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介紹壹下河南永城市

介紹壹下河南永城市

這裏,曾留下人類早期文明蹣跚的腳步,豐富的古文物遺存,記載著龍山文化壹個重要發展時期神秘的斷層。

這裏是漢興之地。漢高祖劉邦在此揮劍斷蛇,揭竿而起,逐鹿中原,建立起400年漢室江山。

這裏是能源之都。永煤集團、神火集團、裕東電廠三大航母級企業集團坐落境內,龍騰虎躍,成為華東工業重要的能源後方。

這裏是面粉之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黃淮沖積平原壹望無際的肥沃土壤,使這裏成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2005年,這裏又以規模龐大的現代面粉加工業贏得了“中國面粉城”的榮譽。

這裏是生態之城。是河南省首家生態市建設試點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認定。

這裏,就是位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匯處壹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河南省永城市

永城市位於河南省最東部,處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匯處,永城被稱為河南省的東大門,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永城市歷史悠久,氣候宜人,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河南省東引西進戰略的橋頭堡城市,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重要組成城市,河南省三點壹線旅遊城市,河南省生態建設市,河南省衛生城市。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壹,華東工業的能源後方。境內有200多家面粉企業,也是國家唯壹授予“中國面粉城”稱號的城市,永城擁有兩家中國500強企業-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和神火集團、是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永城市分別入圍2005、2006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和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部六省中小城市第11位。永城總面積為2068平方公裏,現有人口150萬人。

歷史沿革

永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永城王油坊文化遺址表明永城的文明史距今有4000多年。造律臺蕭何制定《漢律》,成為統制天下的法典。 境內有國家4A級“芒碭山文物旅遊區”,陳勝墓、孔子避雨處、劉邦斬蛇處、郭塔、張飛寨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尤其是西漢大型王室陵墓群,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宛如地下宮殿,是目前世界上同時期最大的石室陵墓。洞內壁畫“四神雲氣圖”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級別最高的壁畫。 秦 時 期: 於此設、治“建成縣”、“酂縣”、“芒縣”。 西 漢 時 期: 於此設、治“敬丘縣”,“酂縣”。 東 漢 時 期 : 於此地改置更名為設、治“臨睢縣”。 隋 (610年): 於此改置更名為“永城縣”。 金元(1221年): 升為州,元至久二年(1265年)復降為縣。 1945年 2月: 於此地改置更名為“雪渦縣”、“雪楓縣”。 1949年 3月: 復名“永城縣”。 1996年10月 : 國務院撤銷永城縣設立省直管“永城市”。(見《國務院公報》96年10月刊。)

⑴. “永城”的來歷: 因縣城屢遭水擊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遠為城之意。 (《永城縣誌》)

⑵.“建成縣”: 秦置,故城位置在今永城東北35裏陳集鄉劉寨,隋城系依漢芒縣舊址,今地面尚存東北城角,高於地表0.5米。《永城縣文物簡介》1981年永城縣文管會編著。《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學社出版)亦將該城標於永城縣東南。

⑶.“芒縣”: 秦置,地處今永城東北35裏芒山、陳集壹帶。

⑷.“敬丘縣”: 漢初置敬丘縣,東漢改為太丘縣,晉縣廢城存。地處今永城西北。

⑸.“酂縣”: 秦置,地處今永城酂城壹帶。 永城地理編輯本段  永城處在東經115°58′~116°39′,北緯33°42′~34°18′之間,平均海拔33米。市境的北、東、南及西南部分別與安徽省的碭山縣、蕭縣、濉溪縣、渦陽縣、亳州市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河南省的夏邑縣緣連。沱河穿過西城區的北部和東城區的南部,芒碭山位於北部的芒山鎮境內,主峰海拔高度159米。311國道從中部東西貫穿境內,連霍高速公路從北部東西貫穿境內。全境近似橢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平均海拔31.9米,除西北有方圓16平方公裏的芒碭山群外,大部分為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30C。 行政區劃編輯本段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城市現轄11個鎮、18個鄉,744個行政村,3706個自然村。所屬鄉鎮有:演集鎮、城關鎮、 芒山鎮、高莊鎮、酂城鎮、裴橋鎮、馬橋鎮、薛湖鎮、蔣口鎮、陳集鎮、十八裏鎮、城廂鄉、候嶺鄉、黃口鄉、新橋鄉、雙橋鄉、王集鄉、李寨鄉、臥龍鄉、龍崗鄉、馬牧鄉、酂陽鄉、太丘鄉、順和鄉、條河鄉、劉河鄉、陳官莊鄉、苗橋鄉、茴村鄉。

鄉鎮簡介

城關鎮

位於永城西城區,總面積14.2平方千米,總人口10萬人。鎮政府駐利民居委會。

2002年底,轄18個居委會(解放、塔東、塔西、嶽山、中山、健康、人民、淮海、紅旗、紅學、勝利、西南、永和、花園、雪楓、利民、東方、白洋)、8個村(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南園、大營、馬崗、董橋),41個村民組,22個自然村。

演集鎮

位於永城市東城區,面積59.8平方千米,總人口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萬人。鎮政府駐演集村。

2002年底,轄8個居委會(車站、百花、永興、沱濱、文化、菊花、月季、歐亞)、26個村(演集、黃莊、豆樓、胡閣、謝樓、曹樓、張大莊、陸樓、李樓、時莊、代王樓、關莊、李林、劉樓、劉莊、韓寨、梁油坊、天齊、朱小莊、丁樓、豐莊、武莊、胡樓、張樓、郭樓、李莊),250個村民組,210個自然村。

高莊鎮

位於永城市東部。總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5.5萬人。鎮政府駐高莊村。

2002年底,轄31個村(高莊、程元、曹莊、王莊、陳莊、王樓、大廠、車集、賈莊、韓莊、郭寨、申樓、閆瓦房、坡裏、黃李、謝莊、謝店、蔣窪、冀莊、前張、大張、孫樓、單莊、郭莊、黃屠、葛店、高臺、邵莊、洪樓、周莊、練莊),271個村民組,154個自然村。

陳集鎮

鎮政府駐陳集村。2002年底,轄34個村(陳集、郭莊、劉寨、雙樓、代井、大朱莊、東風、孟寨、丁西、丁東、侯莊、張莫莊、張王莊、劉樓、望莊、豆油坊、大陳莊、賈莊、張莊、王善莊、劉河、朱寨、胡井、趙樓、花園、李古洞、馬古洞、漢陳、香莊、高廟、蘆莊、松元、練油坊、練樓、姚樓、道南),307個村民組,169個自然村。

薛湖鎮

鎮政府駐薛南村。2002年底,轄35個村(薛南、曹大莊、薛北、朱坑、金頂、崔廟、康廟、陳小廟、徐營、侯樓、洪路口、聶廟、丁廟、程大莊、陳寨、董閣、宋樓、王橋、周閣、黃營、豆樓、聶四樓、董莊、班寨、李草樓、李莊、張七樓、洪寨、宋河、劉家廟、張白元、聶寨、候寺、陳樓、付樓),313個村民組,139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灤湖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薛湖鎮管轄。

芒山鎮

位於永城市北部。總面積71平方千米,人口5.3萬。鎮政府駐雨亭村。

2002年底,轄26個村(山城、前堯、後堯、僖山、夏莊、雨亭、磨山、周橋、張莊、柿元、馬山、陶山、劉廠、關莊、朱廠、松元、大莊、劉莊、彭廠、鄭樓、丁樓、趙樓、姜樓、陳樓、種莊、周莊),211個村民組,98個自然村。

蔣口鎮

鎮政府駐蔣南村。2002年底,轄33個村(蔣北、蔣南、張廟、趙莊、崔油坊、凡集、北李樓、後板橋、四口樓、張菜園、常灣、前板橋、西李樓、張窪、葛窪、蔣型坊、喬樓、車樓、張集、謝莊、南李樓、王莊、謝集、九千米、陳樓、北李莊、田水井、秦灣、張梨園、劉集、仟佛、洪樓、劉莊),282個村民組,170個自然村。

酂城鎮

位於永城市西部。總面積70.6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政府駐酂東村。

2002年底,轄33個村(酂東、王莊、雙樓、龔莊、喬集、張莊、中樓、王樓、薛莊、宋莊、肖閣、菊莊、王寨、夏三樓、劉莊、袁莊、酂西、酂南、夏莊、侯寨、花園、丁閣、張樓、柏元、姑庵、丁橋、曹莊、五裏、卞莊、馬六、李集、肖樓、胡樓),284個村民組,146個自然村。

裴橋鎮

位於永城市西南部。總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5.6萬。鎮政府駐裴橋村。

2002年底,轄29個村(裴橋、任樓、王閣、孫母莊、朱莊、胡小寨、和順、田樓、張店、前老家、李閣、梁堰、程莊、劉井、夏平樓、夏橋、周閣、崔莊、蘇樓、邵莊、楊樓、鹽店、蘇溝、書案、劉莊、萬樓、黃樓、喬莊、趙樓),243個村民組,185個自然村。

馬橋鎮

鎮政府駐馬北村。2002年底,轄30個村(馬北、鄭莊、洪寺、何莊、閻廟、梅廟、馬南、龐樓、陳莊、陳灣、小蘇莊、田樓、龐莊埠、劉樓、沈樓、侯寨、王橋、孫莊、同溝、馬彭、常集、武莊、王莊、朱莊、洪溝、唐莊、李莊、鐵塔、菜園、果園),289個村民組,196個自然村。

十八裏鎮

鎮政府駐十八裏村。2002年底,轄19個村(十八裏、曹莊、祝莊、成樓、單閣、彭樓、陳樓、孫元、劉崗、七裏店、郭李莊、三座樓、王雙樓、十裏廟、柘樹、望堂、李窯、大李莊、陳土樓),131個村民組,67個自然村。

城廂鄉

鄉政府駐戚莊村。2002年底,轄19個村(戚莊、北郝、劉崗、韓莊、高余莊、李林、張樓、程樓、王樓、高玉樓、南郝、李莊、八裏廟、馮寨、張莊、張大莊、洪崗、任樓、八裏廟?),203個村民組,131個自然村。

候嶺鄉

位於永城新市區南部,新城工業開發園區坐落境內。人口5.1萬人。鄉政府駐十八裏村。

2002年底,轄28個村(侯嶺、方莊、程營、孟莊、張井、柏山、李口、施莊、蔡元、高樓、韓二莊、孫莊、大王莊、草廟、陳莊、亓莊、鐘莊、呼東、呼中、呼西、二十裏、十八裏、謝樓、酒店、蔣閣、化莊、任湖、解莊),233個村民組,138個自然村。

茴村鄉

鄉政府駐東街村。2002年底,轄24個村(東街、南街、西街、張石橋、劉營、苗閣、代莊、鄧莊、盛營、楊莊、汪莊、嶽廟、譚橋、苗莊、位老家、李樓、劉元、翟莊、呂店、楊套樓、老閻樓、韓樓、崔莊、張大樓),235個村民組,104個自然村。

苗橋鄉

位於永城最東部。總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鄉政府駐張樓村。

2002年底,轄20個村(新莊、梁海、水寨、陳大莊、周集、湯廟、苗北、曹樓、張樓、高樓、屈莊、苗南、李黑樓、韓閣、楊樓、武廟、黃土樓、花園、藥店、黃樓),156個村民組,86個自然村。

劉河鄉

鄉政府駐劉河村。2002年底,轄27個村(劉河、訾樓、竹元、棘古同、王樓、尹樓、楊各子、郭窪、竇石橋、大秦集、王集、豆官坑、丁廟、萬善庵、李莊、劉集、位莊、朱樓、倪閣、孫廠、孟集、姜莊、祖樓、劉小堯、武樓、周莊、謝樓),234個村民組,198個自然村。

灤湖鄉(已經撤銷)

鄉政府駐李井村。2002年底,轄16個村(李井、郭長莊、張大莊、張路口、張營、閻莊、張樓、朱莊、余樓、郭樓、劉松元、練樓、代河、吳瓦房、單河、李樓),133個村民組,67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灤湖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薛湖鎮管轄。

條河鄉

鄉政府駐李樓村。2002年底,轄27個村(李樓、排集、肖莊、馮莊、王石莊、種寨、鄭樓、祝莊、吳營、侯庵、宗樓、李各、翟營、王山、堤灣、王廟、水庫、東侯廟、西侯廟、賈窪、徐山、條河、邵山、魚山、李雙樓、邸樓、郭集),227個村民組,87個自然村。

順和鄉

鄉政府駐東街村。2002年底,轄29個村(東街、西街、高新莊、高雙廟、張莊、趙莊埠、夏樓、呂小樓、玉皇、豐沃、李大莊、蔡小街、蔡莊、後六子、梁莊、朱莊、房集、韓莊、王莊、高平房、蔣大莊、劉木匠莊、高口、姬莊、趙窪、趙營、劉古同、趙路口、洪菜園),245個村民組,145個自然村。

太丘鄉

鄉政府駐太丘村。2002年底,轄20個村(太丘、劉樓、崔樓、齊閣、後韓莊、邱廟、洪莊、吳圩、張牌坊、曹廟、杜莊、黃橋、洪小樓、丁莊、萬廟、胡小廠、石莊、石槽、許河、六灣),194個村民組,97個自然村。

酂陽鄉

鄉政府駐酂北村。2002年底,轄30個村(酂南、酂北、酂西、常莊、盛樓、吳莊、母閣、牌坊、喬霍樓、凡莊、宋莊、喬樓、崔莊、練樓、代營、陳閣、李莊、楊莊、翟樓、馬樓、張線莊、六灣、陳樓、王樓、柳元、蔡集、孟橋、油坊、劉莊、黃盆廠),225個村民組,112個自然村。

馬牧鄉

鄉政府駐馬牧村。2002年底,轄30個村(馬牧、桑李莊、東霍、兩口、喬樓、趙莊、西霍、鄭西、丁寨、榮莊、丁老家、候窪、南董樓、程閣、歧麥、丁大莊、蔔南、丁三樓、鄭寨、西董樓、棠林、霍土樓、付小樓、五子樓、鄭東、丁路口、蔔北、王莊、馬莊、宋王莊),233個村民組,109個自然村。

龍崗鄉

鄉政府駐龍崗村。2002年底,轄28個村(龍崗、唐莊、賀莊、徐樓、華佗、王樓、魏莊、孔灣、楊樓、秦樓、白元、蔡樓、馬閣、屈莊、陳古同、孫樓、韓莊、位樓、王石欄、張集、米莊、天齊、孟樓、王閣、楚莊、楊莊、孟李樓、田樓),306個村民組,164個自然村。

臥龍鄉

鄉政府駐洪福村。2002年底,轄22個村(洪福、黃莊、潘老家、潘雙廟、高胡樓、李莊、位橋、潘橋、楊大莊、丁樓、渾河、潘樓、王莊、劉園、余莊、劉樓、王元、伊莊、石橋、王行、宗橋、夏朱元),192個村民組,113個自然村。

雙橋鄉

鄉政府駐雙橋村。2002年底,轄25個村(雙橋、王店、李林、楊崗、王香樓、堿荒、李珍莊、賀孫樓、魏窪、桑樓、孫瓦房、劉閣、大位莊、何樓、孫樓、張閣、王爐營、小王莊、湯樓、曹溝寺、鄧樓、張橋、徐莊、喬窪、趙窪),225個村民組,125個自然村。

王集鄉

鄉政府駐王集村。2002年底,轄17個村(王集、崔營、余莊、莊樓、李嶽樓、任樓、李溝、喬樓、郭莊、曹莊、凡營、閆莊、郭橋、八口樓、劉老家、蔡閣、石營),152個村民組,88個自然村。

李寨鄉

鄉政府駐李寨村。2002年底,轄21個村(李寨、蘇小莊、徐莊、曾樓、關莊、余莊、支莊、丁唐、蘇暗樓、張遷、龐莊、陳莊、麻冢、二郎、大李家、蘇李家、蘇閣、唐樓、彭莊、魏莊、蘇樓),178個村民組,118個自然村。

新橋鄉

鄉政府駐新橋村。2002年底,轄18個村(新橋、曹橋、秦莊、江莊、張寨、馬莊、韓六子、胡寨、胡道口、蔣莊、前劉營、孫莊、侯樓、朱樓、甘城、小劉莊、榮莊、溫油坊),187個村民組,112個自然村。

黃口鄉

鄉政府駐黃口村。2002年底,轄20個村(黃口、頓橋、趙樓、丁樓、李平樓、李當莊、大劉莊、老家、木樓、大寨、陳樓、曹樓、成莊、許莊、胡莊、田莊、何橋、閆王莊、白莊、道莊),175個村民組,100個自然村。

陳官莊鄉

鄉政府駐陳官莊村。2002年底,轄14個村(陳官莊、胡莊、黃松林、李門莊、劉集、郭樓、堌尚、潘窯、陳莊、楊寨、左寨、張大莊、王莊、李莊),113個村民組,56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