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的人物生平
1876年(清光緒二年 丙子)1歲 3月12日,生於湖南省鳳凰縣。乳名師曾,名衡恪,後以字行,號朽道人,又號槐堂。祖父陳寶箴,清末維新派著名人物,官至兵部侍郎,湖南巡撫。父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清進士,官至吏部主事,著名詩人。
1880年(清光緒六年 庚辰)5歲 祖父陳寶箴遷官,全家由湖南長沙遷至河南河北道。生母羅氏病逝。 1883年(清光緒九年 癸未)8歲 全家隨陳寶箴遷官至杭州。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 丙戌)11歲 陳寶箴罷官,全家復居長沙。隨尹和伯(金陽)入門學畫。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 甲午)19歲 陳寶箴任湖北布政使,遷居武昌。從周大烈、範仲霖習詩文、法書。冬,與範肯堂之女成親。 1895年(清光緒二十壹年 乙未)20歲 長子封可生。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戊戌)23歲 戊戌變法失敗,陳寶箴、陳三立被革職。陳三立攜家定居南京。陳師曾考取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辛醜)26歲 轉至上海法國教會學校學習外語。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壬寅)27歲 與二弟寅恪同赴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後入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博物學。 1910年(清宣統二年 庚戌)35歲 歸國。先就職於江西教育廳,不久轉赴江蘇南通師範學校任教。從吳昌碩學畫。 1912年(民國元年 壬子)37歲 翻譯《歐西畫界最近之狀況》。 1913年(民國二年 癸醜)38歲 應聘於湖南長沙第壹師範學校。同年秋赴北京任教育部編審,兼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博物教員。 1916年(民國五年 丙辰)41歲 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手工圖畫專修科國畫教員。 1917年(民國六年 丁巳)42歲 結識齊白石。 1918年(民國七年 戊午)43歲 應聘為北大畫法研究會中國畫導師。 1919年(民國八年 己未)44歲 在北京的多所美術專門學校任國畫教授。 1920年(民國九年 庚申)45歲 與周肇祥等發起“中國畫學研究會”。在《繪畫雜誌》發表《清代山水畫之派別》、《清代花卉畫之派別》、《中國人物畫之變遷》等文。《陳朽畫冊》出版。 1921年(民國十年 辛酉)46歲 發表《文人畫之價值》。《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出版。 1922年(民國十壹年 壬戌)47歲 應日本畫家之邀赴日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 1923年(民國十二年 癸亥)48歲 9月17日,病逝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