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羨慕嫉妒恨是什麽意思

羨慕嫉妒恨是什麽意思

羨慕嫉妒恨”這是今年流行於港臺的壹串詞,仔細品味還是相當地絕妙,人因不滿情緒的遞增而強烈到差不多不能自持。“羨慕嫉妒恨”,不能把它分開,不要寫成“羨慕、嫉妒、恨”,那將會削弱它的表達效果,甚而使之韻味盡失。“羨慕嫉妒恨”是壹種修辭。而且,“羨慕嫉妒恨”不僅強化了中心詞“嫉妒”的表達效果,還包含了嫉妒的結構層次和來龍去脈——嫉妒,從何而來,又將向何處去?

嫉妒從羨慕來。羨慕是看到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希望自己也有;嫉妒則是看到別人擁有這些東西,情緒抵觸,心生恨意,妳越是“向陽石榴紅似火”,他越是“背陰李子酸透心”。日本的阿部次郎在《人格主義》中講道:“什麽是嫉妒?那就是對於別人的價值伴隨著憎惡的羨慕。”歌德講得更透徹:“憎恨是積極的不快,嫉妒是消極的不快。所以嫉妒很容易轉化為憎恨,就不足為奇了。”羨慕——嫉妒——恨,正好畫出了嫉妒的生長軌跡,始於羨慕終於恨。羨慕只是嫉妒的表層,恨才是嫉妒的核心。

那麽,恨什麽呢?在我國古代的壹些典籍中,把“嫉”和“妒”作了區分,如王逸為《離騷》“各興心而嫉妬”作註:“害賢曰嫉,害色曰妬。”。譯成現代文,“嫉”大概相當於“紅眼病”,側重點在才能和仕途;“妒”大約相當於“吃醋”,側重點是性和情愛。撮其要旨,壹“賢”壹“色”,男才女貌,是最易招致忌恨的。

其實,嫉妒是人的壹種本能。誰沒有嫉妒過別人?只是每個人的嫉妒心之強弱不同罷了。據美國的壹項研究表明,“微妒”可以激發人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似乎並非什麽壞事。所謂“微妒”,猶如菜肴中起調味作用的佐料,而佐料終究不能當飯吃。如果壹個人的嫉妒心過於強烈,“中夜恨火來,焚燒九回腸”,整日裏痛苦著別人的幸福,幸福著別人的痛苦,長之以往,人何以堪!

常言道,距離產生美,而近距離卻產生嫉妒。《世說新語》裏有“妒前無親”壹語,我覺得“妒前”(痛恨站在自己前面、超過自己的人)這個詞兒特別精妙傳神。培根說過:“人可以容忍壹個陌生人的發跡,但絕不能忍受壹個身邊人的上升。”而人壹旦暗生嫉妒,看人的眼光立馬就“獨到”了,量人的尺度也分外地“嚴格”了。他會凝神屏息地等待著妳出點情況,甚而處心積慮為妳設計制造壹些情況。

寫到這裏,就不能不提到小人。何謂小人?唐太宗說得最簡明: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則為小人。前不久,從網上讀到壹篇談小人與嫉妒的雜文,文後有壹個跟帖反問:“費無忌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妳能說他嫉妒嗎?”費無忌當然是壹個小人,但同時也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嫉妒狂,有史實為證。嫉妒且狂,是小人最顯著的特征之壹。《聖經》稱嫉妒為“兇眼”。小人不僅有“兇眼”,而且還會充當“兇手”。因為壹般的嫉妒,只是停留在心理層面上的“忌恨”,對別人並不造成傷害;而小人則會在“忌恨”之後采取壹系列“後續手段”,用毀謗、打擊甚而戕害他人的卑鄙手法來增加自己的相對高度,以達到其目的。

“羨慕嫉妒恨”!恨源於嫉妒,嫉妒源於羨慕——換言之,恨源於愛,嫉妒源於不如人。對壹個人來說,被人嫉妒即等於領受了嫉妒者最真誠的恭維,是壹種精神上的優越和快感;而嫉妒別人,則會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惱、羞愧和不甘,對自信心無疑是壹個打擊。

學到知羞處,才知藝不精。壹個人正是透過嫉妒這種難於啟齒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如人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此其時也,不要恨人家夠猛夠強,要恨就恨自己頑鐵不成精鋼,化嫉妒為力量,自覺地把“恨”轉化為“狠”,下苦用力,自強不息,使自己真正有點長進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