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南市發生4.9級地震,臺灣地震為何多發?
臺灣當地10月17號晚上11點鐘的時候,臺南市發生了4.9級的地震,雖然沒有造成什麽傷亡,但是在老百姓的精神上還是形成了壓力。而歷史上臺灣也是個地震的多發區,光臺南市周邊5年以來就發生了195次4級以上的地震,去年4月18號花蓮縣附近海中就發生了6.7級的地震,16年的高雄也發生過6.7級的地震。而臺灣地震多發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剛好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結合處,屬於經常活動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範圍,所以地震時有發生。
臺南地震10月17號夜晚在臺灣臺南市發生了4.9級的地震災害,地震源頭的深度為12公裏,4級以上的大地震動產生了4次。在地震中央壹帶,有不少房子倒了,也有許多房子的墻壁開裂了,很多人都跑出房子,在院子和房子外面搭起帳篷,整夜都睡在帳篷裏不敢回家。此次雖然沒有造成很大損失,但是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很大影響,心裏很緊張。
臺灣地震的原因臺灣容易發生地震的原因,主要因為臺灣下面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也是太平洋和亞歐這兩大板塊交匯的地方,由於地殼運動經常會相互擠壓、產生地形變化,所以會不定期的形成地震現象。臺灣的地震和日本類似,是由於地理因素決定的,依靠人力基本上沒有辦法解決,只能盡量減低受災害的影響和損失,但由於人類目前科學發展所限,對地震這種自然災害也不能事先預測,只能在地震發生前的極短時間內進行預警,所以目前地震災害還是難以抗拒的。
環太平洋地震帶地球上發生地震的最主要地震帶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它像圍繞著太平洋分布的壹個巨大環形,包括了北美南美、加拿大、秘魯和智利、以及我國的臺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日本列島等,都處在這個危險的地震帶上,全球發生的80%地震都來自於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