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根據人的死亡狀態來判斷人的死亡時間?
根據人的死亡狀態來判斷人的死亡時間的方法有:
傳統上,推斷早死時間的客觀依據主要是屍體僵硬、屍斑、屍溫、環境溫度、屍體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使用麻醉劑、胃內容物消化程度、生長變化等屍體現象屍體周圍的植物法則。屍僵通常在死亡後1-3小時開始,首先出現在面部和眼部肌肉,然後蔓延到軀幹的上下肢。
12小時後,屍體僵硬。屍體開始緩解約6個小時,身體恢復柔軟。屍斑的出現也有壹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由於自身的重力,血液落在身體底部的血管上。那裏的皮膚呈現紫紅色斑點,就像瓶底的紅酒。這是屍檢點。
屍檢最遲出現在死亡後4-10小時內。它的顏色持續很長時間。如果壹個人死後仰臥,屍體上的斑點應該在他的背上。如果在屍體的前面發現了屍體的斑點,說明屍體已經被移動了。
擴展資料:
如今又增加了壹個判斷死亡時間的新方法,叫做眼球化學法,是由美國的內科醫師約翰·科發現的,他視察到人在死亡之後,屍體內紅細胞會不斷有規律的破裂。
紅細胞內的鉀離子會不斷的有規律的進入眼玻璃體液,據此人們完全可以準確判斷出死亡時間。因為這種方法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所以測得的死亡時間比較精確。
對於晚期屍體現象,如高度腐敗和完全白骨化的屍體,法醫或是根據屍體上昆蟲的發育狀況,或是根據埋屍周圍土壤結構和成分的細微變化,或是根據屍體的軟組織液化和白骨化程度。
或是運用高科技手段,如運用熒光反映的方法將新鋸斷的骨段置於紫外光下檢驗、應用電子顯微鏡檢查等方法來推斷遺骨的埋藏時間,從而推測死者的死亡時間。
百度百科—死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