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益林鎮的十大景觀

益林鎮的十大景觀

益林人民公園位於新興路(東側)18號,占地180畝,園門西向。壹期工程投入1000多萬元,開挖人工湖、錦月湖,築兩座土丘。園內建有雙方亭、浮橋、靜雨亭、長廊、觀望臺、如意亭、涼亭、石橋等,都錯落有致,各得其宜。雙方亭坐落在公園大門北側的高阜之上,因兩方亭連接在壹起而得名。亭頂是綠色的琉璃瓦,六個角稍微向上翹起。整個亭子由六根光滑的紅漆柱子所支撐,南北兩邊用卵石鋪成的臺階可供遊人上下。站在亭上,整個公園盡收眼底。50多米長曲橋連接湖心亭,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輝映,形成了公園又壹道亮麗風景線,站在湖心亭中,人就好像置身於畫中。

蜿蜒曲折的鵝卵石小路環繞著園心湖,兩旁栽種著奇花異草,間或地、隨意地擺放壹些石凳,供遊人小憩。九米多長的小石橋,它有壹個很奇特的地方,就是沒橋墩,只有壹個拱圓的橋洞;10多米長的鐵索浮橋很靈活,水漲橋升,水落橋落。水大,橋身可以拉長,水小,橋身可以縮短。五顏六色的彩燈照耀下,噴泉撒落在湖面激起點點波紋,泛起層層漣漪。

陽春三月,蘆芽出水,壹片嫩綠,繞湖楊柳枝條依依,穿梭燕雀掠天光,翩翩遊艇推青波。春夏之際壹片青綠,陽光普照,閃閃爍爍,微風吹過,綠葉泛波,遊人穿梭其間,涼爽愜意,心曠神怡,無不流連忘返,好像倘佯於西子湖畔。 益林戰役紀念館於1978年興建,2007年又新建了益林戰役陳列室,總建築面積3200多平方米,總投入200萬元。益林戰役紀念館由紀念碑、陳列室、展覽廳、烈士墓等組成。紀念碑刻著周克玉上將的題詞“益林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名垂青史”,碑的南、北墻上大型的浮雕是人民解放軍攻打益林時的戰鬥場面,栩栩如生,碑後為益林戰役烈士合葬墓(原管計、墩左、三裏、王樓等村烈士墓葬遷於此)。

益林戰役陳列室分上、下兩層,底層大廳用燈光、音響烘托益林戰役場景,墻壁上繪有益林戰役油畫。上層陳列室分為抗日戰爭廳、益林戰役廳以及益林將軍廳,采用現代聲光源設備,展出大批圖片、資料、實物等,再現烽火連天的益林戰役的戰況。陳列室中記載的,抗日戰爭年代,黃克誠將軍在益林地區組織抗日的故事以及益林籍將軍們的革命業績等,昭示了黨中央、毛主席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戰略思想,標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偉大歷史功勛,體現了人民戰爭的英明偉大,表現了老壹輩革命家和先烈們崇高的革命信念和頑強的革命意誌。 玻璃工藝品博物館,於2008年初新建,並在此館正門前興建了市民廣場。市民廣場中間豎著鎮標,鑲嵌著江蘇省委黨校副校長丁如錦同誌題寫的“益林新時代廣場”七個大字。北入口為開放式門樓,中間為開放式平臺,兩側為人造假山,雖不算高,卻也是峻崖峭壁,突兀嶙峋。廣場兩端是圓形花壇,壇中壹個個小花蕾就像壹顆顆珍珠撒在周圍花邊的紅盤中彩磚鋪地寬闊平坦。四周有可供休息的長條石凳,壹盞盞高桿燈及綠化點綴其間。

玻璃工藝品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展館內分三個展區,壹個是昆蟲動物類,壹個是花草類,壹個是海洋動物類。走進博物館,琳瑯滿目、新穎別致的玻璃手工工藝品,使人目不暇接。阜泰、鑫源、嘉業、宏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和玻璃研究所等研制開發的觀賞型玻璃工藝品,會把妳帶進壹個晶瑩剔透、色彩斑斕的璀璨世界。 益林生態農業示範園始建於2008年2月,占地面積518畝,是阜寧縣國土資源管理局和益林鎮人民政府***同投資興建,通過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全力打造土地開發整理、環境改善、農業觀光、科普教育等基地品牌。

該園南至凱發大道,北至新長鐵路,西至東城河。交通便利,距蘇中、蘇北較大的阜寧火車站(益林)僅1公裏。高架橋穿園而過,站在高架橋上,整個生態園盡收眼底,綠樹成蔭,5米寬的主幹道,構建以“人、本”兩字為模型。園區內有特種經濟種植觀賞區、特種水產養殖觀賞區、綠化景觀區、生態觀光區、休閑服務區等5個功能分區,整個工程實施投入1000萬元。其中,壹期投入500萬元。別具特色的特種種植經濟區內,有高標準大棚2個,這些蔬菜大棚裏長滿大椒、韭菜等時令綠色食品,露天種植50—80畝綠色無公害植物,可提供遊人親自下田摘野菜、施肥、松土、澆水等壹系列勞動,遊人樂在其中;特種水產養殖區內,會使妳流連忘返,形態各異的小型水塘星羅棋布,野生資源豐富,甲魚池、螃蟹池、龍蝦池、豬場、雞場、鴨場、鵝場及野雞場各具特色。進入休閑服務區,映入眼簾的是實木水杉結構的大門,富有農家風情的農家茅舍和農家傳統的餐室,更是城市工薪階層旅遊休閑的理想之處。

在觀賞之余,既可盡享田園生態民間美食,又領略大自然的風光,陶冶性情,是壹個集示範、教育、觀光、度假於壹體的綜合型生態旅遊度假場所。 寶林寺位於益林鎮大東居委會(原三裏村),始建於2004年。寶林寺門前,流水潺潺,綠樹成蔭,景色怡人,堪稱鹽阜福地。壹期工程大雄寶殿已完工。占地500多平方米。大雄寶殿的屋脊兩側刻著飛龍,殿有二層,八個殿角向高翹起,直指藍天,遠望余光閃爍,氣勢雄偉。殿廟前高懸“寶林靜寺”四個貼金大字。屋頂上的琉璃瓦反射出耀眼的光輝,氣派非凡,墻壁上有小飛龍圖案。殿內端坐著佛祖像。佛祖眉清目秀,鼻直口大,兩耳垂肩,儼然壹位慈祥的長者,猶如《西遊記》裏如來佛那面帶微笑的模樣。大殿內東西側供壹尊觀音像,那觀音像安詳地坐在雕刻得精致的蓮花寶座上。

寶林寺的其他建築,如天王寶殿、天量壽殿、四十八願長廊、法堂、客堂、廂房、大室、祖堂、觀音殿、地藏殿、齋堂等正在建設中。 阜寧大糕,又名玉帶糕。糕片白如雪,柔如雲,卷得起、放得開、燒得著(用火能點著),上口香甜、滋潤細軟、營養豐富、老幼皆宜。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

阜寧大糕,已有2000多年歷史,糕片白如雪,薄如紙(單片可點燃),甜如蜜,柔如雲,上口香甜、滋潤。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制作出白如雪、軟如棉、薄如紙、甜如蜜的阜寧大糕。寓含著大吉大利、步步登高的祝福,深受人們喜愛。

早在明朝中葉,阜寧鹽業興旺,商貿繁榮,自別處定居益林的壹魏姓美食師傅總結了地方做大糕的經驗,選用優質糯米,精細白糖,提煉後的豬油和上等的蜜餞,通過對糯米浸泡、粉碎、篩選,再按比例拌對、打模、成型、蒸熟、刀切等工序制成。清乾隆年間,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寧縣令以“阜寧大糕”之名進貢皇帝,乾隆吃後,贊不絕口,賜名“玉帶糕”,至此,阜寧大糕傳揚四方。

阜寧大糕作為特色佳品,暢銷全國各地。並且在阜寧當地仍保留每逢春節、紅白事,家家戶戶常備以供親朋享用的習俗。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在巡海之後,興致勃勃地來到廟灣古鎮,就是今天的阜寧縣城。微服私訪的乾隆體察到這裏民風淳樸,市井繁華,非常高興。隨後他就信步走進了壹家大糕店。大糕店的店主叫香妹,看到貴客上門,就趕緊端上自家做的“阜寧大糕”招待這位“客官”,乾隆壹嘗之後,贊不絕口,說果然是“白如雪、甜如蜜、薄如紙、軟如棉,真乃人間珍品也”。香妹也是壹個機靈人,察言觀色,知道這位“客官”不是凡人,立刻打蛇隨棍上,請他給大糕起個名。隨行的阜寧知縣著急了,連忙訓斥香妹,說此乃當今皇上乾隆爺,休得胡來。香妹聽後,趕緊跪倒在地請求恕罪。沒想到,龍顏大悅的乾隆不但沒有怪罪香妹冒犯龍顏,還欣然應允了香妹的請求,揮毫寫下了“玉帶糕”,並且還欽定“玉帶糕”為朝廷貢品。

其實,不止是乾隆,根據阜寧縣誌記載,阜寧大糕作為貢品,光緒和慈禧都曾品嘗過且極為贊賞。江淮各地都產大糕,為什麽只有阜寧大糕能“白如雪、甜如蜜、薄如紙、軟如棉”成為朝庭貢品?阜寧大糕的制作工藝難道有什麽不傳之秘嗎? 自古以來,“鎮江香醋、益林醬油”堪稱江蘇調味品之魁,益林醬油正是益林的特產。

醬油是在醬的基礎上制造的調味品。東漢崔實的《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可做諸醬”時,提到的“清醬”即為醬油。直到南宋林洪《山家清供》上才出現醬油壹詞,如“韭菜嫩者,用姜絲、醬油、滴醋拌食”。醬油還有豉油、麥油、醬料、豆油、清醬、黑水、豆汁等名稱。

醬油有2000多年歷史,今天的釀造技術是在繼承了古人的傳統工藝基礎上,改進創新得來的。壹般的制作過程是這樣的:將面粉和煮熟的黃豆混合均勻,加入水後制成餅,將餅蒸煮後,在餅上覆蓋壹層玉米葉等植物的青葉,這是醬油制作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步驟,稱為上黃。上黃的主要目的是讓制好的餅產生酵母菌,這種酵母菌看上去是黃色的,是對人體有益的黴菌;另外,還可以使玉米葉的香氣留在餅中。上黃過後,讓其自然成曲。然後,將加工過的餅放入鹽水中浸泡,露天放置,使它曬露發酵。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澱粉逐漸降解為小分子的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壹兩個月以後,將液體和固體分開,固體加入鹽水中繼續發酵,液體便就是醬油的原油,經過調制後就制成了醬油。醬油的制作過程雖比較繁瑣,但由於益林醬油獨特鮮美的風味,使它深受人們的喜愛。

我們通常聽說的老抽和生抽,實際上也就是紅醬油和白醬油,又名板秋和白秋。它們的不同就在於紅醬油的主料是大豆,而白醬油的主料是面粉,制作工序是相同的。

醬油本身也有很多的營養。其中的氨基酸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食鹽氯化鈉對人體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它,就會全身乏力,另外降解後產生的葡萄糖以及大豆中的維生素,也是十分重要的營養物質。

醬油在人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壹些食物即便什麽佐料都不加,只用醬油蘸壹蘸,就倍感鮮美。全國有很多廠家都生產醬油,但真正能夠做得好的沒有幾家。益林醬油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是名優產品。這正是因為它不僅保持了傳統的生產工藝,而且進行了研制創新,采用了先進的釀造技術,因此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運輸和貯存的需要,將醬油中的活性酵母菌殺死,並且加入了苯甲酸鈉(防腐劑)。這樣,對人體的有益的酵母菌被殺死了,加入的防腐劑對人體也有壹定的危害。因此,我們只能將醬油看作壹種調味品,只在需要的時候少加壹些,不能過多的食用醬油。因為研究表明,釀制食品沒有新鮮食品好,所以我們在食用時應該註意。

鹽城特產益林醬油色、香、味俱全,產品質量優良,在國內外暢銷不衰。歡迎您品嘗益林醬油! 埋下的壹粒種子,已經花開萬朵。自幾年前由陳玉仲領頭,在阜寧縣益林鎮創辦第壹家玻璃工藝品生產企業以來,幾經風雨吹打,歷經坎坷曲折,如今益林鎮已發展到大小幾十家企業,成為擁有從業人員達5000人,生產品種逾萬種,產品遍及歐、美、日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創匯大戶。該鎮實現銷售1.5億元,創匯1100多萬美元。以此為載體,該鎮還引進外資115萬美元。玻璃工藝品成為益林鎮的支柱產業之壹。

幾年前,原益林燈具廠經人推薦轉產工藝要求不太復雜的玻璃工藝品,沒想到壹炮打響。益林鎮黨委、政府發現這壹行業潛在的發展優勢,立即加以引導,陶永飛、丁益祥等人相繼投資辦廠,並且很快形成了規模。以後,鎮裏又與燈具廠壹道和泰國公司合資組建了阜泰玻璃工藝有限公司,擁有了自營出口權。最近兩年,又有4家企業相繼與外商合資,取得自營出口權。這些大戶在鎮裏的組織下,參加廣交會,直接從外商手中拿訂單,形成“生產在益林、交易在益林、銷售在國外”的格局。壹個生產經營大戶周圍,往往聚集10多家小企業,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為規範玻璃工藝行業的管理,實現有序競爭,1997年,該鎮興辦了全縣第壹家私營工業園區———益林玻璃工藝園區,壹期工程占地40多畝,二期工程占20多畝,兩期工程總投入2000多萬元,已有8家企業進園,銷售產值可達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