部,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土壤pH4.0~7.2,含水量20%~60%。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或菌核上長出新的營養菌絲,從苗木根頸處的傷口或嫁接傷口侵入,引起根頸部的皮層及木質部腐爛。隨後產生許多小菌核。小菌核可以通過農事操作、苗木移栽及灌溉水等媒介傳播。壹般土壤潮濕,或排水不良的苗圃發病較重。4~10月發病,7~9月發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1)苗木出圃時,要嚴格檢查,發現病苗應予淘汰。對有感病嫌疑的苗木,可將其根部置於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中浸漬10分鐘,然後栽植。栽植時避免過深,接口要露出土面,以防病菌從接口處侵入,並充分灌水,以縮短緩苗時間。(2)植株生長衰弱時,應扒開根部周圍的土壤檢查根部,如發現菌絲和小菌核,應先將根頸部的病斑用利刀刮除,然後用15%抗菌素401液劑50倍,或1%硫酸銅液消毒傷口,再於根部土壤澆灑藥液。刮下的病組織及從根周圍扒出的病土要拿出園外,再換新土覆蓋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