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時間,地點,內容
法律分析:中國***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中***十八屆三中全會),於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
內容:2013年11月12日中國***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議中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體制改革要點:
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5]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政治體制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5]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5]
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文化體制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社會體制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5]
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生態文明體制
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和國憲法》 第壹條 中華人民***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