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路人甲
路人甲有很多稱呼,在周星馳的電影裏,路人甲就是“跑龍套的”;或許可以加壹個“死”字:“死跑龍套的”,這是個入木三分的評價,驚天地泣鬼神。
當然,如今,路人甲的稱呼可以變得很體面:”群眾演員“或者”老百姓。
路人甲是這個世界上最多的群體,與其相對應的是“精英”、“主角”、“名流”。
百度中路人甲的釋義是這樣的:“ 壹般指壹些不重要的人。最初見於壹些電視劇的演員表,常常會標有:路人甲——某某某。每出戲裏面都有壹種角色,叫做路人甲,就是所謂‘配角的配角’。”
1、路人甲是不甘為路人甲的壹群人
其實壹個人在壹個城市裏的生活,我以前從沒有過,努力突破努力蛻變,但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還有貧苦和迷茫,我有時候很不喜歡,有時候也安慰自己是過程和成長,只是沒辦法改變,我有時候不甘後會妥協,也會選擇順從生活的折磨,以後還會慢慢習慣和享受。
這也不能全責怪社會繁雜,這是人口大國階段性發展所面臨的必然現象,所以妳還可以怪時代。當然,最好是怪自己無能。
原來,我只是個路人甲。
“我”不是壹個人,是壹群人,雖然大家三觀個不同,但都有壹樣目標,那就是擺脫路人甲。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實後面該說的就是“壹將功成萬骨枯”。大多數路人甲在評價自己的時候,都把自己定位為“王侯將相”而忽視了成為那堆'白骨“的風險。
比如中國創業的成功率只有6%,但是創業的浪潮壹波接壹波,因為創業者從來都相信,自己的”鶴立雞群“。
在欲望和利益之前,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清楚自己,守住自己的內心。
在欲望和利益的驅使下,在榜樣的號召下,路人甲趨之若鶩,終於壹片片倒下。
路人甲之所以不承認自己是路人甲,還有壹種可能,那就是相信運氣。這種相信很恐怖,就像傳銷組織的洗腦壹樣讓妳執迷不悟的堅持著。相信總有壹天會遇到伯樂,相信總有壹天會遇到白馬王子,相信總有壹天會遇到自己的小公主,相信總有壹天會做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省省吧,要啥自行車!
身為路人甲的壹定聽過很多主角也是從路人甲開始的,所以他們每天喝雞湯,聽故事,勵誌做主角。
就好比我們每個人。不要再沈迷那些所謂的正能量,妳喝再多的雞湯,聽再多的道理,看再多的書,妳可能依然過不好這壹生。
因為這些雞湯和書籍,不是讓妳怎麽著急的去擺脫路人甲,而是教妳怎麽安心做好自己的路人甲——“阿甘哲學”
任憑周圍的世界如何變化,阿甘總是我行我素。他從來不是事件的發起者,只是像風中的羽毛壹樣響應著那些事件,始終保持著自己思想的純凈和無憂無慮。而那些嘗試去改變,與歷史進程作鬥爭的人都最終受到了相應的懲罰。阿甘的處世態度,就是壹種被動的、自願的、“隨波逐流”的態度。
這群不甘為路人甲的人,最後不過是壹個從不甘到阿甘的轉化。
2、路人甲其實也可以不是路人甲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無數路人甲倒下,卻總有不少的路人甲成功晉級。
比如在有壹個朋友,連初中沒念完,竟然可以寫得壹手好文章,讓我自愧不如,而後汗顏。汗顏是因為我能理解其中別人的艱辛和付出。
比如有這樣壹個朋友,本來家境不錯,但是後來意外失去雙腿。然後自己不想過著依賴父母的生活,開起了淘寶店,壹個月能賺7萬塊錢。當我聽到他的分享,我知道這個朋友很用心。
比如壹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自學幾年互聯網營銷技術,突然日以繼夜地免費給數萬網友分享課程,堅持三個月不停歇。我不知道他也在做營銷,但是我佩服這種先付出再求回報的精神。
將自己的人生折疊50次,積累人生的厚度!
承認自己是路人甲是第壹步,然後向著“主角”的方向堅持,風雨無阻,路人甲也可以不是路人甲。
3、演好妳的路人甲
想起東野圭吾在那本《仿徨之刃》中曾經有過這樣壹段話。
“下西洋棋的時候,壹開始我們擁有全部的棋子,如果壹直維持就會平安無事,但是我們需要移動,走出自己的陣地,然後越移動就越可能打到對方,可是自己同時也會失去很多的東西,就像人生壹樣。”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喜歡某壹種生活,又或是想要成為壹個什麽樣的人兒,可是這樣的想法往往都只停留在了解別人光鮮亮麗的壹面,羨慕她自由,羨慕他成功,羨慕他年紀輕輕就升了高管,羨慕她不動聲色就自費出了國。
大多數人的我們,看著他他他朋友圈裏的歲月靜好事事無憂,也僅僅如此而已。
而他們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努力,那種妳多沒經歷過的艱辛就是我們尚未做好的覺悟和犧牲。 哪裏有不會辛苦的自由,哪裏有不曾妥協的成功。
清楚自己想要什麽,想做什麽樣的人還遠遠不夠,得去了解這樣的日子要付出怎樣的代價,造就他們的和他們放棄的,妳願不願意也作出同樣的選擇?
落棋不悔,終嘗所願,這並不是壹個人人都配擁有的結局。
之前有朋友問我興趣和工作之間改怎麽權衡,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所有的愛好和興趣如果把它變成工作,時間久了都會變得枯燥,變味道,變的不如最初的時候喜歡。我們平時內心想著自己喜歡什麽向往什麽,或者看著別人的工作怎麽怎麽好,其實當妳真正去做的時候,所有工作都是壹樣的,做的久了都會厭倦,時間久了都會乏味。”
而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應該怎麽處置呢?其實很簡單,這就牽扯到人生的ABZ計劃。
關於人生的abz計劃,是我在十月份的時候跟壹個大學同學聊微信的時候得知的,那段時間我辭掉了上壹份工作,在家閑著沒有事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鉆研自媒體和各種類型的寫作或者彈琴翻唱之類的,但我總是迷茫自己應該怎麽處置這些東西。我不知道他們能給我具體帶來什麽,經濟還是安慰?好像都有點力不從心吧。而我下壹份工作又應該怎麽定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窮困潦倒,然後努力堅持到從量變到質變;還是找壹個不那麽喜歡的工作,去搞壹點資金積累,然後就這麽壹輩子做下去。
那天,我在我上壹家公司的經理家吃飯喝酒聊人生,基本是喝壹口酒嘆壹口氣,經理把我當小兄弟壹樣的指引亦或者牽引,他說這都是過程,他是過來人。其實我都懂得,但我總覺得缺乏系統性的歸納和盤點。就在這時候大學同學發來微信問我的公眾號叫什麽名字,告訴我說他也開了壹個訂閱號,是寫故事的,然後告訴我這是他的B計劃。
我仔細想了想這個abz計劃是非常有開導性作用的。
文中大概這麽說:“linkedln和paypal的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有壹個非常著名的ABZ理論,他認為,妳在任何時刻,都要有三個計劃,abz計劃。
簡單理解,a是妳目前能夠長期從事下去的工作,值得妳持續投入,並可以獲得安全感,並且這份工作,妳個人還算比較滿意。
b是除去a計劃外,妳給自己的壹些培訓機會,或者興趣愛好,妳只堅持a,可能未來某天會被其他人或者機器替代,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妳失去a。b,是除了a之外的,妳願意長期投入精力的壹項屬於自己的“小事業”,未來某天,機會合適,妳也完全可以把b變為a。
z,是妳的安全牌,假設有壹天妳的ab計劃全部落空失敗,妳的z計劃,可以保證妳在未來某壹段時間內,可以繼續保持現有的生活品質。可以是壹定金額的儲蓄存款,壹個很土豪的朋友或者老爹,甚至可以是妳收藏了壹個價值連城的古物。”
這個abz計劃可謂入木三分。
比如我現在喜歡寫作,我不想做路人甲,我想有主角的光環,但我不可能去把這些當工作,壹旦當成工作,第壹我不會賺很多錢,因為沒有經濟成本投入很難有大的收入,第二,把它們當工作來做,慢慢就不是愛好和興趣了,慢慢會消磨殆盡這些雅興,直到厭煩。第三,技能不全也不專,自以為良好的永遠不怎麽好,行內人士也很多,妳所謂的做自己喜歡的,不過是壹個外行人去摸索壹個自己不太懂卻很喜歡的東西,這條路很難走,要走很久,當然也可能最後走通了。
那麽,果斷放到B計劃中。
如果我不按興趣找工作,憑專業技能和商業路線工作著,安心做個路人甲,反正有自己賺錢卻不怎麽喜歡的工作做著,就這樣壹來,妳會慢慢積累壹些資金,也不會怠慢了自己的副業(興趣),自己做自己興趣的東西需要的資金也有了來源,這樣慢慢行走,可能某壹天妳的副業變的比主業還上道,等變的成熟了,可以了,那時候才是真正的拿興趣賺錢了,而這個過程是需要妳的不怎麽喜歡卻養活妳的那個主業壹路維持過來的。
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大眾人群,先演好自己的小醜,做好自己的路人甲,不喜歡?那就借用導演壹句話:“不想演就滾吶,盒飯都沒得領!”
End
我是王小帥。
白天上班族,下班文字控,階段性段子手,九零後工科男。
壹介草民,渴望進京中狀元,請記得點擊喜歡和關註。我的盤纏就靠鄉親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