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和“皇太子”有什麽區別?
“皇太子”和“太子”的區別:
1、使用範圍不同:
“太子”壹詞的範圍較廣,它既可以指皇位繼承人,還可以指王位繼承人;而帝制誕生後,即產生“皇太子”壹詞,僅指皇位繼承人。
“皇太子”可以簡稱為“太子”。諸侯王的儲君在秦始皇稱帝之前,都可以稱為太子,但其後只能稱為“世子”。
而像“哪咤三太子”這樣的太子稱謂,只是古代民間對帝王之子的壹種泛稱,不是真正的太子。類似明清時期皇帝的子嗣叫王爺壹樣,事實上不是皇帝所有的子嗣都被封王,但還是叫他們為王爺。
2、第壹位人物不同:
中國第壹位太子是商朝的太丁,而第壹位皇太子則是秦朝的嬴胡亥。
擴展資料:
周時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或稱太子,或稱世子,並無統壹標準,秦朝國祚短,未立太子,漢代稱皇太子,金、元時,皇帝之庶子亦稱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術,清代自康熙以後,實行秘密立儲制度,沒有冊立太子。
太子的地位僅次於皇帝,所居稱東宮,並擁有自己的、類似於朝廷的官僚系統,如太子詹事,太子衛率等;需要強調的是,太子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身份,而是需要通過“冊立”,才能取得太子身份。
類似的授予封號,依受封者與皇帝關系的不同,還有皇太弟、皇太孫(皇長孫)、皇太叔。而歐洲君主的正式繼承人壹般譯作“王儲”或“皇儲”。
不過,由於我國大部分朝代實行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度,因此,皇帝的嫡長子或者事實上的嫡長子很多時候會被臣民默認為太子。
百度百科-太子
百度百科-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