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為何歷朝代修五行誌

為何歷朝代修五行誌

戰國時期的鄒衍、鄒爽在繼承前人陰陽五行說的基礎上創立了陰陽學派,成為戰國諸子百家中較有影響的壹個學派。鄒衍著有《終始》56篇,把社會歷.史的變化歸之於五行的變化生克,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秦漢時期,經過呂不韋、劉安、董仲舒、劉欭等人的繼承和.發展,陰陽五行說遂廣為流傳,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漢代京房將五行和八卦六爻結合起來,創立了納甲法,從八卦上利用五行關系進行預測。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將陰陽家列為“九流”之壹,並特辟《五行誌》,把自然界發生的許多災異事變和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聯系在壹起,對陰陽五行說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後的史學家起而效之,各種官修正史大都設有《五行誌》,將歷朝歷代的災異事變與陰陽五行的變化聯系起來,用陰陽五行來解釋自然現象和社會歷史事件、人事吉兇福禍。

到唐、宋、明、清朝時期,五行理論的發展,掀起了壹個又壹個高潮。純以五行預測的推命理論,如《滴天髓》、《淵海子平》、《皇極經書》、《鐵板神數》等便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

在陰陽五行學方面,歷代史學家和官修正史、陰陽術士***同將五行理論逐步演化完善,而廣大百姓則提供了廣泛的驗證和生長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