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關於京劇...

關於京劇...

京劇的生行

老生*紅生

老生壹般分為文武兩種,從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可以分成這麽幾種: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為主。為什麽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為這種老生既以唱為主,那麽他的動作性就比較次要,動作幅度較小,態度比較安閑從容,唱的時候總是比較沈著安穩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進宮》的楊波,《捉放曹》的陳官,《擊鼓罵曹》的禰衡,《文昭關》和《魚腸劍》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轅門斬子》的楊延昭,《空城計》、《雍涼關》、《戰北原》、《脂粉計》、《七星燈》等劇的諸葛亮,《四郎探母》的楊延輝,《碰碑》的楊繼業。《桑園寄子》的鄧伯道,《讓徐州》的陶謙,《逍遙津》的漢獻帝等等,都屬於唱工戲。還有壹種介乎唱工戲和做工戲之間的以念白為主的戲,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審潘洪》的寇準,《審頭刺湯》的陸炳,《審刺客》的閔覺等,都屬於這壹類。由於大段念白很難掌握,從表現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戲,難度大得多,所以這類戲現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為主的壹種行當。衰派老生也有兩種解釋,壹種是說,這類老生專門扮演年老體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風亭》的張元秀,《掃松下書》的張廣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馬義,《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於這壹類。另壹種解釋說是因為以做工為主,壹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緒緊張,神態粗獷,動作激烈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精神狀態近乎頹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樓殺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範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筆》的驛丞張恩,《戰蒲關》的劉忠等等,都屬於這壹類。我認為衰派老生這個名詞並不全面,還是說做工老生,特點就是側重以表演為主,這樣比較科學、嚴謹。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屬於文老生的範疇。

武考生包括長靠和箭衣(俗稱短打)兩種。長靠老生又稱靠把老生。“靠”是京劇的專門名詞,就是古代武將所穿的鎧甲。身穿鎧甲,在京劇裏叫作披靠或紮靠。“把”是“把子”的簡稱,就是兵器,俗稱刀槍把子,也是京劇的專門名詞。凡是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擅長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軍山》的黃忠,《陽平關》的黃忠,《失街亭》的王平,《戰太平》的花雲,《震潭州》、《八大錘》等劇中的嶽飛,《下河東》的呼延壽亭,《武昭關》、《臥虎關》、《戰郢城》等劇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陸登等等,都屑於靠把老生應工。還有壹種穿箭衣的武老生戲,例如《南陽關》(伍雲召)、《打登州》(秦瓊)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老生行當中的細目以外,對於老生,還有壹種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所應該穿的服裝的種類來劃分的方法。這樣劃分的種類有:王帽老生、袍帶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頭上藏著王帽,身上穿著龍袍,就是在舞臺上扮演皇帝之類的角色。例如《上天臺》、《打金磚》的劉秀,《金水橋》的唐太宗,《馬嵬坡》的唐明皇,《逍遙津》的漢獻帝,《取成都》的劉璋等。這些王帽老生戲,基本上都是以唱工為主的。袍帶老生也分為這樣幾種:所謂袍帶,壹般頭上都戴著紗帽,身上穿著蟒袍。穿蟒袍的如《二進宮》的楊波,《轅門斬子》的楊延昭等。還有壹種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樣式和蟒袍壹樣,就是身上不帶繡龍、繡花的,比較素凈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會》的魯肅,《玉堂春》的紅袍、藍袍,包括像諸葛亮,雖然不戴紗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諸葛亮這樣的角色,也劃分到這—類裏去。還有壹種是褶子老生。歸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這褶字是個比較特殊的字。這個字有兩種念法,按照〈新華字典〉的標準音是念哲,例如咱們平常說百褶裙。還有壹個音在〈新華字典〉裏是沒有的,音“學”,這是劇團裏的習慣用字,叫“褶子”。褶子是壹種服裝的名稱,式樣有點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種衣裳,大斜領子,斜大襟,長袍大袖。因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長袍。所以俗稱道袍。這在舞臺上是壹種便服,壹般也分這麽幾種:壹種是上邊繡花的,叫作花褶子;壹種是比較素凈的,叫作素褶子;純黑色的叫作青褶子。這是壹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壹般書生、秀才所穿的壹種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較多,包括壹些紳士和在野的官員,也穿這種便服。凡是穿這種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狀元譜》中的老生陳伯愚,《擊鼓罵曹》中的彌衡,《捉放曹》中的陳宮等等。與此相類似的,特別窮的、倒黴的、落破的文人,穿壹身青褶子,就是純青色的道袍,例如《問譙鬧府》的範仲禹,《馬前潑水》的朱買臣等。因為這樣壹些角色的生活比較困苦,服裝比較樸素,所以還有兩個專門名詞叫作貧生,或苦條子老生。苦條子是地方俗語,旦角也有苦條子青衣。這都是從服裝上來辨別角色的壹種劃分方法。此外還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簡稱。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邊穿著開氅之類服裝的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武人出身。在戲裏不壹定有武打,可是因為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這樣的服裝。常見的戲如《武家坡》的薛平貴,《汾河灣》的薛仁貴等,都是這類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邊說過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劇生行裏,還有壹個行當——紅生,也應該附在老生這個門類裏來講壹下。紅生就是指臉上勾著紅臉,用紅色塗成臉譜的老生。這樣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關羽和趙匡胤這兩個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兩類。文小生裏又分為這麽幾類:袍帶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窮生等。袍帶小生也可以叫紗帽小生,扮演壹般作官的青年人。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來以後,既不能帶殺氣,不能粗野,也不能帶稚氣,顯得挺天真活潑似的,那樣不行。袍帶小生的風度,壹般說,應該是雍容端莊還要帶點儒雅穩重。例如《玉堂春》裏的王金龍,《陳三兩爬堂》裏的陳魁等,都是戴紗帽,穿蟒袍的。還有壹種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階比較低的角色,像《奇雙會》裏的趙寵,《禦碑亭》裏的柳生春(考中進士以後),《清風亭》最後出場的張繼保等。文小生裏還有壹種扇子生,就是手裏拿把扇子,頭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壹般都是身上繡著花的,表示年輕、瀟灑。為什麽叫扇子生呢?因為扇子本身就是壹種舞蹈道具,可以輔助演員做出許多舞蹈動作。在京劇舞臺上,扇子不是為了天熱才拿的,不管什麽天氣,都可以拿扇子。實際上扇子是壹種特殊道具,主要是用來幫助角色表現他的風流瀟灑、文質彬彬的風度。例如《拾玉錫》裏的傅朋,《西廂記》裏的張生,《人面桃花》裏的崔護等;都是這類的角色。這類角色壹般離不開愛情戲,所以經常是跟旦角在壹起配合的。文小生裏還有壹種叫窮生,專門指壹些倒黴的窮困潦倒的念書的人,比如《評雪辯蹤》裏的呂蒙正,《金玉奴》裏的莫稽,《連升三級》裏的王明芳,《狀元譜》裏的陳大官等,都屬於這類角色。這些角色壹般都穿富貴衣。富貴衣是壹種專門名詞,就是在青道袍上補了許多花補丁,這樣的衣裳給它起個好聽的名詞叫富貴衣。還有壹種說法,這些人雖然眼前很窮,將來肯定是要富貴的,現在雖然穿得這樣破,卻是將來富貴的象征,所以這種衣裳叫作富貴衣。這是過去戲班裏的壹種說法。在文小生裏還有壹種是比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壹般也要到壹米四五、壹米六七的樣子。兩根大野雞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壹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這種角色雖然劃在文生範圍裏,實際上可以說是文武兼備,也可以說是文武之間的壹種行當。因為演翎子生的,壹般都要有壹些武功,主要憑工架,憑舞蹈,用翎子做出許多舞蹈動作來。比如《群英會》、《回荊州》、《黃鶴樓》的周瑜,《風儀亭》、《轅門射戟》的呂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楊宗保等,都屬於這類,扮演這樣的角色,壹般都要有些剛健、英武的風度。

除了文小生外,還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純粹的武小生也分成兩種,壹種是穿長靠的武小生,比如《鎮潭州》、《小商河》的楊再興,《磐河戰》、《借趙雲》的趙雲,《銀空山》的高思繼,《柴桑關》的周瑜等,都屬於這類的角色。還有壹種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從武打的功夫來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說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結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與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莊》的石秀,《雅觀樓》的李存孝等,都屬於這類角色。可是有些戲,像《八大錘》的陸文龍,現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這樣的戲也叫“兩門抱”。所謂“兩門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謂武生,就是擅長武藝的角色。武生也分成兩大類,壹種叫長靠武生,壹種叫短打武生。長靠武生都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壹般都是用長柄武器。這類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還要有大將的風度,有氣魄,工架要優美、穩重、端莊。有些戲,不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還要求表演細膩並有壹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長阪坡》、《借東風》、《回荊州》等劇中的趙雲,就是這樣的角色,不僅要有好的武功,還要把趙雲的大將風度,忠勇氣概表現出來。長靠武生戲很多,除去趙雲的戲以外,如《挑滑車》的高寵,《戰冀州》、《反西涼》、《戰渭南》、《兩將軍》、《賺歷城》等戲中的馬超《甘寧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等,都屬於這類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褲,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矯健敏捷,內行的說法是要漂,率,脆,看起來幹凈利索,打起來漂亮,不拖泥帶水。按照所穿服裝來看,短打武生可以分為戴硬羅帽(穿抱衣抱褲或箭衣),戴軟羅帽(穿抱衣抱褲,快衣快褲或箭衣),戴紮巾(穿箭衣)等幾種。如《惡虎村》、《駱馬湖》、《連環套》等劇中的黃天霸,都戴硬羅帽。如《打店》、《打虎》、《獅子樓》等劇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傑村》的余千;《夜奔》的林沖,《武文華》中的萬君兆等,都是戴軟羅帽的短打武生,還有戴紮巾,穿箭衣的戲,如《壹箭仇》的史文恭,《獨木關》的薛禮等,這類角色介乎長靠與短打之間,看武功,重工架,還重表演和唱、念。武生裏還有壹種勾臉的,就是臉上畫有臉譜的,例如《鐵籠山》的姜維、《艷陽樓》的高登,《金錢豹》的豹子精,《狀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晉陽宮》等劇中的李元霸等都是。這些戲有的原來 是由武凈(武花臉)應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劇剛剛成熟的時候,有壹個武生的老前輩叫俞菊笙,因為他的身體非常魁梧,臉盤也很大,他把這些武花臉演的戲,用武生的路子來演,結果很受歡迎,所以後來由他傳下來的這些戲,雖然還勾花臉,可是都改由武生來演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艷陽樓》、《鐵籠山》、《金錢豹》、《四平山》這樣的戲,雖然是由武生應工,可是唱念風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勢氣魄都還保留著許多武花臉的表演特征,就是從俞菊笙傳下來的。當然,現在這些戲,也已屬於武生戲的範疇了。

在武生行當裏,還有壹種不說話的,專門翻跟頭或以跌撲為主的,叫翻撲武生,內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後再說壹下猴戲。扮演猴戲的演員,現在壹般都是由武生來應工。其來源是在昆曲。昆曲裏的猴戲,像孫悟空都是由生行來扮演的,傳到京戲裏之後,也就由武生來扮演猴戲了。本來扮演孫悟空這類猴仙之類的角色,應該是機靈,活潑,動作輕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適合。可是因為孫悟空已經是壹個神猴,所以除了動作伶俐敏捷以外,他還要有氣魄,有比較細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來扮演,還是合適的。不過在京劇團裏,有些孫悟空的戲,也由武醜來應工,但比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來扮演,例如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以及後來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萬春等,都是以擅演猴聞名的。楊小樓的父親楊月樓,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為擅演猴戲,綽號楊猴子。楊小樓在年輕的時候,也因為擅演猴戲,曾經以小楊猴子的藝名享譽壹時。另外,武生也有掛髯口的,掛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區別的。武老生對於唱、念、做、打都很註重,而武生雖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為主,例如《連營寨》和《陽平關》的趙雲,《嘉興府》的總兵,《劍峰山》的邱成之類的角色,雖然扮相跟武老生的壹樣,可是卻都由武生來扮演

娃娃生

生行裏除了老生、紅生、小生、武生,還有壹種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專門扮演兒童壹類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灣》的薛丁山,《桑園寄子》的鄧元、鄧方,《鎖麟囊》的盧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頭上戴著孩兒發,身上穿著茶衣(小孩穿的服裝)。這種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雖然很年輕,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來唱。娃娃生雖然用本嗓來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這是很特別的。演起來要有天真爛漫的兒童稚氣。娃娃生在劇團裏壹般是比較難找的,因為如果年齡太小就不可能參加劇團,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適。所以除了像戲曲學校這樣的單位,有專門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絕大部分的劇團,現在壹放都用身材較小的女演員來充任。女演員的嗓子比較清脆,唱的時候還是用本嗓來唱念,由於個子比較小,扮相比較清秀,扮娃娃生還是比較合適的。

京劇生行裏還有壹種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間的角色,壹般說是由小生的行當來扮演。閱如《嶽家莊》裏的嶽雲,《舉鼎觀畫》裏的薛蛟等。這類的角色,本來應該是有專門的行當來扮演的,可是找這樣的行當很不容易,實際上也沒有壹個專門的行當來應付這樣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來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來兼演了。

京劇的醜行

醜角也分成兩大類,、—類是文醜,壹類是武醜。文醜裏有壹種方巾醜,扮演壹些有文化的人,這些角色表面上文質彬彬,可是帶點迂腐的酸氣,頭上戴著壹頂方巾,所以叫方巾醜。身上穿著褶子,有的手裏還拿著把扇子,邁著四方步,舉止緩慢文雅,說韻白,壹般不說京白,例如《群英會》裏的蔣幹、《烏龍院》裏的張文遠等,都屬於方巾醜。第二種是袍帶醜,指扮演的是官階比較低的小官,戴著紗帽,穿著官衣,例如《審頭刺湯》裏的湯勤、《六月雪》裏的山陽縣知縣等,都屬於這類角色。醜行中最多見的是茶衣醜。茶衣就是短的藍布褂子,術語叫茶衣。茶衣醜扮演的都是勞動人民角色,例如《秋江》裏的艄翁、《蘆中人》裏的漁翁、《問樵鬧府》裏的樵夫、《駱馬湖》裏的酒保、《打櫻桃》裏的秋水等。還有壹種是介乎方巾醜和茶衣醜之間的角色,像《連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這類角色屬於巾子醜。巾子醜說京白,有時穿長衫或箭衣,表演的風格比茶衣醜略為嚴謹壹些。另外還有彩旦,本是屬於旦角的範圍,可實際上是由醜角應工的。過去這壹行大多數是用男演員來演的,現在也有很多女演員來演了,不過用女演員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壹般旦角的假嗓。最後說壹下武醜,武醜還有壹個名稱叫開口跳。因為武醜這種行當除了擅長躥蹦跳躍以外,還要能夠善於念白。武醜的京白要念得口齒伶俐,清脆悅耳。像《連環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時遷等,這類的角色就叫開口跳。這樣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動作輕靈敏捷。性格詼諧、機智。這類角色多是俠客、義士,個別的狡猾險詐的人物,也有用武醜扮演的,不過為數很少。關於醜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觀點,必須徹底扭轉過來。醜,並不是醜惡的意思。從扮相來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靈是美的,比如新編的京劇《徐九經升官記》裏的徐九經,就是這樣壹個人物。

青 衣

青衣還有壹個名詞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戲例如《白蛇傳》最後的壹折《祭塔》,還有孫尚香聽說劉備的死訊,到江邊去哭祭的《祭江》,《二進宮》的李艷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蓮,《賀後罵殿》的賀後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這些戲基本上都是坐著唱,沒有什麽繁重的表演,是比較典型的、標準的青衣戲。當然有些青衣戲也是唱、念、做並重的,比如像《宇宙鋒》裏的趙艷容,《三擊掌》裏的王寶釧,《汾河灣》裏的柳迎春,《寶蓮燈》裏的王桂英等。這些雖然也是青衣戲,但是卻要求唱、念、做並重。從服裝上看,青衣穿青褶子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壹個名稱也叫青衫,簡稱衫子。有的青衣,雖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宮衣,不管穿什麽,除了蟒和宮衣是固定的式樣花色以外,壹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較素雅。在京戲裏,像《紅鬃烈馬》的王寶釧,《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灣》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竇娥,《五龍詐》(即《井臺會》)的李三娘,《二進宮》和《大保國》的李艷妃,《鍘美案》的秦香蓮,《宇宙鋒》的趙艷容,《別宮·祭江》的孫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蓮,《罵殿》的賀後,《法門寺》的宋巧姣,《浣紗記》的浣紗女等,都是屬於青衣範疇的角色。在舊社會,婦女的行動很不自由,封建禮法要求婦女目不斜視,笑不露齒,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穩重安祥,所以過去在舞臺上表演婦女壹般的正常姿態,不管坐著、站著,或走路都要求壹只手橫著,捂著胸口和肚子中間的壹塊,壹只手耷拉在身子旁邊,而且永遠要慢條斯理的,或坐,或走,經常要保持這樣壹種姿態。所以觀眾給青衣起了個俗名叫抱肚子旦、這個諢名還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類叫花旦。花旦的情況跟青衣正相反,從服裝上來說,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褲子,或者是短襖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長衣裳也是繡著色彩鮮艷的花樣。從年齡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從表演上來說,是以做工和說白為主。在說白上是以京白為主,當然也有說韻白的,可是說京白的比較多。人物性格壹般都比較活潑、開朗,動作也比較敏捷、伶俐。這是從總的方面來說花旦與青衣的區別。如果再細說壹下,花旦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較活潑、爽朗,舉止上也比較輕盈伶俐的青年婦女角色。這樣的角色,丫環比較多,例如《紅娘》裏的紅娘,《打櫻桃》裏的平心,《花田錯》裏的春蘭,《春草闖堂》裏的春草等,都由花旦來扮演,《紅鸞禧》裏的金玉奴,《得意緣》裏的狄雲鸞等角色,過去也由花旦來扮演,這是比較狹義的說法。廣義的花旦的範圍比較廣,壹般包括這麼幾種:壹種是閨門旦,原來是專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見長的壹種角色,比較典型的如《拾玉鐲》裏的孫玉姣,《櫃中緣》裏的劉玉蓮等。發展到後來有些角色的舉止雖然也比較穩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較註重,例如《鳳還巢》裏的程雪娥,《釵頭鳳》裏的唐蕙仙,《梅玉配》裏的蘇玉蓮,《二度梅》裏的陳杏元之類的角色,後來也劃到閨門旦範圍裏了。

閨門旦壹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較穩重的小家碧玉為多。閨門旦是可以念韻白的,而且大部分閨門旦都念韻白,像《拾玉鐲》裏的孫玉姣雖然是個小姑娘,是做工戲,她還是念韻白的。第二類是玩笑旦,顧名思義就是好打,好鬧,好說,好笑的壹種角色,這樣的角色,都出現在喜劇或鬧劇裏邊。她們以開玩笑,風趣,詼諧為表演持點。這樣的角色大部分跟醜角搭配,裏邊偶爾也有小生,但大多數是跟醜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較重做工,重說白,有的戲裏基本就沒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點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黃。比如《打面缸》、《小過年》、《小磨房》、《壹匹布》、《背娃入府》、《打鋼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竈王》、《打砂鍋》等,這樣的戲很多。還有壹些來自民間歌舞小戲,在載歌載舞當中,摻雜著壹些詼諧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風味很濃的民間小調,例如《小放牛》、《小上墳》、《打花鼓》之類,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劃入玩笑旦這壹類。第三類叫作潑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潑辣的角色,這樣的戲不太多。這種角色的性格比較鮮明,說話都是很鋒利的,舉止也比較放蕩不羈,也是以做工和說白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樓殺惜》的閻惜姣,《戰宛城》的鄒氏,《翠屏山》的潘巧雲,《武松殺嫂》的潘金蓮等,都屬於這類角色。潑辣旦裏有壹出最典型的戲,叫《巴駱和》(全部名《龍潭鮑駱》或《宏碧緣》),裏面有個巴九奶奶,這個人物性格是非常潑辣的,可以說是典型的潑辣旦。再有壹種角色叫刺殺旦,就是在戲裏扮演刺殺人的角色,這個名詞是從昆曲裏來的。昆曲裏有壹種刺殺旦,就是壹些婦女,為了復仇而刺殺仇人,扮演這樣壹些角色,表演起來情緒比較激烈,動作比較誇張,唱起來也比較緊張,所以專門有這麽壹個行當,叫刺殺旦。例如《相梁刺梁》裏的鄔飛霞,《貞娥刺虎》裏的費貞娥,就都是由刺殺旦來扮演的。可是京戲裏的刺殺旦不太壹樣,京戲裏的刺殺旦,壹般是指被刺殺的,像前邊說的《戰宛城》的鄒氏給張繡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雲是被楊雄、石秀殺死的,《武松殺嫂》的潘金蓮是被武松殺死的,《坐樓殺惜》的閻惜姣也是被宋江殺死的,類似這樣被人殺死的叫刺殺旦。反過來說那些刺殺人的角色,在京劇裏邊,由於她們大都是正派的婦女,而且是為了復仇而刺殺仇人,所以在京戲裏就都由青衣來應工。例如《審頭刺湯》的雪艷把湯勤給刺死了,在程派名劇《青霜劍》裏申雪貞為了復仇,殺死了仇人。像這樣的壹些角色都是由青衣來扮演的,所以京戲裏的刺殺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殺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劃壹行當,而被刺殺的基本上又和潑辣旦說在壹起,所以在京戲裏潑辣旦和刺殺旦的區別就不大了,壹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裏,除去青衣和花旦兩大門類,還有壹種小旦,本來可以附在花旦裏,可是因為和花旦還不大壹樣,所以單列出壹類。小旦在京戲裏,現在還沒有壹種特殊的行當來應工。,所謂小旦,就是扮演壹些年輕的小女孩的角色。壹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來扮演。如果真找個小女孩來,恐怕也演不了。另外從形象上看,也不見得合適,因為這些小女孩雖然是配色;可始還有些戲,例如《禦碑亭》裏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裏的迎兒以及其他戲裏壹些扮演丫環的角色。妳說他沒戲吧,又有點戲,真正的戲也不多,用小孩來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沒有必要。所以逐漸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說的貼且,也就是二路旦合並在壹起了。在京劇裏從前曾經有過小旦的名稱,現在沒有了,前面在介紹漢劇行當的時候說過貼旦,過去有壹段時間,京劇的小旦和貼旦是分開的,我們看從前的〈戲考〉(舊式劇本)裏邊,還常常把小旦和貼旦作為行當的提示專門標註出來:這個角色是由貼扮演的,那個角色是由小旦來扮演的。現在小旦和貼都由次要的壹般旦角來應工,就不再另外設壹種行當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劇旦行裏的壹個重要的行當,因為單純的唱工戲,或者單純的做工戲,在反映生活的時候壹般總是比較單調的。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社會的發展,社會生活越來越豐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動,也越來越復雜了,所以在舞臺上表現的形式就要求多種多樣,對演員的要求也希望他們多知多能。根據這樣壹個客觀需要,所以自然產生了花衫這樣壹個行當。花衫的名稱大約出現於20年代。原來在京劇的傳統裏只有青衣和花旦,沒有花衫這個名稱,這個名稱是後來才有的。當然在以前有壹些京劇老前輩,例如有壹個叫余紫雲的,他是著名京劇老生余叔巖的父親。他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就已經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從余紫雲開始他就覺得專演青衣或專演花旦太單調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兩種戲都演。這樣壹演,群眾很歡迎。可是余紫雲還沒有創出花衫的行當來,因為他演的還是比較少,這個行當創始人是王瑤卿。王瑤卿在京劇史上是很有貢獻的。他有壹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自己學問非常淵博,業務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藝術家,而且是個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像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都跟他學過戲,向他請教過,所以這個人在京劇歷史上,尤其旦角歷史上,是非常有聲望,立過很大功勛的。王瑤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藝術必須擴大表現範圍,豐富充實,增強表現能力。所以在他的舞臺實踐當中,就把青衣沈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伶俐的表演,以至於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種不同的表演藝術,都捏在壹塊熔為壹爐,創作出壹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行。換句話說,他創造的每壹個角色,在表演的時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這樣就大大擴展了旦行的表演範疇。由於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為壹爐,青衣從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給它起了壹個新的名詞叫花衫。花衫這個名詞壹出來以後,馬上就風行開來。所以從20年代以後,當時的報紙上、廣告上不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類的名詞,“著名花衫”這個名詞也出現了,也就是說給旦角增加了壹個行當。從這以後,四大名旦在這個基礎上又不斷地發展。四大名旦新編演出劇目,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屬於花衫的範疇。他們演的劇目很少有單純以唱工或做工為主的劇目,每個新戲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個方面來滿足觀眾的欣賞要求。例如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廉錦楓》、《花木蘭》、《太真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