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8就去世的陳國公主,為何戴著黃金面具與舅舅合葬?
問題中的陳國公主,並不是壹位來自於陳國的公主。實際上這位公主出生於遼代,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耶律隆慶的女兒,陳國公主只是她的封號而已。
和陳國公主合葬的這壹位男子也非常的特別,他既是陳國公主的舅舅,亦是陳國公主的丈夫,名字為蕭紹矩。
陳國公主是?秦晉國王皇太弟正妃蕭氏之女?,雖不是皇上的女兒,卻因為遼代特殊的制度,即?皇子嫡生者, 其女與帝女同?。因此陳國公主的父親即便不是皇上,也享有和公主壹樣的待遇。
駙馬蕭紹矩在歷史上的記載寥寥無幾,在《陳國公主墓誌銘》上也僅僅只記載著蕭紹矩:
官拜泰寧軍節度使, 檢校太師,駙馬都尉。?34年前,在內蒙古自治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壹座古墓。
這座古墓的主人,便是陳國公主和蕭紹矩。
作為地地道道的契丹人,他們非常喜歡用金子和銀子制成的物件。於是在這座墓中所出世的大大小小3227件隨葬品中,有很大壹部分都是用金、銀、瑪瑙、琥珀和珍珠等極其尊貴的材料而制作。
在棺中的陳國公主和駙馬,頭部枕著金銀花枕,身上穿著的葬衣皆是用銀絲織成,腳上穿著的也是金銀花靴子。
此外,陳國公主的頭部上方還有壹頂高翅鎏金銀冠,雙耳上帶著綴著珍珠和琥珀的耳墜,脖子上也戴著壹串珍珠項鏈,手腕上戴著兩對金手鐲,就連壹雙手上也帶著11枚金戒指。
更值得壹提的是,在兩人的臉上,還戴著壹張純金的面具。
可見陳國公主的出身之顯赫,身份地位之尊貴。當然,同時也反映了遼代在經濟和文化上的繁榮昌盛,以及契丹貴族承襲唐朝時期?厚葬?的風俗習慣。
陳國公主16歲的時候,嫁給了比自己大十多歲的舅舅蕭紹矩,由於當時沒有近親結婚這壹概念,且契丹貴族為了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只允許皇族與蕭氏壹族聯姻。
誰料在陳國公主嫁給舅舅兩年後,這對夫妻就先後病逝了,關於這對夫妻是患何病身亡,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不過有人猜測可能是近親結婚的緣故。
話說回來,為什麽陳國公主要戴著金面具和舅舅合葬呢?
其壹,為了美化、保護逝者的容貌。
在《舊唐書》中記載著契丹人在葬禮上的習俗:
其俗死者不得做冢墓,以馬駕車,送入大山,置之樹上,亦無服紀。?這壹習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樹葬。
所謂樹葬,便是先將逝者先掛在樹上風幹,之後再放入棺槨之中,此時為了保證逝者的容貌得體,就會在逝者的臉上帶上壹張金面具。
其二,紀念逝者的容貌。
陳國公主的面具呈半浮雕狀,臉型較為豐圓,雙眼圓睜,鼻梁很長,鼻翼則要稍微更寬,唇是抿的著的。
而其舅舅的面具亦是半浮雕狀,臉型相對來說更為消瘦,雙眼圓睜,鼻梁立體。
這兩張面具,壹個顯示出了年輕女性的柔潤,另壹個則彰顯了成熟男人的剛毅。
其三,契丹貴族的習俗和信仰。
契丹人原本就喜歡用金子和銀子制成的東西,即便在人逝世之後,他們也認為人的靈魂不會消亡。因此契丹人就會為逝者戴上壹張純金面具,來保證逝者能夠形神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