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貴州響水煤礦事故的事故原因
經初步分析,此次事故是壹起責任事故,響水煤礦屬於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存在綜合防突措施不到位的問題。
防突措施不到位 4名責任人被問責
貴州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兗州貴州能化有限公司、貴州粵黔電力有限公司、貴州省煤田地質局4家單位分別出資組建。其下屬的響水煤礦始建於2003年,有員工約2900人,設計年產能400萬噸。
根據規定,煤礦瓦斯濃度達到1%就必須撤人、斷電。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礦工說, 他長年在井下工作,來這個礦上班幾個月,總感覺管理上有點亂。“規定是規定,但是有時候瓦斯濃度超過1%,報警器響了工人還在幹活。”
貴州省副省長孫國強說,最近貴州的安全生產,特別是國有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存在安全生產管理不到位,制度、紀律執行不嚴等問題,百萬噸死亡率高於鄉鎮煤礦。下壹步,將加強對國有煤礦的政府監管,所有國有煤礦要接受當地政府的煤礦安全生產監管。
經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研究決定,責令貴州盤江控股投資(集團)公司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引咎辭職,貴州盤南煤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魯紅專、總經理伍超、總工程師趙慶平撤職,待事故調查結束後再作處理。
瓦斯“重災區”防治難題待
響水煤礦事故救援指揮部分析認為,貴州是我國煤礦瓦斯“重災區”,此次事故反映出在瓦斯防治方面仍有很多待解難題。
據統計,貴州省現有突出礦井500多個、高瓦斯礦井400多個,均居全國之首。隨著礦井開采水平加深,煤層瓦斯含量和壓力增大,突出危險性增強,瓦斯防治工作難度逐漸加大。
貴州省安監局局長李尚寬說,今年貴州省瓦斯抽采量將達到18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7。根據估算,小煤礦瓦斯治理達標每噸煤需投入200元以上,安全水平才能得到根本提升。但是,如果再加上人工等其他成本,煤炭企業就會虧損。所以,壹些企業在效益和安全之間往往選擇前者,導致瓦斯治理投入不夠,安全威脅始終存在。
此外,目前煤炭需求不旺,價格下滑,企業效益出現微利甚至虧損,對安全生產帶來了不利因素。壹方面企業負責人精力分散,以跑市場、抓效益為主,另壹方面安全投入資金困難,職工隊伍不穩。
曾在煤炭企業工作近30年的六盤水市副市長尹誌華認為,瓦斯治理宜走區域性治理的路子,在煤與瓦斯突出煤層開采過程中,采取煤礦保護層開采的辦法,由安全區域向不安全區域施工,均勻有效地降低不安全區域的瓦斯含量,區域性消除煤與瓦斯突出的危險性,使不安全區域轉變為安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