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傷不下火線下壹句是什麽?
輕傷不下火線下壹句如下所示:
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進醫院。
生動的形容某人的工作精神,然而這種精神並不是人們所能接受的那樣完美,例如某人強忍身體的不適工作,而釀成大錯。
但是要註意“帶病堅持工作”是不是天然地就體現著壹種愛崗敬業的精神而必然需要我們大力弘揚。
誠然,在戰爭年代,在抗洪搶險、抗擊非典等特殊時期,我們絕對需要這樣壹種精神和與之相伴隨的犧牲自我奉獻社會的個人付出,這種付出由於其對特殊時期的特殊貢獻,而應當被大力弘揚和倡導,這是沒有什麽可爭議的事情。
然而,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上述發生的這壹事件就提醒人們需要考慮:帶病堅持工作由於其結果的不確定性。
在企業利益(員工上崗所做的工作)與員工利益(身體狀況)發生矛盾時,我們應選擇短期利益還是長期利益。如果我們以帶病工作員工為楷模,其本身是否沒有體現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沒有體現對企業長遠利益的負責態度,並進而,是否是在弘揚壹種並不科學的價值觀。
擴展資料?
輕傷不下火線的創作背景:
最早出現在國產戰爭電影,表意是指受了壹點小傷絕不從前沿陣地上撤下,擴展意義是指受了壹點傷也絕不放棄在壹線工作的機會。就是在戰場上,不怕流血犧牲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壹點小問題不能成為離開崗位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