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凈利潤雙下滑,小米汽車還能如約而至嗎?
“1TB存儲的紅米只賣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發布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用真誠的態度,以及低到離譜的價格公布了紅米Note 12 Turbo的售價。
場下的觀眾好像是習慣這種發布會,臉上並沒有露出太激動的表情,只當做是看了壹場傳統節日。相比於性價比極高、銷量飄紅的紅米新款手機,看客們更期待的、更關註的是小米汽車。
神秘面紗被揭開?
距離雷軍宣布親自下場造車,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兩年之久,小米汽車現在的進度怎麽樣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並且跑起來?
近日,有個數碼博主在某平臺上曝光了關於相關配置和售價信息,還有壹組疑似新車的實拍路透圖,圖中的新車沒有偽裝覆蓋,但是和之前曝光過的渲染圖不大相同。
不過,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轉發了該條信息,並辟謠稱:如果據說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說,什麽據說、傳說、聽說、我有個朋友、我有個親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網友們也發現了不對勁,仔細查看並確認之後,發現實拍中的新車其實是大運集團旗下還未量產的遠航Y6,並不是小米之前路測的新車。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網友曝光過小米冬季路測的照片,說明小米汽車的推進速度還不錯。再加上雷軍還表示過,小米造車進展超過預期,目前已經完成了冬季測試,以及明年上半年量產,並將爭取在15年至20年進入世界前五。
俗話說得好“好飯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對出車時間是否太晚的質疑,雷軍認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任何時間都不晚。
沈沒成本不斷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場瞬息萬變,很多新勢力前輩入局之前都是那麽地意氣風發,但是入局之後卻寸步難行,最終只能遺憾退場。雷軍如今能保持樂觀態度,是因為手頭上資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機在數碼市場上受挫,小米汽車還能如約而至嗎?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報,從數據上看,其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智能手機和IoT兩項主營業務表現都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手機業務方面,出貨量下滑得非常嚴重。
這麽壹看,這份小米財報幾乎都是壞消息,沒有壹點是能鼓舞員工士氣的。那麽問題來了,小米如今虧損嚴重,會不會影響到小米汽車的進度呢?
答案是不會影響,小米集團方面表示:汽車業務進展順利,維持2024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標不變。與此前雷軍的說法壹致。
盡管未來市場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有許多事情是小米無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籌碼投入汽車業務是沒有錯的,有著確保按時量產的決心。
根據2022年的財報顯示,小米集團在汽車業務上的研發就投入了31億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動駕駛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投入,例如芯片、傳感器等方面的投入***計20億元,這麽計算下來,小米集團這兩年在造車方面的投入超過了50億元。
對比去年“蔚小理”108.4億元、52.1億元、67.8億元的研發投入,作為新手玩家的小米(31億元),其投入研發的資金並不算少,並且投入的資金還在持續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車剛成立的時候,其團隊只有17人,到了2022就達到了2300人。
同時小米招聘官網目前正在北京、上海兩地大量招聘汽車業務員工,職能包括研發、市場等方面,崗位數量超過400個,後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廠完成,參與造車的人數將達到壹個恐怖的數字,其投入將翻幾番。
當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資金都有回報的,雖然現在不明顯,卻為以後打下了紮實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車用壹段視頻展示了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視頻中壹輛經過改裝,並加裝了小米自動駕駛測試的車輛,順利完成了無保護左轉、自動掉頭、多車道路口左轉、環島繞行、自動泊車等***計30個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從視頻來看,小米所展示出來的自動駕駛成績已經能達到了L2++級,雖然對於競爭對手來講,做到這個程度的自動駕駛級別的難度不大,但對於小米這家數碼企業來講,在技術上提升了壹個層次,如果後續能應用在首款車型上,那麽在市場上將增加競爭力。
上文提到,雷軍親自參加了小米汽車的冬測,其重視程度可見壹斑。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小米汽車在動力電池方面有了新的進展。
此前,小米集團投資了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和贛鋒鋰業,盡管這三家電池廠商並不算是行業龍頭,但勝在它們的電池性價比高,同時小米在投資之後,不僅可以降低整車的成本,還能從中學習到制造電池的技術,將電池這條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為“寧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團還跟芯片獨角獸黑芝麻智能、芯片設計公司慷智集成、鋰離子電池材料商法恩賚特、禾賽科技等企業有著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創新航等電池廠家,小米集團已經涉及了自動駕駛芯片、動力電池、原材料等各個領域,除了制造廠之外,小米汽車的整車生態鏈幾乎完成了,相當於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產品鏈。
上壹家擁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車品牌,已經在市場上賺的盆滿缽滿了,它就是比亞迪;而小米汽車就是想通過垂直整合模式,減少整車的成本,縮短虧損周期,將自身的壓力降低。
解決了供應鏈和技術問題,之後就渠道問題了,對於小米來講,渠道的建設是最省心的,有了華為的智選做前車之鑒,遍布全國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車以後最強的武器。
此前盧偉冰表示過,小米的目標是在2024年年底前開出4萬家小米之家,並加開更多大店以便承載汽車銷售服務。對比友商華為給問界提供試駕服務的600家門店,以及被吉利收購的魅族,也就不過建設壹千家汽車體驗店的目標,這足以看出小米汽車的野心。
小米穩了嗎?
擁有了配套生產鏈、全國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車就穩了嗎?
當然沒有,小米汽車並沒有像百度那樣選擇與車企,而是選擇建設工廠。雖然小米汽車的壹期工廠即將在今年6月份竣工,並且能順利進行量產,但是目前小米汽車還沒有搞定造車資質。
強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車市場站穩腳跟才能擁有造車資質,而上壹家出道就自己建廠制造的威馬已經接近倒閉,這種全資模式造車,無疑成了小米汽車的負向拖拽,讓未來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風險,但如果成功,收益卻比風險大,這就是雷軍造車的魄力所在,敢於冒險。
其次是價格問題,眾所周知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粉絲群體的消費水平並不高,小米汽車的定價過高,那就無法得到這些粉絲的支持,很難復制小米手機的輝煌。
另外,市場的競爭很殘酷,使得汽車品牌更新產品的速度變得“內卷”起來,如果小米汽車的第壹款汽車的配置按照前兩年的標準來安裝的話,那麽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下降。
編輯總結
回想幾年前,造車新勢力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投資者無比大方,然後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有了前車之鑒,投資者面對跨界造車變得小心謹慎,並且“吝嗇”起來。
對於小米汽車來講,這不是最好的造車時代,但卻能讓小米汽車生存下來的時代,有了諸多前輩的造車經驗,小米汽車能從中借鑒,可以少走了很多彎路,例如怎麽解決造車帶來的盈利失衡、售後和維修冗余等問題,這樣子發展起來能順利很多。
對於小米集團而言,手機業務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今年能否成為業績轉折點還不好說,畢竟如今手機市場的大環境很難好轉,如果小米汽車能如約而至,並且能兌現雷軍傳遞給內部的積極信息,那麽小米汽車將成為壹束光,照亮小米集團前路的黑暗,讓投資者和員工重拾信心。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EV智行,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