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長身幅什麽意思
問題二:日語服裝用語,例如胸圍啊,身長什麽的。麻煩幫幫忙 著丈(きたけ) 衣長
バスト 胸圍
ウェスト 腰圍
袖丈(そでたけ) 袖長
袖口(そでぐち) 袖口長(袖口的總長)
袖口幅(揣でぐちはば) 袖口寬(袖口總長的壹半)
身幅(みはば) 兩個腋下之間的寬度
丈(ゆきたけ) 後領中心至袖口的長度
ヒップ 臀圍
股下(またした)/內股(うちまた) 襠下的長度(褲襠以下的長度)
股上(またがみ) 襠上的長度(褲腰至褲襠的長度)
裾まわり(すそまわり) 下擺圍(整個下擺的長度)
裾幅 すそはば 下擺寬(整個下擺長度的壹半)
暫時就想起這些,有漏掉的話,歡迎追問^_^
PS:肩幅(かたはば) 肩寬
問題三:日本服裝尺碼中的著丈、身幅分別指的是什麽? 5分 著丈;身長
身幅;身寬
應該是上衣的尺寸。
問題四:著丈,身幅和袖丈是什麽意思 胸圍,身長,袖長。
問題五:壹個日語問題 著丈、肩幅、バスト、袖丈 以上分別是指什麽長度,具體是從哪裏到哪裏的,買衣服急用 著丈
[きたけ]
衣服的
身長。
かたはば
かたはば[肩幅]
肩寬
バスト
(女服的)胸圍。
そでたけ
そでたけ[袖丈]
袖長
問題六:服裝類專業術語,例如身丈,身巾,肩巾,袖丈等所有衣服各部的的尺寸中文和日文的意思。謝謝 1.身長 ――著丈
2.前身長――前丈
3.後伸長――後丈
4.上圍――バスト(胸)
5.胸寬――前身巾
6.肩寬――背肩巾
7.背寬――背巾
8.袖長――袖丈
還有很多,給我郵箱,我整理整理給妳發過去。快~
問題七:日本刀各部分名稱叫什麽? 名稱詳見圖:
日本刀:(にほんとう,Nihontou),這是外國人對日本傳統刀劍的統稱,其全稱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依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肋差(肋指)、短盯等,其中日本人所稱呼的刀,特指打刀這壹形制的刀類;廣義上的日本刀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等。自古以來,日本刀作為武器的同時又以其優美造型而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之含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特點是在外形裝飾之外的刀體本身上展現出設計感和藝術感。在日本,制刀人被稱作“刀工”、“刀匠”或“刀鍛冶”。
問題八:求解:和服的身體部分分解圖(就是問身體部分的剪裁方法) 和服裁剪需要測量的尺寸:身高,臀圍,背中心(BNP點)水平測量到手腕點的長度(即丈) 衣長的測量和計算方法:用卷尺從BNP點垂直測量到腳踝骨以下所得到的長度。長襦袢、羽織、外套的衣長通用。 身高的測量方法:和服的身高=衣長+下擺縫份+繰り越し+端折り20cm (繰り越し,穿著和服的時候將後領拉向後衣身的大小,壹般為2cm,振袖等禮裝可以按喜好改變大小,為2cm-3.2cm之間。之類的織物為2cm,染色和服為2.8cm左右。)(端折り,和服腰部折起的部分) 的測量方法:右手水平伸直,從SNP點量到手腕點的長度 袖幅和肩幅的計算方法:袖幅+肩幅=袖幅壹般比肩幅寬1-2cm。的壹般長度為62.5cm。長大於64cm的時候,由於袖幅大於了布幅(和布),要用肩幅補正。 袖長的計算方法:袖長可以根據材質,用途,花紋,年齡,流行和個人喜好選擇。外出服裝壹般袖長為身高的三分之壹。居家服,浴衣壹般為身高的三分之壹減4cm。留袖、訪問著壹般為身高的三分之壹加10cm。大振袖為100-110cm,中振袖90-95cm,按個人的身高決定。袖底圓角的大小,年輕向為8-10cm,中年向6cm,老年向2-4cm左右 袖口的計算方法:袖口的大小由手掌的大小或者袖長決定。袖長50cm以上的袖口為23cm,袖長45cm左右袖口為22cm,袖長40cm左右袖口為21cm。胖體型的人可以適當加長。 裝袖長度的計算方法:裝袖由年齡、袖長、腰帶寬、帶打結的位置決定。年輕向和服壹般帶比較寬,裝袖長度應該較短。中年以上帶幅比較窄,裝袖則比較長。細帶浴衣、元祿袖、舟底袖的情況下,即使是年輕向的和服,裝袖長度也比較長。 身幅的計算方法:左領先端水平經由後衣身到右領先端的長度為身幅。身幅=(衽幅+前幅+後幅)*2 前幅和衽幅的計算方法:測量從側縫線到領下線的距離(前腰幅),五分之三為前幅,五分之二為衽幅。前幅+衽幅=前腰幅 後幅的計算方法:臀圍加上松量後,減去前腰幅,其二分之壹加上2cm的松量為後幅。肩幅與後幅的長度差壹般為2cm比較適當。丈比較長的情況下肩幅與後幅相差較多,但最多為2.5cm。丈非常長的情況下在做記號的時候適當加減肩幅。相對,丈短的人肩幅和後幅壹樣長。 衽幅+前幅+後幅+後幅=臀圍+4cm松量 各種身材的身幅、袖幅、肩幅的計算方法:瘦體型短的情況下:丈的二分之壹加上1cm為袖幅,丈減去袖幅為肩幅。瘦體型較高、長的情況下:身幅狹窄,變長。後幅為29cm,端折り加上1cm,衣身開口調整為30cm,肩幅為32.5cm。體型高大的人,後幅為30cm,肩幅32.5cm,袖幅34cm,丈66-66.5cm。 衣身開口大小的計算方法:從肩往下36cm為衣身開口止點。由裝袖長度決定,裝袖長度長的情況下開口小,反之則大。壹般為13cm。 前幅裝領長度(即前衣身的裝領長度)的計算方法:、壹般為23cm,胖體型的人加1cm,瘦體型則減1-2cm 領下衽長的計算方法:從腰骨垂直測量到腳踝骨以下的長度。 領幅的計算方法:寬領為11cm(女和服長著)。バチ衿為,背中心5.7cm,領先端7.6cm(女長襦袢)。棒衿為5.7cm(浴衣,男和服)。 後幅裝領(即後衣身的裝領長度)的計算方法:頸圍的四分之壹加上1cm的縫份 參考寸法(單位cm):臀圍:86,後幅:27,前幅:22,衽幅:15臀圍:91,後幅:28.5,前幅:24,衽幅:15臀圍:96,後幅:29.5,前幅:25,衽幅:15臀圍:101,後幅:30,前幅:27,衽幅:15-15.5
問題九:日本古時候什麽人用太刀啊? 它們的武士刀源於唐代的斬馬刀,也就是騎兵專用的刀,因此刀法簡單,無非劈砍削三招,但比較實用,刀身薄且窄,壹面刀身,劈砍起來速度快,力量大。千百年來來自唐代的斬馬刀法融入了倭國的文化,漸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日本武士刀法。
問題十:太刀和雉刀有何區別 太刀,是特指具有較大彎曲度,刀身長2尺(66cm)以上、3尺(約1m)不足的彎刀。另外,2尺以下的稱為小太刀,3尺以上的稱為大太刀(或稱野太刀)。太刀與同屬刀劍類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區別之壹在於刀鞘,太刀刀鞘上有兩個金屬環(稱為“足金物”:靠近鞘口的壹個稱“壹足”,另壹個稱“二足”)用緞帶相互穿插編織成型,使之便於攜帶。緞帶與足金物之間又用壹小塊金屬(稱為“革先金物”)連接。刀鞘頭部由金屬包裹(稱為“石突金物”)。拔刀時必須要下壓刀鞘口的條狀金屬物(稱為“口金物”)。太刀基本為雙手持刀,而馬上的武士也有單手持太刀的。刀身彎曲的形狀使揮下斬擊更為有效,這繼承了較早出現的毛形太刀的那種彎曲形狀。這類刀劍的出現,使合戰的方式從徒步向騎乘轉變。 大太刀(おおだち),大太刀又稱野太刀(のだち),是壹種長大的太刀,長3尺以上。鐮倉時代武家掌握了實際的政權,武士們以擁有豪邁與腕力為榮,進而可以誇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長大刀身的太刀屢屢出現在戰場上。有許多誇張描述的『太平記』壹書中,對超過5尺(約150cm)的太刀的記述多處可見。而在文獻上記錄的最長的太刀刀長為9尺3寸。另外,現今尚存的最長野太刀,全長7尺4寸2分(約225cm),彎曲部份長3寸1分(約9.4cm),身幅1寸2分(3.6cm)。此刀現存於新彌彥神社中,為日本的國寶之壹。 小太刀(こだち),小太刀特指2尺(66cm)以下的太刀。除大小相異外,其它與太刀基本相同。 毛形太刀(けぬきがたたち),毛形太刀是平安時代中期出現的壹種刀柄與刀身壹體化的刀劍。別名又稱“野劍(のだち)”。其特征是刀柄在設計上有清晰的雕刻,這些雕刻在握手處和刀柄頭部位都可見到。刀柄與刀身均成彎曲狀,這在壹定程度上受到東常用的蕨手刀的影響,多適用於馬上的斬殺。毛形太刀原本是武官佩用的,後來成為只限於作公卿的兵杖使用。 雉刀 雉刀是日本的古式武器,在日本封建時期十分普遍,類似歐洲的戟,是壹支橡木長柄上帶有壹把約 30 至 60 厘米長的彎刀。剃刀的大小視個人喜好及戰場條件而定,它的造形雖然簡單,但其實很難揮耍,精通更是不易。雉刀術是揮舞雉刀的技法,至今仍然有人研習。 雉刀原來是寫作長刀,起源可追溯至遠久前的平安時代。南北朝時代以七尺、五尺的長刀登場,演變成為以雉刀這兩個字來代表。雉刀最早是日本武士的隨從或僧兵所使用,它可以在近距離內有效瓦解騎兵部隊的戰鬥力。不過火 藥類武器問世以後,雉刀的重要性立刻下降,通常在上戰場時留置在家。因為它變成日本婦女保衛家園的主要武器,而成為日本婦女的表征。它也是女性武士選用的武器。時至今日,雉刀術仍被視為是壹種女性武術,是女性為家庭奉獻的象征。研習者女多於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