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肥到底該如何選?高氮、平衡、高鉀各有什麽差別?
秋肥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秋肥究竟該怎麽選?首先要搞清楚高氮、平衡、高鉀肥料的概念和施用後對作物有什麽影響?然後根據不同的作物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根據施肥的目的來決定施肥的種類,不能生搬硬套。
壹、高氮肥
氮肥的作用是促進植物營養生長,促進葉綠素的形成,使植物枝葉繁茂,葉色濃綠花朵增大,種子飽滿,同時可促進作物花芽分化,加快長勢,對部分作物生根也起到明顯作用。所以高氮肥使用時間主要在作物生長前期即花前追施。
二、平衡肥
由於壹些人別有用心的誤導,人們普遍存在著壹種錯誤的認識,把三個15、18、20的氮磷鉀復合肥當做是平衡肥,其實那不叫平衡肥,而是平頭肥或叫同比肥,就是氮磷鉀的含量是相同的復合肥,沒有哪壹種作物是對氮磷鉀的吸收是相同的,特別是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也沒有對氮磷鉀的需求是壹樣的。
那麽,什麽是平衡肥呢?平衡肥就是全營養,全元素的肥料。什麽是平衡施肥呢?就是有機(長效)+無機(速效)+有益菌(增效)。
三、高鉀肥料
很多農民朋友認為鉀肥含量高就對植物有利,其實鉀含量高不壹定就是好,肥料界鉀元素有四大?鉀族?,他們分別是硝酸鉀、硫酸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鉀。我們常見的肥料,都是以這四種化合物為鉀元素的來源。這幾種鉀肥來源,各有不同。
硝酸鉀:
硝酸鉀中含硝態氮13.5%,含鉀46%,是化學中性、生理中性肥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長期施用,不會導致土壤酸化。
適用於植物幼果膨大期至著色初期,可以促進果肉細胞的膨大。因含有硝態氮,不建議著色後期使用,容易造成返青。
硫酸鉀:
含鉀理論上54%,壹般是50%;是化學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具有很好的水溶性,但長期使用,會加重土壤酸化,適用於植物果實著色後期至果實成熟期,促進果實上粉著色,增加果實甜度。
氯化鉀:
氯化鉀KCl,含K2O60.0%(K,50.0%)因其含鉀量高,資源豐富,加工較為簡便,價格較低,在鉀肥中居於主要地位。適宜作基肥、追肥,但不宜作種肥。因為氯化鉀肥料中的氯離子會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作基肥時要在播種前的10到15天,結合耕地將氯化鉀施入土壤中。作追肥時,最好在苗長大後再追施。
磷酸二氫鉀:
含磷(P2O5)52%,含鉀(K2O)約34%,是化學中性,生理中性肥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磷酸二氫鉀有分農業級,工業級和食品級。在農業應用上,工業級比農業級效果要好壹點。
壹般在開花前後,可用於促進根系萌發和花芽分化,為開花坐果提供能量;著色期使用可以促進上粉著色、增加果實甜度;果實采摘後使用可以促進枝條老熟,提高果實木質化程度。
了解清楚了肥料的習性,最佳施肥時間,再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規律,制定相應的施肥模式才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