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化學式結構
維生素c化學式結構是C6H8O6。
維生素C是壹種水溶性維生素,化學命名為L-(+)-蘇阿糖型2,3,4,5,6-五羥基-2-己烯酸-4-內酯,又名L-抗壞血酸,分子式為C6H8O6,分子量為176.12。
維生素C為通常是片狀,有時是針狀的單斜晶體,無臭,味酸,易溶於水,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參與機體復雜的代謝過程,能促進生長和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可用作營養增補劑、抗氧化劑,也可用作小麥粉改良劑。但維生素C的過量補充對健康無益,反而有害,故需要合理使用。維生素C在實驗室用作分析試劑,如作還原劑、掩蔽劑等。
物理性質
維生素C為白色粉末,分子量為176.12,通常是片狀,有時是針狀的單斜晶體。無臭,味酸,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不溶於乙醚,氯仿、石油醚等有機溶劑。結構上看,維生素C與糖類十分相似,分子中有兩個不對稱碳原子(C4,C5),能形成四個光學異構體。
化學性質
酸堿性
維生素C分子結構中具有連二烯醇的結構,水溶液呈酸性。將維生素C溶液用玻璃棒蘸取並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可觀察到試紙變紅;再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維生素C滴在PH試紙上,測出pH約為3;最後向維生素C溶液滴加2滴甲基橙試液,溶液變紅。
還原性
維生素C分子中的連二烯醇的結構,容易釋放出H原子而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氣中的氧氧化,生成去氫抗壞血酸。二者可以相互轉化,故維生素C有氧化型和還原型兩種形式,二者有同等的生物學活性。
不穩定性
維生素C在水溶液中不穩定,很快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尤其是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更快被氧化,遇光、熱、鐵和銅等金屬離子均會加速氧化,能形成穩定的金屬鹽;維生素C為相對強的還原劑,貯存日久色變深,成不同程度的淺黃色。
鑒別反應維生素C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銀試液,產生黑色的銀沈澱;若加入2,6-二氯靛酚試液作用(試液本身為青色,在酸性溶液中為紅色),可使其褪色。此兩反應可用於維生素C的鑒別。
維生素C結構與糖類相似,具有糖類的性質,可在三氯醋酸或鹽酸存在下,經水解、脫羧、失水等反應,轉變成糠醛,再與吡咯在50℃反應,生成藍色,這個反應也可用於鑒別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