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國日本印度如何管理電動車
自駕車為主
美國人的日常交通方式主要是自駕車,整體而言,除非是住在公***交通發達的紐約等大城市,美國的短途交通主要是自己開車,不倚賴公***交通或是騎自行車。
美國電動自行車普及率並不高,主要是作為壹種休閑工具。聯邦法律統壹要求,電動自行車最高速度小於每小時32公裏。部分州允許其上路,但作了嚴格限制,而有的州至今仍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
德國
公***交通設施完善
德國公***交通不僅準時,還有地鐵、輕軌、地區小火車、有軌電車、公***汽車等完善的交通網絡。德國的現代化大都市依然保留有軌電車,與公***汽車壹起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德國騎電動自行車的大多為55歲以上的老年人,95%的電動車最高時速限制在25公裏以內。如果電動自行車速度太快,德國交通管理部門會需要騎車人事先參加考試獲取駕照,同時要求所有電動自行車駕駛者必須購買特定保險。
日本
發展超小型交通工具
日本政府通過發展超小型交通工具,實現節能及低碳化。為降低安全隱患,日本對發展超小型交通工具有嚴格要求,規定了車輛使用範圍、安全配套設備及持有合法駕照等要求。
低速電動車是日本超小型交通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的電動車時速至24公裏就不再有助力。在日本,高速公路左側會劃出壹米線作為摩托車專門行駛,與轎車不爭路。日本摩托使用年限越長則稅收越高,騎車者自行將不符合安全規範的車淘汰。
印度
突突車崛起
印度媒體報道,大約60%的印度人口分布在中小城市,而短距離交通壹直是小城市居民們的壹大困擾。為此,印度壹在線即時叫車平臺推出?滴滴打突突?的出行服務。?突突?即電動三輪摩托,是印度人出行的首選工具。
該平臺在新德裏、古爾岡等大城市投放了5100輛電動突突車,今後還將拓展到更多中小城市。雖然方便快捷,但突突車的安全隱患卻未能得到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