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市場是啥時候衰落的
上世紀80年代文革結束迎來行業復蘇,從78年開始醞釀到84年展開第壹波熱潮集郵人數發展到近600萬人,80年代未郵政加量行情結束,進入90年代開放個體戶經營郵票,央行降息熱錢湧入很快發動了第二波行情,91年直接以關閉月壇郵市進行了急剎車,92年附近的天量發行郵票至今還是編年裏少有的低價區,之後的改革開放百姓收入增長,到97香港回歸,全球熱錢湧入,郵市也發動了第三波行情,伴隨股市的過山車,這波行情也是急速上漲轉為急速隕落,據說最高郵人達3000萬人,這壹次的沖高殺,殺傷力巨大大量郵民虧損後黯然離場,也留下了編年郵票發行的最大量記錄,郵政也開始了漫長減量歷程,從平均3000萬套,壹路減到了2006年的平均800萬套,未能在啟動大行情,集郵人數快速減少,網絡、電話的發展,寄信量減少,郵局背地裏限制郵票使用,集郵人數下降90%以上,經1996、2000、2002、2004、2006年五次銷毀郵票,2007之後開始適當加量後市場慢慢復蘇,直到2013年電子板崛起,普通人不懂郵票也可以投資郵票了,郵市第四次強勢崛起。曾經打折的03小板,從十幾元漲上了近萬元,四輪虎大板更是漲上了十萬。如此瘋狂下2017年國家清整辦壹刀切關停了所有電子盤,大部分品種從天堂重回了地獄,有品種從2000元經五年跌回了2元又回到了面值打半價的地步。郵政也又開始了減量的又壹個輪回,至2021年發行量大部分都又低於2006年的800萬,套票已經低到了660萬,小型張已經標配700萬以下,有599萬小型張也進入了打折區間,然而壹刀切的關停拖了五年,拿郵票寄包裹就要看郵政的臉色,而且帖票的包裹,收件人收不到郵票,小孩子基本沒有人能拿到蓋銷郵票,集郵人數衰減到不足200萬了吧,集郵人群嚴重斷檔,市場堪憂。但同樣的現在的郵市也是市場最大黃金坑,這是國家政策、郵政集團、郵民、郵商們合力砸出來的黃金坑,遙想曾經的3000萬隊伍,如果再回來這600萬發行量的郵票人手壹套都分不到。下壹個輝煌時刻在醞釀中。郵市真的會永遠衰落下去嗎,讓時間來驗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