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洪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木蘭溪流域雨量充沛,水位季節變化大,由於河道彎曲、斷面狹窄等因素,只要上遊壹下大雨,下遊就水流漫灘,引發洪澇災害,而且,木蘭溪與海相連,海水因漲潮溯溪而上,潮去洪退,鹽堿遍地,木蘭溪兩岸的南北洋只生蒲草,不長禾苗。
木蘭溪發源於福建中部的戴雲山脈,橫貫莆田市中、南部,自西北向東流經仙遊縣、城廂區、荔城區、涵江區等地,至三江口註入興化灣入臺灣海峽,幹流全長105公裏,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裏,是福建省“五江壹溪”重要河流之壹。
在木蘭溪距入海口25.8公裏處,有壹座200多米長、形如鋼琴的攔河壩,名為“木蘭陂”。木蘭陂始建於北宋,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壹,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拒鹹蓄淡灌溉工程的獨特創造。木蘭陂建成已近千年,仍然發揮著引水、蓄水、灌溉、防洪。
歷史: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年僅16歲的福州長樂女子錢四娘,有感莆田人民遭受水患痛苦,傾其家資圍堰築陂。她募集民眾在將軍巖前壘石築陂以擋住海潮,並開渠南行,欲引水灌溉南洋平原田地。
工程歷經三年完工,但由於陂址選在河道比較狹窄的地方,雖然降低了成本,然抗水流沖擊能力不足,剛築成即被洪水沖垮,錢四娘憤而投水自盡。雖然錢四娘的嘗試失敗了,但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建陂治水創想和選址經驗教訓,莆田老百姓至今念念不忘錢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