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奶牛場的管理制度
奶牛場的操作規範是牧場生產正規化的重要保證,是達到生產程序化、工作制度的主要約束形式,是落實安全生產和科學飼養管理的具體措施。各種規範要結合奶牛場的實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來綜合形成制度。對於制度中的難點和熱點,要統壹認識,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解決。在制定規範時,要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由少到多,由簡到繁,並隨生產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
奶牛場的主要操作規程有:
(1)泌乳牛飼養工的操作規程。包括飼餵方式;用具清潔處理方法;幹乳方法;幹乳牛的飼養;奶牛活動區的清理;奶牛的調教和刨刷。
(2)後備牛飼養工的操作規程。包括犢牛的護理;哺餵乳汁、補飼、斷奶;育成牛的飼餵管理;牛舍的清掃和日常管理措施。
(3)產房飼養工的操作規程。包括幹乳牛的飼養及產前產後護理;新生牛的飼養;產房消毒;犢牛的接生及護理;哺餵初乳及常乳的方法,牛房清掃,牛床墊料的添加等。
(4)擠奶工的操作規程。包括異常奶的鑒定及處理;擠奶的全部操作及清洗;壹般乳腺的處理;擠奶機簡單故障的排除。
(5)飼料工的操作規程。其中應含飼料加工的要求;飼料初步質檢;分發、運送飼料的辦法;飼料保管、交接、使用的方法。
(6)防疫衛生的操作規程。包括消毒液的選定、配制;外來人員、牛舍及場內的消毒方法;死亡牛的處理、患流行病牛及傳染病牛的處理;有疫情時的消毒。
(7)機修工的操作規程。場內電器、機器及其他設備的保養和維修;安全防護的實施及改進。
對各項操作內容要根據本場勞動生產力、條件、設備和生產計劃要求等制定,並配備相應的表格記載。為保證這些規程的實施,要建立匯報、檢查、監督、處罰等制度,以促使各項工作操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