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六十年家電大變遷
60年代
60年代,國民家用電器的空白期。
物質匱乏的60年代,家用電器還是個空曠的概念。人們為了填飽肚子而四處奔波,那個年代還有不少的村鎮根本就不通電。即便是在城市中,也只是有電燈可以在夜晚照明使用。如今爺爺奶奶們回憶起當時的家電,會記起:“手電筒,5角錢買電池。”
70年代
上世紀70年代,有壹兩件家用電器,是家庭富有的標誌。
1973年剛結婚時,我們家裏沒有壹件家用電器。成家之後因為壹直喜歡聽歌,攢了大半年的錢,買了半導體收音機(1977年購買的上海產春雷牌兩波段收音機,31元。於1979年送給內弟)
後來,過了兩年,又買了14半導體管4波段交流收音機(上海101廠生產海燕牌雙喇叭,高低音調節。154元1979年3月購買,現已成了收藏品)這兩部小家電對於當時的家庭,已經是很引以為豪的了。
80年代
80年代,電視、電話、收錄機、風扇等逐漸進入普通家庭。
1981年,我大學畢業帶著妻兒舉家到大慶,住的是幹打壘平房,連床都是借的,別提家用電器了,唯壹的家用電器是從農村拿來的壹臺收音機。那時,村裏的周姐家有壹臺14寸黑白電視,當時沒什麽業余生活,每到傍晚,我們壹家四口人就去周姐家了。那時電視沒幾個臺,孩子看著枯燥,壹會兒就都歪在床上睡著了,大人們邊看電視邊聊天,到夜裏,我和妻子就壹人壹個把孩子背回家。這樣的日子雖然苦,但背上熟睡兒子的口水流到肩膀上,感覺很幸福。
後來的幾年,家裏可以買得起黑白電視,但是妻子說,要買就壹步到位,買彩電。1984年,搬上樓房的第二年,家裏花了1610元買了第壹臺電視——東芝零部件在國內組裝的20寸彩色電視機。當時孩子們很興奮,兒子向同樓的小朋友宣布:“我家買電視了!”還把小朋友領到家裏來顯擺。
電視壹點壹點在改變著我們的休閑方式。有了方便的電視直播、轉播,人們即便不能親臨現場觀看壹些大型演出,也可以守在電視機前彌補遺憾。電視曾經代表壹種時尚的生活方式,誰擁有了電視,就擁有了高質量的生活。而如今,電視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有的人家甚至擁有不止壹臺電視機。家中的電視,把我們與外面的世界聯系起來
1987年,單位公出,我有機會去澳大利亞參加壹個會議,回國的時候,按照規定可以帶兩件家用電器。我選擇了荷蘭產的飛利普冰箱和卡西歐電子琴。兩件電器都是空運回來的,當時我去機場取貨的時候,被好幾個人圍住,說冰箱真好,可出高價購買。當時國內的冰箱冷凍室都很小,只有壹個抽屜,而這臺冰箱的冷凍室和冷藏室差不多大,壹個人說要開飯店用,開口給了6000元的價錢,我買時花了198美元,相當於人民幣2000元左右。我猶豫了壹下,但還是決定不賣。這臺冰箱壹直用了20年,2007年才換了新的雙開門西門子冰箱。
老張家首件貴重家用電器購買時間
1980年第壹臺收音機
1984年第壹臺電視機
1987年第壹臺電冰箱
90年代
90年代,冰箱、空調、洗衣機、電飯煲等幾乎家家都有。
1991年,國家正式出臺第壹個空調規劃。自此之後,尤其是在突破定點生產之後,家電業進入全面快速增長期,家電產業的高利潤率成為眾多企業追逐的目標。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劉福中告訴記者,當時的家電利潤率高達30%以上,而如今只有1%-3%。那壹時期,家電品牌急劇增加,到1995年達到高峰,僅空調業註冊的品牌就達到了400多個,還不算那些為數眾多的“在野”品牌。海爾、康佳、海信、TCL、長虹、萬寶、萬家樂、小天鵝、美菱、華意、中意等壹批品牌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國外企業也由先前的技術輸入轉為資本輸入,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與國內企業組建的合資工廠紛紛成立。1994年,小天鵝公司與德國博世—西門子家電集團正式簽約合資建立博西威家電有限公司。北京雪花電器集團公司同美國惠而浦電器公司合資成立北京惠而浦雪花電器有限公司。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業與國外家電生產企業合資。
這壹時期,家電企業也開始大打廣告,人們對家電產品的認識逐漸從產品向品牌過渡。“廣告=品牌”成為當時家電市場的壹個重要特點。“可耐可耐,人見人愛”、“燕舞燕舞,壹曲歌來壹片情”等成為當時為人們傳誦的經典。但是規模的擴大與管理的落後也導致大量品牌短壽,成批的品牌經過短暫的輝煌後迅速沒落。燕舞、香雪海等在當時頗為知名的品牌迅速被品牌興起的浪潮吞沒。
00年後
21世紀以來家用電器品種數不勝數,用途多種多樣。
進入21世紀初,悄然走進千家萬戶的就是電腦,並且普及速度比任何壹樣家電都要神速。短短幾年,電腦網絡,已經無孔不入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
各式各樣的廚房電器也悄然熱銷。(開水壺、微波爐、電壓力鍋、抽油煙機、洗菜機、烤箱等)客房電器(滅蚊機、加濕機、除濕機、自動清洗機、數碼電器),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滋潤。
除了這些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家電之外,玩樂型家電也日新月異。MP3、MP4、PSP的掌上遊戲機。手機已經成了不可缺少的通訊工具。而那些玩樂型的小家電也為我們的生活平添出許多樂趣。
未來家電的設想
機器人成為家電集合體
對於遙遠的未來,家電肯定越來越人性化,智能化,幫助我們生產和生活的機器人,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壹系列家電的集合品。首先,機器人應該做那些人類不願或無法完成的乏味而困難的工作。同時在物質生活中,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搭理壹切,並且具有壹定的娛樂性。目前國際市場上用於娛樂的機器人中,最引人註目的就是由索尼公司設計制作的壹只叫做“阿寶(Aibo)”的機器狗。根據Onrobo.com——壹個致力於家庭娛樂機器人業的網站——的資料,阿寶具有所有目前娛樂機器人所能擁有的特點和功能。阿寶可以通過專門設計的軟件在於主人交流過程中不斷學習並且發展自己獨有的個性。但是這種娛樂機器人可是售價不菲,每只在大約1000英鎊左右。不過像“阿寶”這樣的商業產品還沒有達到“盧比(Robbie)”——阿斯莫夫在早期短篇小說中所想象的壹種可以照顧小孩的機器人——那樣準人類的水平。